偷税罪认定定罪量刑分析

律师回答
摘要:偷税罪是指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违反税收法规,通过伪造、变造、隐匿或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是不列或少列收入,经过税务机关通知后仍不申报或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或其他欺骗、隐瞒行为,从而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数额达到法定标准的行为。该罪行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侵犯的是国家税收征管制度,客观方面包括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是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
偷税罪是指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违反税收法规,通过伪造、变造、隐匿或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是不列或少列收入,经过税务机关通知后仍不申报或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或其他欺骗、隐瞒行为,从而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数额达到法定标准的行为。
二、偷税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一)客体侵犯的是国家税收征管制度
(二)客观方面
1、偷税行为,是指下列情形之一:
(1)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包括伪造、要造、隐匿、擅自销毁用于记帐的发票等原始凭证的行为;
(2)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人;
(3)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纳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是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已经依法办理税务登记或者扣缴税款登记的;②依法不需要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经税务机关依法书面通知其申报的;③尚未依法办理税务登记、扣缴税款登记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经税务机关依法书面通知其申报的;
(4)进行虚假纳税申报。虚假的纳税申报,是指纳税人或者扣缴义务人向税务机关报送虚假的纳税申报表、财务报表、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或者其他纳税申报资料,如提供虚假申请,编造减税、免税、抵税、先征收后退还税款等虚假资料等。
(5)缴纳税款后,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所缴纳的税款。
2、偷逃税额占应纳税额10%以上不满30%,并且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或者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两次以上行政处罚的,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偷税数额1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偷逃税额占应纳税额30%以上并且偷逃税额在10万元以上的,处以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偷税数额1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
(三)主体
1、特殊主体的犯罪。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
三、偷税罪与非罪的界限是什么?
1、纳税人实施上述行为之一,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偷税数额占被粉花领的10%以上且偷税数额都在1万元以上的,构成犯罪。
2、扣缴义务人实施上述行为之一,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在1万元以上且占应缴税额10%以上的,构成犯罪。但扣缴义务人书面承诺代纳税人支付税款的,应当认定扣缴义务人已知、已收税款。
3、两年内因偷税受过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且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应当以偷税罪定罪处罚。对此高法作了两个方面的限制:一是时间上限定为2年内因偷税受过两次行政处罚;二是偷税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但不考虑比例。
四、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认定偷税罪?
1、偷税数额的计算。
偷税数额是指在确定的纳税期间,不缴或者少缴各税种税款的总额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比,是指一个纳税年度中的各税种偷税总额与该纳税年度应纳税总额的比例。不按纳税年度确定纳税期的其他纳税人,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比,按照行为人最后一次偷税行为发生之日前一年中各税种偷税总额与该年纳税总额的比例确定。纳税义务存续期间不足一个纳税年度的,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比,按照各税种偷税总额与实际发生纳税义务期间应当缴纳税款总额的比例确定。偷税行为跨越若干个纳税年度,只要其中一个纳税年度的偷税数额及百分比达到刑法第201条第1款规定的标准,即构成偷税罪。各纳税年度的偷税数额应当累计计算,偷税百分比应当按照最高的百分比确定。
2、偷税数额与百分比的认定问题
法条本身的缺陷。
3、对多次犯有偷税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其中的未经处理,是指纳税人或者扣缴义务人在五年内多次实施偷税行为,但每次偷税数额均未达到刑法第201条规定的构成犯罪的数额标准,且未受行政处罚的情形。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因同一偷税犯罪行为受到行政处罚,又被移送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依法定罪并判处罚金的,行政罚款折抵罚金。
五、偷税罪与其他危害税收征管罪的区别
1、本罪与漏税行为的区别
漏税是指纳税人因过失而漏缴或者少缴税款的行为。这两者不同表现在:
从主观方面看,故意与过失不同;从客观方面看,漏税是行为人不熟悉税收法则和财务制度致使进行了错误的纳税申报等。但漏税行为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为偷税行为。如当漏税行为被发现后,漏税者不予更正,采取隐瞒欺骗手段不想税务机关申报所漏缴的税款等,此时偷税的故意就产生了。
2、本罪与避税行为的区别
避税是指纳税人出于规避纳税义务,采取不违背法律规定但违背立法精神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行为。其特征在于:主体特定即纳税人,行为的非违法性、悖理性和故意性。如投资避税。对大专院校和专门从事科研的机构进口仪器、仪表等,享受科研用品免税方法规定的优惠,即免征进口以及增值税。有企业就力求挂靠在科研单位而避税。区别在于:
①法律性质不同;②主观认识不同。前者行为人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性质,后者行为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③行为方式不同;④行为与纳税义务的关系不同。避税行为实施与产生在纳税义务产生之前,而偷税行为产生于纳税义务之后。
3、本罪与逃避追缴欠税罪
逃避追缴欠税罪是指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其欠缴的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两罪的区别在于:
(1)犯罪对象不同。前者的犯罪对象是应税事实后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即税收;后者是已经确定的应纳税款额,但因种种原因缴纳应缴税款,即欠税。
(2)发生的时空条件不同。本罪发生在税务机关并不掌握其实际应付税款时;后罪发生在税务机关确定其未缴纳税款即欠税后。
(3)行为手段不同。本罪的行为手段是秘密行动致使帐上减少或者免除其税收义务,反映不出来其应缴税额;后罪则是隐匿或者转移财产,使其所欠税款无法得到缴纳。
六、偷税的罪数形态问题
1、本罪与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法条竞合关系
2、本罪的牵连犯问题
(1)本罪与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牵连情况
(2)本罪与行贿罪的牵连情况
3、本罪与隐匿、销毁会计资料罪间的罪数情况
行为人出于偷税目的而隐匿、销毁会计资料,属于法条竞合关系。
七、偷税罪如何处罚?
实施上述偷税行为,偷税数额在5万元以下,纳税人或者扣缴义务人在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以前已经足额补缴应纳税款和滞纳金,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因同一偷税犯罪行为受到行政处罚,又被移送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依法定罪并判处罚金的,行政罚款折抵罚金。
延伸阅读
偷税罪是指纳税人故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逃避国家税收的行为。非罪是指纳税人因过失或者因为无法预见的原因未能按时足额缴纳税款,不构成偷税罪。

