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道路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的相关规定

律师回答
摘要:《人身损害赔偿解释》明确了死亡赔偿金的性质,放弃了以往的“抚养丧失说”,采用了“继承丧失说”。根据该解释,死亡赔偿金是对受害人家属经济损失的赔偿,属于财产损害赔偿而非精神损害赔偿。赔偿金的计算公式是根据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纯收入标准,按照不同年龄段进行计算。
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或者农村居民纯收人标准,按20年计算。但60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1岁减少1年;75周岁以上的,按5年计算。具体计算公式为:
(1)死亡赔偿金(60周岁以下人员)=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或者农村居民纯收人X20年;
(2)死亡赔偿金(60周岁以上人员)=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或者农村居民纯收入X(20年—增加岁数);
(3)死亡赔偿金(75周岁以上人员)=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或者农村居民纯收人X5年。
死亡赔偿金的性质的确定
《人身损害赔偿解释》放弃了法释[2001]7号《精神损害赔偿解释》对死亡赔偿采取“抚养丧失说”进行解释的立场,而是以“继承丧失说”解释我国有关法律规定中的死亡赔偿制度。按照这一新的立场,死亡赔偿金的内容是对收人损失的赔偿,其性质是财产损害赔偿,而不是精神损害赔偿。
延伸阅读
道路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方法与案例分析
道路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方法与案例分析是一个关键而复杂的问题。在法律实践中,赔偿金的计算涉及多个因素,包括被害人的年龄、职业、家庭状况、收入情况等。同时,法律规定了一系列标准和公式来确定赔偿金的具体数额。案例分析则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应用这些计算方法。通过研究真实的案例,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情况下的赔偿金额,并探讨其中的法律依据和逻辑。这种分析有助于律师和相关人士更好地理解和应对道路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的计算和处理。
结语:根据《人身损害赔偿解释》,对于死亡赔偿金的计算,需按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纯收入标准,以20年为计算基准。然而,对于60周岁以上的人,每增加1岁,赔偿年限减少1年;对于75周岁以上的人,赔偿年限为5年。这一新的立场明确了死亡赔偿金的性质为财产损害赔偿,而非精神损害赔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五章 交通事故处理 第七十五条 医疗机构对交通事故中的受伤人员应当及时抢救,不得因抢救费用未及时支付而拖延救治。肇事车辆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由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范围内支付抢救费用;抢救费用超过责任限额的,未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或者肇事后逃逸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先行垫付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五章 交通事故处理 第九十一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十二章 附 则 第一百零九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邻省、市(地)、县交界的国、省、县道上,以及辖区内交通流量集中的路段,设置标有管辖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名称及道路交通事故报警电话号码的提示牌。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道路交通事故死亡赔偿的相关法律规定

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的赔偿包括死亡赔偿金、丧葬费、被抚养人生活费、精神抚慰金等,具体金额按照法院所在地的标准计算。赔偿款项归死者亲属所有,被抚养人的计算规则根据年龄和劳动能力确定。死亡赔偿金和精神抚慰金按照遗产分割方式分配。如果对方有...查看全文

道路交通事故死亡赔偿规定及判例分析

车祸责任归属民事责任,非刑事责任。农村户口的赔偿标准较低,22万元可能较为合理,52万元过高。只要积极赔偿,一般不会判刑。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死亡赔偿金、丧葬费、护理费、误工费、交通费等,精神损害抚慰金根据案情确定。具体赔偿标准以...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的相关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标准是根据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来计算,按二十年计算,但年龄超过六十岁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超过...查看全文

道路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归属规定

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不属于死者遗产,应归死者近亲属,而且应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等合理费用,以及误工减少的收入,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查看全文

剖析道路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的计算过程

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方法根据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纯收入标准,按照20年计算,但随着年龄增长,赔偿年限递减。《人身损害赔偿解释》明确将死亡赔偿金视为财产损害赔偿,而非精神损害赔偿,放弃了“抚养丧失说”立...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的相关法律规定

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标准是根据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20年为计算基准,但年龄超过60周岁时,每超过一岁减少一年计算,若超过75周岁则按五年计算。...查看全文

最新道路交通事故死亡赔偿规定?

