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标签不合格应该怎样惩罚

律师回答
摘要:食品标签不合格可能面临三种不同的处罚形式:不符合食品安全法的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罚款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一万元以上的罚款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罚款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一万元以上的罚款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存在瑕疵但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责令改正或处二千元以下罚款。
食品标签不合格,需要区分对待,如果是瑕疵,不会被处罚。食品标签不合格,可能会面临三种不同的处罚形式:
1、不符合食品安全法——按照法125条处罚。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
2、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按照法124条处罚,这种情况出现的几率很少。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
3、瑕疵——按照法125条处罚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存在瑕疵但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下罚款。
延伸阅读
食品安全监管:对不合格食品标签的严厉惩罚措施
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对于不合格食品标签的存在采取了一系列严厉的惩罚措施。首先,对于生产商和销售商而言,一旦发现食品标签不合格,将面临巨额罚款和行政处罚。此外,监管部门会对相关企业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监督,如果发现多次违规或者严重违规的情况,将采取吊销许可证、暂停生产销售等措施,甚至追究法律责任。此外,为了加强公众的知情权,监管机构还会公开曝光不合格食品标签的企业名单,提醒消费者避免购买相关产品。通过这些严厉的惩罚措施,可以有效地维护食品安全,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结语:食品标签不合格,需要区分对待。若属瑕疵,不会受罚;但若不符合食品安全法,罚款额度根据货值金额而定;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罚款额度也与货值金额相关。对于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误导消费者的瑕疵,监管部门将责令改正,拒不改正者将面临罚款。食品安全监管机构采取严厉措施,对不合格食品标签进行惩罚,包括巨额罚款、行政处罚、吊销许可证等措施,并公开曝光企业名单,以维护食品安全和保障消费者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21修正):第四章 食品生产经营 第三节 标签、说明书和广告 第七十条 食品添加剂应当有标签、说明书和包装。标签、说明书应当载明本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第一项至第六项、第八项、第九项规定的事项,以及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用量、使用方法,并在标签上载明“食品添加剂”字样。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21修正):第四章 食品生产经营 第三节 标签、说明书和广告 第六十八条 食品经营者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以及生产经营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21修正):第四章 食品生产经营 第三节 标签、说明书和广告 第七十二条 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食品标签标示的警示标志、警示说明或者注意事项的要求销售食品。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食品标签不合格处罚

法律分析: 1、食品标签不合格处罚: 根据《查处食品标签违法行为规定》第三条规定,预包装食品标签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可处以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处以该批食品货值金额百分之十的罚款。...查看全文

食品标签标识不合格的处罚?

律师分析: 食品标签不合格,需要区分对待,如果是瑕疵,不会被处罚。食品标签不合格,可能会面临三种不同的处罚形式:1、不符合食品安全法按照法125条处罚。. 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查看全文

食品标签标识不合格的处罚

律师分析:食品标签不合格,需要区分对待,如果是瑕疵,不会被处罚。食品标签不合格,可能会面临三种不同的处罚形式:1、不符合食品安全法按照法125条处罚。. 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查看全文

食品不合格怎么处罚

法律分析:   食品不合格的处罚如下:   根据《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未经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或者未经许可生产食品添加剂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用...查看全文

食品厂生产不合格食品怎么处罚?

律师分析: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查看全文

食品抽检不合格应该如何处理?

食品生产经营者收到监督抽检不合格检验结论后,应当立即采取封存库存问题食品,暂停生产、销售和使用问题食品,召回问题食品等措施控制食品安全风险,排查问题发生的原因并进行整改,及时向住所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相关处理情况。食品生产经...查看全文

食品卫生不合格怎么处罚

我们知道餐饮店想要长期发展下去,食品卫生质量就一定要符合标准,这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监管部门也在进行监督,因此食品卫生不合格就会受到处罚,接下来就让我为大家带来食品卫生不合格怎么处罚的详细知识...查看全文

食品卫生不合格怎么处罚

我们知道餐饮店想要长期发展下去,食品卫生质量就一定要符合标准,这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监管部门也在进行监督,因此食品卫生不合格就会受到处罚,接下来就让我为大家带来食品卫生不合格怎么处罚的详细知识,一起来看看吧。&nbs...查看全文

食品安全抽样检验不合格怎么处罚

食品不合格处罚规定 会进行罚款,还会没收制作工具、原材料等,严重的会追究刑事责任。 食品不合格法律责任 《食品安全法》 第一百二十二条 违反本法规定,未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或者未取得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从事食...查看全文

食品安全抽样检验不合格怎么处罚

食品不合格处罚规定 会进行罚款,还会没收制作工具、原材料等,严重的会追究刑事责任。 食品不合格法律责任 《食品安全法》 第一百二十二条 违反本法规定,未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或者未取得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从事食...查看全文

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罪的惩罚程度如何?

《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查看全文

醉驾应该怎样惩罚?

饮酒驾驶的主旨是:驾驶人血液酒精含量在20-80毫克每100毫升范围内,将面临罚款、记分、驾照暂扣等处罚。饮酒驾驶机动车辆罚款1000元至2000元、记12分、暂扣驾照6个月;饮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罚款5000元、记12分、拘留15日...查看全文

销售不合格食品的处罚

根据新刑法,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的刑罚规定如下:犯罪者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若该罪行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存在其他严重情节,则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而如果后果特别严重,将被判处七...查看全文

商品房验收不合格应该怎样处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商品房验收不合格处理方式分为加固后可修复和难以修复两种情况。对于可修复的情况,买受人可以要求出卖人依照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对于难以修复的情况,买受人可以要求解除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查看全文

食品标签不规范是否应予处罚

法律分析:食品标签不规范应予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查看全文

食品生产环境不合格怎么处罚

法律分析:一、食品生产环境不合格怎么处罚?1、生产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量刑标准,是根据《刑法》规定,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查看全文

使用不合格的的食品怎么处罚

食品不合格是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常常会遇到的问题,比如说买到了过期的食品,又比如说买到了“注水”的猪肉,加了有害添加剂等等行为,这些都是对人体非常有害的。那么,食品不合格怎么处罚?以下内容由编辑为...查看全文

吸收犯应该怎样惩罚

法律解析: 按下列原则处罚:1、行为吸收轻行为原则。2、行为吸收从行为原则。3、实行行为吸收预备行为,即数行为中如果某一行为是为实施另一行为所进行的准备 ,则该行为被另一行为吸收 ,只按另一行为定罪处刑。 【法律依据】: 《中...查看全文

吸收犯应该怎样惩罚?

律师分析: 按下列原则处罚:1、行为吸收轻行为原则。2、行为吸收从行为原则。3、实行行为吸收预备行为,即数行为中如果某一行为是为实施另一行为所进行的准备 ,则该行为被另一行为吸收 ,只按另一行为定罪处刑。 【法律依据】: 《中华...查看全文

吸收犯应该怎样惩罚

法律解析: 按下列原则处罚:1、行为吸收轻行为原则。2、行为吸收从行为原则。3、实行行为吸收预备行为,即数行为中如果某一行为是为实施另一行为所进行的准备 ,则该行为被另一行为吸收 ,只按另一行为定罪处刑。 【法律依据】: 《中...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