在司法实践中,如何确定偷税罪与非罪的界限是一个重要问题。通常,偷税罪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故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逃避国家税收。如果纳税人没有故意,或者缴纳的税款已经足额,或者因为无法预见的原因未能按时足额缴纳税款,那么就不构成偷税罪。

然而,即使纳税人没有构成偷税罪,仍然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例如,如果纳税人未能按时足额缴纳税款,导致国家税收收入减少,那么税务机关可以对其处以相应的罚款或者滞纳金。

总结起来,偷税罪与非罪的界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司法实践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确保公正的审判结果。
结语:偷税罪是指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违反税收法规,通过伪造、变造、隐匿或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是不列或少列收入,经过税务机关通知后仍不申报或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或其他欺骗、隐瞒行为,从而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数额达到法定标准的行为。偷税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侵犯的是国家税收征管制度,客观方面包括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账凭证,以及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是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纳税,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等行为。主体包括特殊主体的犯罪,即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对于偷税罪的司法认定,应当根据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比例以及偷税行为的具体情况来认定偷税罪,同时应当注意偷税行为与漏税行为、避税行为以及逃避追缴欠税罪的区别。在处罚方面,偷税罪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如果偷税数额达到法定标准,则应当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偷税数额1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
法律依据
刑法\t第一百五十四条\t下列走私行为,根据本节规定构成犯罪的,依照本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一)未经海关许可并且未补缴应缴税额,擅自将批准进口的来料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的原材料、零件、制成品、设备等保税货物,在境内销售牟利的;
(二)未经海关许可并且未补缴应缴税额,擅自将特定减税、免税进口的货物、物品,在境内销售牟利的。
海关法(2021-04-29)\t第八十三条\t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走私行为论处,依照本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处罚:
(一)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走私进口的货物、物品的;
(二)在内海、领海、界河、界湖,船舶及所载人员运输、收购、贩卖国家禁止或者限制进出境的货物、物品,或者运输、收购、贩卖依法应当缴纳税款的货物,没有合法证明的。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走私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4-08-12)\t第十六条\t走私普通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在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偷逃应缴税额较大”;偷逃应缴税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五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偷逃应缴税额巨大”;偷逃应缴税额在二百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偷逃应缴税额特别巨大”。
走私普通货物、物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偷逃应缴税额在三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偷逃应缴税额在一百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五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一)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
(二)使用特种车辆从事走私活动的;
(三)为实施走私犯罪,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贿的;
(四)教唆、利用未成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走私的;
(五)聚众阻挠缉私的。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诽谤罪认定定罪量刑分析

