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犯被判刑后,还款问题如何解决?

律师回答
摘要:诈骗犯在刑事责任承担后仍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客观、主体和主观要件;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是并列关系,犯罪行为人需在刑期结束后返还财物并承担民事损害赔偿责任。 诈骗犯判刑后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是并列关系。 诈骗犯判刑后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诈骗罪构成要件包括客体、客观、主体和主观要件,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是并列关系。
一、诈骗犯判了刑,坐牢出来以后还要还钱吗?
诈骗罪判刑后是需要还钱的。在承担刑事责任之后,还应该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刑事责任并不能代替民事责任。一般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都是这样的。除非原告主动不要了,否则债务仍然存在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诈骗罪四个构成要件是什么?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
用欺骗方法骗取公私财物,《刑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该规定定罪处罚。用欺骗方法骗取财物以外的其他非法利益的,也不成立诈骗罪。使用欺骗手段骗取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依照诈骗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2、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诈骗行为最突出的特点是,就是行为人设法使被害人产生认识上的错觉,以致“自愿地”将自己所有或者持有的财物交付给行为人或者放弃自己的所有权,或者免除行为人交还财物的义务。诈骗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概括起来,无非是两类。
3、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4、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如果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如以欺骗的方法骗回他人久借不还的欠款的,不构成本罪。无论所骗财物归自己挥霍享用,还是转归他人所有,或者转归集体非法占有的,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刑事责任的承担并不影响民事责任的承担,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之间是并列关系,并不是竞合的关系,在诈骗罪的犯罪行为人执行完有期徒刑或者是拘役的刑期之后,仍然需要返还受害人的财物,并且还需要对受害人承担相应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
延伸阅读
结语:诈骗犯判刑后,不仅需要承担刑事责任,还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诈骗罪的犯罪行为人在刑事执行完毕后,仍需返还受害人的财物,并承担相应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因此,刑事责任的承担并不影响民事责任的承担,二者是并列关系。无论是刑事还是民事,诈骗犯都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第十二条 违反国家规定,使用销售点终端机具(POS机)等方法,以虚构交易、虚开价格、现金退货等方式向信用卡持卡人直接支付现金,情节严重的,应当依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实施前款行为,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资金二十万元以上逾期未还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经济损失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情节严重”;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资金一百万元以上逾期未还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情节特别严重”。
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上述方式恶意透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的规定,以信用卡诈骗罪定罪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五节 金融诈骗罪 第一百九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
(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
(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
(四)恶意透支的。
前款所称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
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第五条 使用伪造的信用卡、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在五千元以上不满五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
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一款第三项所称“冒用他人信用卡”,包括以下情形:
(一)拾得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
(二)骗取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
(三)窃取、收买、骗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并通过互联网、通讯终端等使用的;
(四)其他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诈骗犯被判刑后如何偿还欠款?

判决后诈骗犯应返还受害人财物,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刑事责任不能取代民事责任,除非原告放弃,债务仍存在。犯罪分子应依法返还财物,如无偿还能力可分期偿还。违法所得应追缴或退赔,被害人合法财产应及时返还。没收的财物和罚金应上缴国库,不得挪...查看全文

如何在犯罪被判刑后解决信用卡欠款问题?

被判刑后信用卡欠款需委托他人代还,否则需承担违约责任。不还信用卡可能导致呆账,进入银行黑名单,无法办理信贷业务。银行不核销呆账,持卡人需承担罚息、违约金,并可能面临法院起诉。恶意逃避还款可被起诉信用卡诈骗,列入逃废债名单。被限制人...查看全文

刑满释放后不还钱,如何解决诈骗罪问题?

诈骗罪刑满释放不还钱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有权查询财产情况。诈骗后归还也构成诈骗罪,但可从轻处罚。根据法律规定,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数额巨大或有严重情节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特...查看全文

出狱后如何解决诈骗犯的经济问题

诈骗受害者可通过法律追回损失,根据《刑法》规定,诈骗数额决定刑罚,同时可追加罚金或没收财产。继承权纠纷的诉讼时效为2年,超过20年不得提起诉讼。财产继承按顺序分配给配偶、子女、父母等,遗嘱或遗赠协议亦可适用。第一顺序继承人优先继承...查看全文

分开后如何解决贷款还款问题?

夫妻分居后,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对外所负债务,如果没有用于家庭日常生活的,则应由其个人偿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夫妻共同签字或追认的债务视为夫妻共同债务。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查看全文

如何解决微信被骗问题?

