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生欠薪事件后移送公安机关立案有什么作用?

律师回答

按习惯做法,企业发生欠薪事件后,劳动监察部门一般会引导企业员工申请仲裁或诉讼,再由法院强制执行。但在现实中,这一做法存在着处置时间长、效果不佳等问题,既无法快速有效地保障员工的利益,也无法对无良企业主产生足够的威慑。按照法律有关程序的规定,法院在办理欠薪案件的过程中,由于职能所限,难以解决证据收集、财产查控、人员查找等障碍,使得办案的力度和效率受到影响。比如有些企业主“逃而不匿”,法院能够通过电话联系上企业主,但其拒不到法院配合调查,更不主动提供企业的财产情况和财务账册。

劳务派遣发生欠薪如何处理?

1、劳动派遣发生欠薪这么处理:劳动力派遣合同涉及两个法律关系,即劳动力派遣合同关系与劳动合同关系。对内而言,派遣单位与劳动者(本单位职工)有劳动合同关系。对外而言,派遣单位与接受单位有劳动力派遣合同关系。劳动力派遣合同的履行把三方形成的劳动关系和民事法律关系结合在一起。

2、由于这两种法律关系产生的纠纷性质不同,处理争议的程序、适用的法律以及时效也各不相同。在审判实践中应注意区分对待。劳动者依据劳动关系起诉派遣单位、接受单位的案件为劳动争议案件,派遣单位与接受单位依据劳动力派遣合同起诉的案件为普通民商案件。

3、对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和接受单位之间的劳动争议,应通过劳动仲裁前置程序,适用劳动法规定的60天仲裁时效,按照《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规定的程序处理。

4、进入诉讼阶段,由人民法院按照民事诉讼程序进行审理,并且审查仲裁程序和实体处理是否合法,依法做出裁决。

5、对于派遣单位与接受单位因劳动力派遣合同纠纷提起的民事诉讼,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然后按照民事诉讼程序进行审理,在实体上适用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依法做出裁决。

发生劳资纠纷群体事件怎么应对

当前,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制造业普遍不景气,在制造业领域近年来发生了多起劳资纠纷群体事件,不仅损害了劳动者、企业的利益,也给政府制造了大量的难题。那么,作为劳动者在遇到劳资纠纷群体性事件时,应该如何处理呢。首先,劳动者在劳资纠纷中应当保持理性和平,坚持以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不可诉诸于非法手段;其次,劳动者应当主动、全面地搜集证据,尤其注意搜集与劳动关系存在的证据及工资发放的证据,劳动关系存在的证据包括劳动合同、社保缴费清单、员工花名册、工作证、考勤记录表等等;工资发放的证据包括银行流水、工资发放表、工资条等等;最后,搜集完这些证据后,劳动者可以向劳动部门反应此事,寻求劳动部门的帮助;如未能解决问题,可以提起劳动仲裁。

企业职工发生工伤后怎么赔偿

企业职工发生工伤后要根据工伤伤残鉴定结果的等级确定赔偿标准,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二)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三)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二)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社保卡有什么作用

个人社会保障相关信息记录、电子凭证和信息的查询等;记录参保人员姓名、身份证号码、出生年月、性别、民族、户籍所在地等基本医疗信息;查询本人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缴纳情况;可持卡到医院就医,到药店买药;办理医疗、失业、养老、工伤和生育等社保事务;查询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累计总额等信息;办理领取养老金等社保事务,进行求职、失业登记,甚至参加职业培训等。

社保有什么作用

社保的实质和作用:社保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1、养老保险通俗的说,就是退休后可以拿养老金。由单位和职工共同缴费。养老保险交得多以后领的多,交得久以后领的多。累积缴纳满15年(中断过也没关系),到达退休年龄可办理退休,领取养老金。2、医疗保险通俗的说,就是生病了医疗费用可以报销。由单位和职工共同缴费。累计缴纳医疗保险满一定年限(大部分城市为男25年、女20年),退休后不用再继续缴纳,也可以享受终身医疗保险待遇。3、生育保险通俗的说,就是女性生育时可以报销因生育产生的医疗费用,产假期间还能领取生育津贴。由单位缴费,职工个人不缴纳。4、失业保险通俗的说,就是你被迫失业后能拿到赔偿金。由单位和职工共同缴费(单位招用农牧民合同制工人,本人不缴纳失业保险费)。5、工伤保险通俗的说,就是发生工伤后可以获得赔偿。由单位缴费,职工个人不缴纳。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公安机关移送案件后是否需要重新立案?

司法机关在发现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后,依法立案,但若发现案件不属于自己管辖,应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机关。公安移送管辖后需重新立案,送达立案通知书,并重新计算审理期限。...查看全文

移送公安机关的民事案件裁定?