法律分析:诽谤罪的认定,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上必须是故意。以公然方法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查看全文

诽谤罪认定定罪量刑的分析

法律分析:诽谤罪的认定:_x000D_ 1、主体是一般主体;_x000D_ 2、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_x000D_ 3、在客观方面上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_x0...查看全文

非法狩猎罪认定定罪量刑分析

法律分析:一、非法组织狩猎怎么量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有关规定,非法组织狩猎根据情节的轻重来看,量刑轻则三年以下有期徒刑,重则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司法解释》第三条非法猎捕、杀害、收购、运...查看全文

假冒专利罪认定定罪量刑分析

假冒专利罪是指违反专利法规,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行为。该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包括客体、客观要件和主体要件。客体要件为复杂客体,既侵害了国家专利管理部门的正常活动,也侵害了单位或个人的专利权利。客观要件表现为违反国家专利管理法规规定...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罪认定定罪量刑分析

法律分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犯此罪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查看全文

虐待部属罪认定定罪量刑分析为

法律分析:虐待部属罪认定定罪量刑分析为应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死亡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虐待部属罪是指处于领导岗位的军职人员滥用职权,对部属进行精神上的折磨或肉体上的摧残,情节恶劣,致人重伤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查看全文

抗税罪定罪与量刑标准分析

抗税罪的具体量刑标准是对于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犯罪行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拒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拒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查看全文

怎么认定为偷税罪偷税罪的刑事处罚量刑

法律解析: 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税收管理制度;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税收法规,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查看全文

怎么认定为偷税罪偷税罪的刑事处罚量刑?

律师分析: 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税收管理制度;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税收法规,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查看全文

怎么认定为偷税罪偷税罪的刑事处罚量刑

法律分析: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税收管理制度;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税收法规,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为偷税罪偷税罪的刑事处罚量刑

法律分析:偷税罪的认定: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税收管理制度,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税收法规,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缴纳的税款,情节严重的行为;主体是特殊主体;在主观方面是出于...查看全文

非法侵入住宅罪认定定罪量刑分析

法律分析:非法侵入住宅罪,是指违背住宅内成员的意愿或无法律依据,进入公民住宅,或进入公民住宅后经要求退出而拒不退出的行为。非法侵入住宅罪的量刑: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查看全文

偷税罪量刑规定?

法律解析: 偷税罪的量刑最轻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最重为3年到7年有期徒刑,量刑轻重主要根据逃避缴纳税款的数额大小。偷税罪的手段是通过欺骗或者隐瞒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直接不申报。第一次犯偷税罪可以以行政处罚的方式避免刑事责任。 【...查看全文

偷税罪量刑规定?

律师解答: 偷税罪的量刑最轻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最重为3年到7年有期徒刑,量刑轻重主要根据逃避缴纳税款的数额大小。偷税罪的手段是通过欺骗或者隐瞒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直接不申报。第一次犯偷税罪可以以行政处罚的方式避免刑事责任。 【...查看全文

贪污罪定罪量刑分析

法律解析: 个人贪污在10万元以上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八十三条 对犯贪污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查看全文

贪污罪定罪量刑分析

法律分析:贪污罪的定罪量刑:如果国家工作人员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故意利用职务便利贪污三万元以上的,可认定为构成贪污罪。如果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至十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查看全文

虐待部属罪认定定罪量刑具体分析为

法律分析:虐待部属罪的定罪:处于领导岗位的军职人员滥用职权,对部属进行精神上的折磨或肉体上的摧残,情节恶劣,致人重伤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应当以虐待部属罪定罪。虐待部属罪的量刑:致人重伤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查看全文

企业偷税罪量刑规定?

律师解答:  一、纳税人进行偷税活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一)偷税数额在一万元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的百分之十以上的;(二)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因偷税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偷税的。二、对偷税罪的刑罚...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偷税罪 偷税罪的认定规定是什么?

律师解答: 认定偷税罪的标准:第一逃税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税收管理制度;第二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税收法规,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不缴纳应缴税款等行为;第三逃税罪的主体既包括负有...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偷税罪 偷税罪的认定规定是什么?

法律解析: 认定偷税罪的标准:第一逃税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税收管理制度;第二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税收法规,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不缴纳应缴税款等行为;第三逃税罪的主体既包括负有...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