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保证方式不明确的问题

律师回答
摘要:民法典对保证方式的规定: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当合同未约定或约定不明时,按一般保证承担责任。一般保证人可拒绝承担责任,连带保证人必须履行。
一、保证方式未约定或约定不明怎么办
保据《民法典》的规定,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一般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
《民法典》第六百八十六条【保证方式】保证的方式包括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
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一般保证承担保证责任。
第六百八十七条【一般保证人先诉抗辩权】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为一般保证。
所谓担保,属于我国法律规定的“保证”方式,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保证责任的承担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一般保证,即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则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一种是连带责任保证,即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二、两种保证方式分别是怎么规定的
一般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七条规定: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为一般保证。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
连带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八十八条规定: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为连带责任保证。债务人在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履行期届满没有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如果债务人不偿还借款,债权人可以单独起诉债务人,也可以单独起诉担保人,还可以将债务人和担保人一起起诉。
三、民法典的保证方式有哪些规定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保证方式分为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如果合同中没有特别约定,则按照一般保证来承担保证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八十六条规定,保证的方式包括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一般保证承担保证责任。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当保证方式未约定或约定不明时,一般责任保证将适用。根据《民法典》第六百八十六条,保证方式包括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当保证合同中未约定或约定不明确时,一般保证将承担保证责任。保证是指保证人按约定履行债务或承担责任,当债务人无法履行债务时。一般保证是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仲裁、债务人财产强制执行无效前,对债权人有拒绝承担保证责任的权利。连带保证是保证人与债务人约定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债权人可要求债务人或保证人履行债务。根据《民法典》,保证方式主要包括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七十三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取保候审结束的时候,凭解除取保候审的通知或者有关法律文书到银行领取退还的保证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七十条 保证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一)监督被保证人遵守本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
(二)发现被保证人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违反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行为的,应当及时向执行机关报告。
被保证人有违反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行为,保证人未履行保证义务的,对保证人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四条保证人为借款人提供连带责任保证,出借人仅起诉借款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不追加保证人为共同被告;出借人仅起诉保证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借款人为共同被告。
保证人为借款人提供一般保证,出借人仅起诉保证人的,人民法院应当追加借款人为共同被告;出借人仅起诉借款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不追加保证人为共同被告。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解决保证方式约定不明确问题的方法

保证方式约定不明的处理方法及法律规定的担保方式。当保证方式约定不明时,按照一般保证承担保证责任,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法律规定的担保方式包括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保证是保证人按约定履行主合同义务或承担责任;抵押是以抵押财产...查看全文

合同中保证方式不明确处理办法

保证合同中未明确保证期间时,根据民法典规定,保证期间应适用6个月的法定保证期间。如果保证合同中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则视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如果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查看全文

约定保证方式不明确

保证合同未约定保证期间时,适用6个月的法定保证期间;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时,视为未约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后六个月;约定保证人责任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后两年。...查看全文

探讨约定管辖不明确问题的处理方法

合同履行地确定法院管辖权的原则:根据合同约定,若合同履行地在双方住所地,相关法院有管辖权;若履行地不在住所地但实际履行,履行地法院有管辖权;若约定履行地在住所地但未实际履行,住所地法院有管辖权;若多个法院都有管辖权,原告可选择其中...查看全文

协议管辖约定不明确问题的处理方法

协议管辖是指双方当事人通过协议选择解决纠纷的法院。当协议管辖约定不明时,被告住所地法院和合同履行地的法院都有管辖权。根据《民事诉讼法》,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的法院管辖。如果有多个法院都有管辖权,原告可以选择...查看全文

未在离婚协议中明确抚养费问题的处理方式

协议离婚未约定抚养费,可协商或起诉要求支付。根据《民法典》规定,离婚后,未约定抚养费的一方应负担部分或全部费用。协议不成可由法院判决,子女可提出合理要求。离婚协议未写抚养费,可协商或向法院提起诉讼。父母仍有抚养义务,抚养费是为未成...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赔偿方式不明确的法律问题

本文介绍了如果员工没有签署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要向员工支付的赔偿和未签劳动合同员工的经济补偿金计算方式。同时,文章还提到了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但需要注意规则。...查看全文

法律问题的处理方式

司法程序是指司法权行使时必须遵循的法定方式和步骤。起诉、受理、审理等是其中的一些步骤,起诉需符合条件。企业法人是指以营利为目的、独立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司法公正是指司法活动中体现公平、平等、正当、正义的精神,法官是其主体,各类案件...查看全文

债务问题的处理方式

如何解决债务问题及债务公司应注意的事项。解决债务问题的方法包括清偿、担保、转让、延期偿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债务人需经债权人同意才能转移债务,借款人可申请展期。债务公司应保持良好态度,不咄咄逼人也不低声下气,了...查看全文

处理借款利息约定不明确的问题

借钱利息约定模糊的处理方式:双方协议补充;无法达成补充协议时,依据交易方式、习惯、市场利率确定利息;自然人借款视为无利息;违反国家规定的高利贷无法受法律保护。...查看全文

夫妻共同债务确认问题的处理方式

夫妻在共同债务方面的认定纠纷,通常应由举债方提供证据证明这些债务属于共同债务。如果举债者不能证明属于共同债务,则应当认定为举债者个人债务。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二款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查看全文

探讨合同违约金计算方式不明确的问题

根据法律规定,对于合同违约金约定不明的情况,处理方式如下:如果合同中有具体约定,按照约定进行计算;如果没有约定,则需要通过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约定的违约金低于实际造成的损失,或者违约金过高,人民法...查看全文

保证方式约定不明怎么处理

法律分析: 当事人之间对保证方式约定不明的,通常会按照一般保证承担保证责任。在一般保证中,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查看全文

保证方式约定不明怎么处理

法律分析:1、当事人之间对保证方式约定不明的,按照一般保证承担保证责任。在一般保证中,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 ...查看全文

保证方式约定不明怎么处理

法律分析:一、保证方式约定不明怎么处理1、当事人之间对保证方式约定不明的,按照一般保证承担保证责任。在一般保证中,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查看全文

明确五险不干的规定及处理方式

社会保险跨地区就业的个人,其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关系可以转移,并累计计算缴费年限。对于拖欠工资问题,劳动者可以通过投诉、劳动仲裁或法律诉讼等途径要求支付工资。...查看全文

正确处理信访问题的方法

信访人应遵守法律,不损害国家和他人利益。不得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携带危险物品,侮辱、殴打工作人员,滞留信访场所,煽动他人信访或敛财,扰乱公共秩序。...查看全文

探讨跨省份社保问题的处理方式

用户可通过之前的所属社保部门将养老保险转移,需提供相关证明并填写申请表,等待审核;医疗保险余额可划转,有些地区自动划转;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无法转移;失业保险需提供参保及缴费情况证明,到迁入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接续关系。根据《社会保险...查看全文

法律问题与处理方式

职务侵占罪是指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财物的行为。犯罪主体有直接故意,并追求对财物的占有、收益、处分权。犯罪客体为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包括动产和不动产,有形物和无形物。...查看全文

公款挪用问题的处理方式

挪用公款罪的刑罚根据数额大小进行区分,数额较大且超过三个月未还或用于营利或非法活动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数额巨大者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者可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