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未满十八岁的人犯罪情形一般被认为是“少年犯罪”。在处理少年犯罪时,应当坚持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注重保护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教育权利和再教育权利,尽可能挽救少年犯罪的后果。而帮助信托诈骗行为一般被认为是诈骗罪,断定该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需要具体根据相关事实来判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以下是未成年人犯罪时的相应处理规定:
1. 对于14周岁以下犯罪的未成年人,可给予警告、口头斥责、批评教育等处罚;
2. 对于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酌情采取少管所管教、行政拘留、罚款等方式惩罚,同时也应当着重进行教育和帮助;
3. 对于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犯罪的未成年人,则应当根据犯罪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具体情况,可以酌情采取少管所管教、拘役、有期徒刑等刑罚。同样也应当着重进行教育和帮助,帮助未成年人重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综上所述,未成年人帮助信托诈骗行为如构成犯罪应当根据犯罪的实际情况酌情处理,并注重保护未成年人的人身、教育权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对于有违法行为的未成年人,应当采取轻微的社区矫正教育措施、少年学校教育措施、少年之家措施、心理疏导和辅导措施、行为观察措施等处置措施,以及接受其家庭和监护人的教育扶持和引导。并可以根据其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适用行政拘留或者少管所管教措施。对于帮助信托诈骗行为的未成年人,可能涉嫌犯罪,具体构成何罪需要根据其实际行为情况而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六条规定,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审判,应当严格依照法律规定,但是对于情节较轻的犯罪,应当从宽处理。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的人,依法定刑时,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此,在判决未成年人帮助信托诈骗行为时,法院应当以法律为准绳,依据实际情况作出科学、公正的判决。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对于有违法行为的未成年人,应当采取轻微的社区矫正教育措施、少年学校教育措施、少年之家措施、心理疏导和辅导措施、行为观察措施等处置措施,以及接受其家庭和监护人的教育扶持和引导。并可以根据其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适用行政拘留或者少管所管教措施。对于帮助信托诈骗行为的未成年人,可能涉嫌犯罪,具体构成何罪需要根据其实际行为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