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抚养权如何更改编换?

律师回答
摘要:变更孩子抚养权需符合法定事由。对于争夺抚养权的双方,需考虑优先直接抚养条件和子女意见。若条件相同,子女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多年且有能力照顾子女,可作为优先条件。但子女意见不绝对,若对其成长不利则不应从其选择。父母的抚养能力包括经济收入、居住条件、教育子女能力等,应综合判断并考虑子女实际情况,以子女身心健康为出发点。判断需具有前瞻性。
如果要变更孩子的抚养权,需要符合变更孩子抚养权的法定事由。双方均争夺抚养权的,一般按下列原则处理:
2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双方均要求抚养的,必须举证证明:
(1)具有优先直接抚养的条件;2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父母双方均要求随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可予优先考虑:
①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
②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
③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
④子女随其生活,对子女成长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的。父母一方享有优先直接抚养条件,即可据此确定子女由其直接抚养。
如果父亲与母亲直接抚养子女的条件基本相同,双方均要求子女与其共同生活,但子女单独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且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要求并且有能力帮助子女照顾孙子女或外孙子女的,可作为子女随父或随母生活的优先条件。祖父母与外祖父母的条件,作为相对优先直接抚养条件,只在父母双方直接抚养子女的条件基本相同,且均要求子女与其共同生活时适用。
(2)子女的意见。父母双方对8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的直接抚养权发生争执的,应征询子女的意见。因其已具备一定的识别能力,尊重其意愿,更利于其健康成长。但这并非绝对,如子女的选择对其成长明显不利,则不能一味地从其选择。
(3)父母的抚养能力。抚养能力主要指父母双方的经济收入、离婚后的居住条件以及是否具有教育子女、督促子女学习的能力和时间等。实务中,对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抚养条件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时,一方面应该看到此为动态的而非一成不变静止的过程,法官的判断应带有一定的前瞻性;另一方面应结合个案中子女的实际情况,以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结点。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法律规定,变更孩子的抚养权需满足法定事由。对于双方争夺抚养权的情况,一般按以下原则处理:2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双方均要求抚养时,必须提供证据证明具备优先直接抚养的条件。如果父母双方的条件基本相同,但子女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且有能力照顾子女时,可作为优先考虑条件。子女的意见也应被征询,但需综合考虑其对健康成长的影响。父母的抚养能力也是判断的重要因素,包括经济收入、居住条件和教育督促能力等。法官在判断时应具有前瞻性,并结合子女实际情况,以促进子女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为出发点。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五条 禁止对老年人实施家庭暴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十三条 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家庭成员应当尊重、关心和照料老年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四条 赡养人、扶养人不履行赡养、扶养义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老年人组织或者赡养人、扶养人所在单位应当督促其履行。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未成年人抚养权如何更改?

子女抚养权变更需先协商,签署协议约定条件;协商不成需诉诸法院;提供证据支持变更,如疾病、家暴等;八周岁以上孩子意见影响变更判决;抚养权变更应以孩子利益为重,考虑其感受。...查看全文

未成年人抚养权如何变更

变更子女抚养关系的方式。抚养关系的变更应由双方协商,如果离婚后夫妻双方无法就变更抚养关系达成协议,只能通过诉讼途径解决。一、变更抚养关系的具体流程变更抚养关系的途径具体包括:1、协议变更。双方协...查看全文

未成年人抚养权如何更替?

如何争取孩子的抚养权?抚养权的归属取决于双方的经济情况、生活条件和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影响。如果一方存在严重疾病、吸毒、赌博、虐待儿童等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情况,或者孩子已满8周岁且愿意跟随另一方生活,而另一方具备抚养能力,那么可以申...查看全文

未成年人的抚养权如何变更

法律分析:未成年人的抚养权可以协议变更或诉讼变更。抚养权变更需要满足法定条件,如:抚养子女的一方因患严重疾病;抚养子女一方伤残的;抚养子女的一方不尽抚养义务或有虐待子女行为;抚养子女的一方与子女共同生活对子女身心健康确有不...查看全文

未成年人抚养权可以更改吗?

20岁成年孩子不需要变更抚养权,因为他们已经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法律行为,父母对他们没有继续抚养的义务。然而,如果孩子无法自己维持生活,父母仍需履行抚养义务。...查看全文

未成年人抚养权是否可以更改?