律师分析: 对正在审理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发现案件的全部或部分事实涉嫌刑事犯罪,法院应将犯罪嫌疑线索、材料移送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查处。 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是国家机关的一个工作文书,将工作中发现的涉嫌犯罪的案件,移送同级公安部门,...查看全文

公安机关立案后多久移送检察院?

律师分析: 一般需要二到三个月的时间。刑事案件大致要经过三个阶段,即侦查阶段,由公安机关负责,审查起诉阶段,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和审判阶段,由人民法院负责。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九条 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公安...查看全文

行政案件移送公安机关有关规定

决定批准的,应当在24小时内向同级公安机关移送;决定不批准的,应当将不予批准的理由记录在案。行政管理机关向司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应遵照下列程序:1.在发现当事人的行为涉嫌构成犯罪后,指定两名或者两名以上的行政执法人员组成专案组...查看全文

移送公安机关?

律师分析: 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经济合同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条的规定,法院应将犯罪嫌疑线索、材料移送有关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查处。但根据民事法律规范判断,当事人之间构成民事法律关系,且不影响民事案...查看全文

公安机关受理行政机关移送案件标准?

律师解答: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有关要求,规范公安机关受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工作,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公安部制定了《公安机关受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规定 【法律依据】: 《公安机...查看全文

公安机关受理行政机关移送案件标准?

法律解析: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有关要求,规范公安机关受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工作,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公安部制定了《公安机关受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规定 【法律依据】: 《公安机...查看全文

公安机关受理行政机关移送案件规定?

律师分析: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有关要求,规范公安机关受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工作,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公安部制定了《公安机关受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规定 【法律依据】: 《公安机...查看全文

法院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经济合同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条的规定,法院应将犯罪嫌疑线索、材料移送有关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查处。但根据民事法律规范判断,当事人之间构成民事法律关系,且不影响民事案件审理的,民事案...查看全文

公安机关移送案件管辖的要求

移送管辖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并且移送案件裁定具有约束力,以避免法院之间推诿、争夺管辖权,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此外,专门管辖的人民法院包括军事法院和铁路运输法院,它们分别受理特定类型的刑事案件。...查看全文

公安机关移送案件的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移送案件的主旨是:对于属于本单位管辖范围内的事项,应及时调查处理;对于属于公安机关职责范围但不属于本单位管辖的事项,应在24小时内移送有管辖权的单位处理,并告知相关人员;对于不属于公安机关职责范围的事项,应书面告知相关人员...查看全文

公安机关移送案件到检察院,意味着什么?

派出所将案件移交检察院时,要确保犯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并写出起诉意见书。如果发现不应追究刑事责任,案件将被撤销,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将被释放。...查看全文

检察院受理公安机关移送刑事案件流程

法律分析:1、刑事案件移交检察院的流程为:公安机关受理案件,并且采用讯问犯罪自嫌疑人、讯问证人、勘验检查等手段进行侦查。侦查完毕后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写出起诉意见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 2...查看全文

公安机关移送案件到检察院的意义

刑事案件移交检察院审查起诉要求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同时告知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律师。若在侦查过程中发现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应撤销案件并释放被逮捕的嫌疑人。...查看全文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移送管辖

几个同级人民法院都有权管辖的案件,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审判。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移送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审判。 上级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审判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下级人民法院认为案情重大、复杂需要由上级人民法院审...查看全文

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立案期限?

律师分析: 公安机关接受报案、控告、举报、自首的刑事案件的立案审查期限,一般情况下,在七日以内决定是否立案。重大、复杂线索,经县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立案审查期限可延长至三十日。特别重大、复杂线索,经地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立案审...查看全文

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立案规定

刑事案件立案程序及权利保障。公安机关对刑事案件不立案,当事人可复议或向检察院提出。检察院认为不立案理由无效,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刑事诉讼法》规定,对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材料,应迅速审查,有犯罪事实需追究刑责时应立案;无犯罪事实或...查看全文

公安机关立案的含义与作用

立案必须具备事实条件和法律条件,根据刑事诉讼法第86条的规定,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按管辖范围迅速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应立案;否则,不予立案。...查看全文

公安机关移送起诉后多久有庭审?

审查起诉期限和改变管辖后的期限计算有明确规定。移送审查起诉后一个月开庭,重大、复杂案件可延长半个月。改变管辖后,从新的检察院收到案件之日开始计算审查起诉期限。...查看全文

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不予立案有什么办法?

律师解答: —、申请复议。 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复议申请应当向作出不予立案决定的公安机关提出。复议申请书要在收到不予立案通知书后七日内提出。申请书中要讲明应当立案的理由。公安机关要在收到复议申请书后七日内作出决定,并书面...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