律师解答: 我国的相关法律对交通事故的死亡赔偿标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通常情况下,交通事故死亡赔偿标准一般是:受理交通事故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的二十倍。但是,超过六十周岁的,每增加一...查看全文

最新道路交通事故死亡赔偿规定?

法律解析: 我国的相关法律对交通事故的死亡赔偿标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通常情况下,交通事故死亡赔偿标准一般是:受理交通事故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的二十倍。但是,超过六十周岁的,每增加一...查看全文

分析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的具体分配规定

死亡赔偿金的分配主体为与死者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根据亲疏关系和生活来源适当分割,不同于遗产分配。债权人无权要求分割赔偿金抵债,赔偿义务人也不能扣除债务。...查看全文

道路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如何确定?

根据受诉法院所在地的人均收入标准,死亡赔偿金按照不同年龄段的计算公式确定,60周岁以下按20年计算,60周岁以上每增加1岁减少1年,75周岁以上按5年计算。...查看全文

湖南省道路交通事故死亡赔偿规定?

律师解答: 一、医疗费:按实际支出计算。二、死亡赔偿金:交警队直接以受害者的户口性质来计算,法院诉讼判决的一般结合受害者是否在城镇工作、生活一年以上或主要收入来源地在城镇等情况可按城镇标准来具体计算残疾赔偿金。三、被抚养人生活费:...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死亡抚恤金赔偿标准相关规定

交通肇事案件中,伤者构成伤残或受害人死亡,可主张精神抚慰金。精神损害抚慰金数额一般在5万元以内,严重情况可适当提高。农村居民赔偿标准低于城镇居民,可根据差距适当提高精神抚慰金。驾驶员受刑事制裁时,受害人或其近亲属要求赔偿精神抚慰金...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赔偿相关规定及案例分析

交通事故责任赔偿:同等责任赔偿为一人一半。交通事故需及时报警、送伤者就医并交由交警处理。赔偿需根据责任认定书确定责任分担和赔偿,可调解或起诉。交通事故致死赔偿包括死亡赔偿金、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家属相关费用和精神抚慰金等。交通...查看全文

道路交通事故死亡赔偿法律

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除了基本的医疗等费用外,主要是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的分配规定

死亡赔偿金不是遗产,不能继承,应按照法定继承顺序分配。赔偿金是对死者近亲属的物质赔偿,不属于死者的个人财产。根据继承编规定,配偶、父母、子女是第一顺序继承人,没有则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分配时,考虑继承人与被继承人的关系紧密程度,...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分配规定

死亡赔偿金是在受害者去世后,其近亲属和相关符合法定条件的人员依据法律规定所获得的赔偿。在分配死亡赔偿金时,权利主体一般为受害人近亲属(限于第一顺序继承人)及受害人依法应当承担扶养义务的未成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它生活来源的成年...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问题分析

交通事故后当事人死亡,死亡赔偿款区分为当场死亡和治疗后死亡。当场死亡赔偿款包括死亡赔偿金、精神抚慰金等,治疗后死亡赔偿款还增加了医疗费、护理费等。...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规定?

律师解答: (1)死亡赔偿金(60周岁以下人员)=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或者农村居民纯收人×20年; (2)死亡赔偿金(60周岁以上人员)=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或者农村居民纯收入×(2...查看全文

分析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的计算原则

根据最高法院解释,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根据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收入标准计算,年龄越大赔偿金额越低。根据民法典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需要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合理费用,残疾还需要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查看全文

道路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的赔偿标准是什么

本文介绍了《人身损害赔偿解释》对死亡赔偿制度的新解释立场,放弃了法释[2001]7号《精神损害赔偿解释》的抚养丧失说,以继承丧失说解释死亡赔偿制度。死亡赔偿金的内容是对收人损失的赔偿,其性质是财产损害赔偿,而不是精神损害赔偿。具体...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