离婚后子女抚养权问题: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离婚后子女通常在16岁时可以选择抚养权。法院会从保障子女权益、父母抚养能力等方面做出判决。离婚后,子女由一方抚养,另一方需支付抚养费,费用和期限由双方协商或法院判决。若一方有严重疾病、伤残...查看全文

如何更换抚养权

法律分析:离婚后变更抚养权可以由双方协商一致进行变更,也可以在已满八周岁的子女,愿随另一方生活,该方又有抚养能力的情况下进行变更。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抚养权变更并不需要进行变更登记。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查看全文

如何更改抚养权?

协议离婚后,父母双方达成了变更子女抚养关系的协议。只要没有违法事项和对子女不利的情况,法院应予准许。如果出现不利于子女成长的情况,可以要求变更抚养关系,并向法院起诉。变更抚养关系的法定事由包括:一方患严重疾病或伤残无力抚养子女,一...查看全文

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权如何变更

法律分析: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权变更,如果是协议变更的,双方都同意变更抚养权,且变更后有利于孩子生活的,可以在公证处办理;诉讼变更双方对变更抚养权没有达成协议,符合法定条件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变更抚养权诉讼。...查看全文

更改未成年子女抚养权的挑战

离婚后,若夫妻抚养能力发生显著变化,可提出更改子女抚养权的要求。双方需协商确定,若无法达成一致,可诉诸法院。更改抚养权需提供证据证明更适合抚养孩子。若孩子年满18岁,则无需监护和抚养。协议离婚变更抚养权需满足一定条件,如与子女共同...查看全文

如何更改抚养权变更

可以双方协商一致后签订变更子女抚养权的协议;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变更抚养权。具有下列情形的,法院支持变更抚养权:1.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患严重疾病;2.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尽抚养义务;3.10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愿随另一方生...查看全文

如何更改抚养权变更

法律解析: 可以双方协商一致后签订变更子女抚养权的协议;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变更抚养权。具有下列情形的,法院支持变更抚养权:1.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患严重疾病;2.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尽抚养义务;3.10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查看全文

如何更改抚养权变更?

律师分析: 可以双方协商一致后签订变更子女抚养权的协议;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变更抚养权。具有下列情形的,法院支持变更抚养权:1.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患严重疾病;2.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尽抚养义务;3.10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查看全文

未成年人如何申请抚养权?

通常情况下,更改孩子的抚养权通常不会在民政部门办理,而是会在法院办理。如果男女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最快速更改抚养权的方法通常是双方协议更改。然而,由于户籍管理部门在办理户口迁移时会严格审查提交的材料,因此不会认可单独的子女抚养权变更...查看全文

未成年人抚养权如何划分?

本文介绍了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权确定方式以及离婚后父母双方自行协商两个孩子抚养权的规定。对于孩子抚养权的决定,是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断,房子只是未成年子女成长中一个较小的影响因素,具体影响视具体情况分析。同时,非婚生子女抚养...查看全文

成年人是否可以更改抚养权

成年孩子的抚养权问题取决于实际情况。如果孩子超过18岁仍在上学,离婚后仍需考虑抚养权。父母在协商时应征求成年孩子的意见。若孩子已独立,离婚时不再涉及抚养权问题。...查看全文

未成年人抚养权变更问题

这段内容讲述的是未成年子女抚养权的变更问题。当父母中的一方因严重疾病或伤残无法继续抚养子女,且子女已超过十岁时,可以通过变更抚养权来解决。如果子女愿意随另一方生活,且另一方有抚养能力,则可以按照法定事由进行变更。在变更抚养权时,需...查看全文

未成年人抚养权能否变更?

抚养权的更改需要考虑夫妻双方的具体情况、孩子的年龄以及是否存在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行为等因素。根据法律规定,如果一方有严重疾病、吸毒、家庭暴力、虐待儿童等行为,或者没有足够的抚养能力和条件,另一方要求更改孩子抚养权时,应给予支持。...查看全文

未成年人抚养权变更规定

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权变更需通过起诉,离婚后一方要求变更抚养关系或子女长大后提出与另一方一起生活需另行起诉。变更抚养关系需具备法定事由,如重病、伤残、不尽抚养义务、虐待子女等。变更抚养权可通过双方协议或起诉方式实现,但需法院认可。变更...查看全文

如何确定未成年人的抚养权?

律师分析: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