在微信上被骗钱,可以进行微信举报。微信团队会对账号进行审查,如果事情属实,就会对账号进行封停。当事人也可以通过报警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利益。若诈骗数额达到3000元,则构成诈骗罪。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一般处拘役、管制或者最高三年有期徒...查看全文

判刑后的诈骗犯如何偿还欠款?

诈骗罪被判刑后,罪犯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并退还受害人的钱财。公安机关负责追缴诈骗案件涉及的赃款赃物,如果确实属于受害者,会归还给他们。被害人可以要求法院追缴或责令诈骗犯退赔,也可以向法院提出参加诉讼的申请。诈骗罪入狱后,钱能否要...查看全文

诈骗犯被判刑后,如何追回赃款?

被害人如何追回诈骗罪判刑后的财产?根据刑法和公安机关规定,犯罪分子违法所得应追缴或退赔,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返还,违禁品和犯罪所用财物应予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如果判决涉及财物是被害人的,应返还。被告人无财产追缴...查看全文

诈骗犯判刑后如何还钱

法律分析:诈骗犯判刑后还钱:在承担刑事责任之后,罪犯还应该承担民事赔偿责任,退还被害人的钱。诈骗案件涉及赃款赃物由公安机关负责追缴,如果财产确实是属于被害人的,就会退还给被害人。法律依据:_x000...查看全文

诈骗犯判刑后如何还钱

法律分析:在承担刑事责任之后,还应该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刑事责任并不能代替民事责任。一般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都是这样的。除非原告主动不要了,否则债务仍然存在的。所以,诈骗罪判刑后是需要还钱的。但刑法规定中并没有要求还款。根据《刑法》第2...查看全文

诈骗犯如何被判刑?

诈骗数额特别巨大诈骗罪是指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巨额财物,侵犯国家、集体或个人财物的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解释,诈骗数额的划分为三个档次:三千至一万元以上为数额较大,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为数额巨大,五十万元以上为数额特别巨大。对...查看全文

诈骗罪的定罪和量刑问题如何解决?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对诈骗罪的量刑处罚进行规定。数额较大的诈骗行为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查看全文

如何解决误判死刑问题

国家应以赔偿金为主要方式,对误判死刑进行补偿。对侵犯公民人身权利造成死亡的,应支付死亡赔偿金和丧葬费;对无劳动能力的被扶养人,还应支付生活费。对侵犯财产权造成损害的,应返还财产、解除封押并恢复原状;无法恢复的,按损害程度给付赔偿金...查看全文

如何解决借款不归还问题?

当债务人未能按时偿还借款时,债权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到法院申请支付令或者起诉,经判决后仍不还的,可申请强制执行。在追讨债务时,债权人可以采取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债务人还款,或者向法院申请支付令,或者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债权人也可...查看全文

诈骗8000元,还款后如何判刑?

本文介绍了诈骗案件中,主动归还诈骗金额可能会对刑罚的影响,以及故意杀人罪和网络诈骗罪的相关法律规定和判刑标准。诈骗六万元属于诈骗金额巨大,根据刑法规定,应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若犯人在犯罪过程中手段残忍、情节恶劣、...查看全文

离婚后如何解决未还清贷款问题?

离婚后,若未还清贷款且房屋正在按揭中,需要贷款银行的配合才能办理离婚析产登记或结清贷款。离婚析产是夫妻双方就房屋份额进行转移的登记手续。步骤包括办理析产公证(若已在离婚判决或协议中约定房屋归属则可免办),满足抵押权银行要求,申请免...查看全文

诈骗坐牢后,还款问题何去何从?

刑事责任不能替代民事责任,犯罪分子除了受到刑事处罚外,还应根据情况赔偿经济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六条和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诈骗犯罪分子不仅会受到刑事处罚,还可能被判处罚金或没收财产,并需承担对被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查看全文

求助无门,如何解决被骗问题?

被骗立案后需耐心等待,公安机关侦破案件需要时间。诈骗金额达到一定标准可立案,如3000元至10000元为数额较大,30000元至100000元为数额巨大,500000元以上为数额特别巨大。根据相关规定,诈骗数额较大且具有特定情形可...查看全文

欠款问题,如何解决?

欠款不给的处理方法:债权人与债务人、担保人协商解决;可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协商不成需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判决后,债务人拒绝执行或转移财产逃避,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查看全文

如何解决欠款问题?

欠债不还可起诉,需有证据,如欠条、录音、付款凭证。诉讼时效从录音确认开始计算。法院判决后,可申请强制执行,恶意拖欠者可拘留。债务人去世,可从遗产中清偿。...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