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交通事故逃逸罪?

律师回答
摘要:交通肇事逃逸的含义及情形: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驾驶人或遗弃车辆逃离现场,以逃避法律追究的行为。明知发生事故后逃离现场、酒驾无证离开现场、送伤者后离开医院等行为都可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但若肇事后主动投案并如实交待犯罪事实,等待接受处理,可视为自首。
一、交通肇事的含义是什么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逸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
在实践中,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离开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并不都是交通肇事逃逸。车辆离开现场是对车辆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后,驾驶人未立即停车的描述。经调查,有证据证明车辆驾驶人未发现发生交通事故,驾车继续行驶的行为,称为“驶离现场”。经调查,有证据证明为躲避因事故发生后现实发生的危害车辆驾驶人生命、健康的情形,驾车继续行驶。脱离险境后,应当立即报案的行为称为“避险行为”。经调查,有证据证明因逃避可能的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遗弃车辆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包括驾驶车辆将受害人送往医院借故逃离的),称为“交通肇事逃逸”。
二、肇事逃逸的情形
在理论上,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标准是有离开现场的客观行为和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观目的。实践中,交通事故当事人在事故发生后,为了逃避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离开事故现场,没有积极履行抢救伤者和财产、向交通管理机关或者公安机关报告事故情况、在现场等候处理等交通法规所规定的义务,以此作为判断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标准,可以将如下情形界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行为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行为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在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的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3)行为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4)行为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5)行为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6)行为人离开事故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对有以上肇事后逃逸行为的交通事故当事人,在肇事逃逸之后,如果能够主动到交管部门或其他公安部门投案并如实交待犯罪事实,且等待接受处理的,根据中国刑法的有关规定仍然可以认定是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
延伸阅读
结语: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责任,驾驶车辆或遗弃车辆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在判断肇事逃逸时,需考虑离开现场的客观行为和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观目的。对于有肇事逃逸行为的当事人,如能主动投案并如实交待犯罪事实,等待接受处理,仍可视为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根据中国刑法相关规定,对于交通肇事逃逸的行为,法律将予以追究和惩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一百〇一条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章 调 查 第三节 交通肇事逃逸查缉 第四十三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管辖区域和道路情况,制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缉预案,并组织专门力量办理交通肇事逃逸案件。
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启动查缉预案,布置警力堵截,并通过全国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查缉。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如何判断交通事故逃逸者?

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主观上逃避法律责任或救助义务,驾驶或遗弃肇事车辆,并逃离现场;客观上有逃离行为,即构成肇事逃逸。处罚款和吊销驾驶证是不构成犯罪的惩罚,构成犯罪则追究刑事责任。...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如何判断

法律分析:交通肇事者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即为交通肇事逃逸。交通肇事逃逸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以交通肇事罪论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如何判断交通事故中的肇事者逃逸?

判断一个人是否在开车撞人后逃逸,需要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来考虑。主观上是为了逃避法律责任,客观上实施了逃离现场的行为或者潜逃藏匿的行为。对于逃逸的行为,需要交警进行判断。逃逸的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一旦被定罪,将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逃逸如何判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一)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二)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查看全文

如何判断交通事故逃逸行为的有效性?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认定及不构成逃逸的情况。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包括明知事故逃离现场、无证驾车报案后离开现场等。不构成逃逸的情况包括协商解决后报案、为抢救伤者离开现场并报案、暂时离开医院等。...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后,如何判断责任方是否逃逸?

肇事后逃逸行为与肇事司机因特殊情况离开事故现场的行为应区别对待。肇事后逃逸行为破坏了现场,导致伤亡和财产损失扩大,应受到更严厉的刑罚。然而,肇事后逃逸行为不能成为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只有在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并造成严重后果时,行...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逃逸罪如何赔付?

法律解析: 交通事故逃逸的,肇事机动车参加强制保险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机动车不明或者该机动车未参加强制保险,需要支付被侵权人人身伤亡的抢救、丧葬等费用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 【法律...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逃逸罪如何赔付?

法律解析: 交通事故逃逸的,肇事机动车参加强制保险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机动车不明或者该机动车未参加强制保险,需要支付被侵权人人身伤亡的抢救、丧葬等费用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 【法律...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逃逸罪如何赔偿

法律分析: 我国法律未规定交通事故逃逸罪,但规定了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后逃逸需要作出的赔偿和不逃逸是一致的,都需要赔偿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逃逸罪如何赔付?

律师解答: 交通事故逃逸的,肇事机动车参加强制保险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机动车不明或者该机动车未参加强制保险,需要支付被侵权人人身伤亡的抢救、丧葬等费用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 【法律...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逃逸罪如何赔偿

法律分析: 交通事故逃逸,构成犯罪的,赔偿方式如下:肇事机动车参加强制保险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机动车不明或者该机动车未参加强制保险,需要支付被侵权人人身伤亡的抢救、丧葬等费用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查看全文

逃避交通事故责任如何判断?

交通肇事逃逸的含义及情形界定。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在交通事故后,驾驶人或遗弃车辆逃离现场的行为。逃逸行为包括驾车继续行驶、避险行为和逃离现场等情形。肇事逃逸的标准是有离开现场的客观行为和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观目的。明知发生交通事故后驾车或...查看全文

如何判断是否构成交通肇事逃逸?

所谓交通肇事逃逸就是行为人在交通运输肇事中具有以下情形并因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1)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查看全文

如何判断交通事故肇事者是否具有逃逸行为?

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条件及处罚:交通肇事逃逸并非仅指逃离现场,还包括送伤者至医院后逃跑。不构成犯罪者罚款200元至2000元,构成犯罪者处3年至7年有期徒刑,致人死亡者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如何判断肇事者是否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罪?

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是指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在交通运输活动中违反法规,导致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财产重大损失,并逃逸的行为。主观上是过失,包括疏忽大意和过于自信;客观上则是侵犯交通运输安全。...查看全文

肇事逃逸如何判断?

交通肇事后逃逸将受到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的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对逃逸者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吊销驾驶证并终身不得重新获得。如果逃逸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将面临3年至...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逃逸如何认定犯罪

法律分析:交通事故致一人以上重伤,驾驶者逃逸,且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就会构成交通肇事罪。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逃逸致死如何定罪?

律师分析: 认定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包含两节需要证明的事实,一是行为人有逃逸行为,二是有致人死亡的后果。关于第一节事实,判断行为人是否逃逸的标准,不以事故发生后行为人距离事故现场远近为标准,应以其主观上是否有逃避处罚的目的,客观上...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逃逸如何处理

出现交通事故逃逸的处罚如下: 1、对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200元到2000元罚款,可以并处15以下拘留。 2、对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没有逃逸的,除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外,由公安机关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查看全文

如何应对交通事故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应以逃避法律追究为前提,不仅限于逃离现场。肇事逃逸者需承担主要责任,但不构成交通肇事罪。对其处以罚款、拘留和扣分的处罚。若致人死亡,将终身吊销驾照,并根据刑法规定处以有期徒刑。...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