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诉讼中如何达成调解协议

律师回答
摘要:离婚诉讼调解分为三步:诉前调解、庭前调解和诉中调解。诉前调解是在起诉前进行的谈话,法院尝试调解离婚。庭前调解是在立案成功前,法官主持的调解,旨在化解矛盾。诉中调解是对第一次起诉离婚的案件,法院重点进行的调解和好工作。法官会根据案件情况安排调解,通常在诉请、答辩、证据交换后进行,以便达成调解。
离婚诉讼调解程序主要分为三步:
第一阶段:诉前调解
诉前调解,顾名思义就是起诉前的调解。具体而言,就是当下定决心走进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时,法院并不立即立案,而是将起诉材料收下,开一个已收取材料的单子,在45天内会通知你能否成功立案。法院这边的工作程序是将收取的立案材料直接分到承办法官手中,由他先与被告联系,确认被告地址和身份是否正确。然后,他会通知双方当事人一起到法院接受法官主持下的诉前调解。
整个诉前调解过程,类似于一场法院谈话,法官会询问双方的基本情况、离婚的原因、夫妻财产的基本情况以及是否第一次诉讼等问题。如果法院能够调解离婚,会当庭开出交诉讼费的单据,让当事人补交诉讼费后,出具调解书来解除双方婚姻关系。如果当庭调解和好,则将立案材料退回,无需缴纳任何费用。如果调解失败的话,法院也会开出交纳诉讼费的单据给原告,让原告预先缴纳相关费用,案件算是立案成功。
第二阶段:庭前调解
庭前调解是指在立案成功后,正式开庭审理前,承办法官一般会召集对方当事人一起到法院接受法官主持下的调解。庭前调解是对《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离婚调解原则的贯彻实施,法院希望在开庭审理前,能够通过法官耐心的说服工作来化解双方的矛盾,和好或友好分手。大部分的法院对于庭前调解一般会征求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如果一方明确表示不愿意接受调解,那么法官会省去这道环节,直接进入开庭审理程序。
第三阶段:诉中调解
对于第一次起诉离婚的案件,如果没有法定离婚的理由,法院会着重于进行调解和好的工作。在被告不同意离婚的情况下,有可能一上来就给原告做工作,动员撤诉,再给对方一次机会。如果对方同意离婚,那么法官就不会对感情部分继续深究,而会直接进入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等实质性问题。
离婚案件中的法官会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进行调解的安排。大部分的法官会选择在原告诉请、被告答辩、证据交换质证完成后,方能进行调解工作。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这个时候不仅法官对于案件的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孰是孰非心里已有了基本掌握,而且当事人通过质证的较量也对自己的实力有了一个正确估计,可能对之前不肯放弃的条件做出适当让步,在法官的适当引导下,比较容易达成调解。
延伸阅读
结语:三步调解,化解纠纷。首先,诉前调解,法院询问双方情况,调解离婚并开具调解书。其次,庭前调解,法官主持调解,化解矛盾,友好分手。最后,诉中调解,法院根据情况安排调解工作,解决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等问题。法官了解案情后,引导当事人适当让步,促成调解。三步调解,维护家庭和谐。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八章 调解 第一百零一条 下列案件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可以不制作调解书:
(一)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
(二)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
(三)能够即时履行的案件;
(四)其他不需要制作调解书的案件。
对不需要制作调解书的协议,应当记入笔录,由双方当事人、审判人员、书记员签名或者盖章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离婚诉讼中能否达成调解协议?

起诉离婚可调解协议离婚,法院根据当事人意愿进行调解。起诉至开庭时间无明确规定,受案件数量和被告配合程度等因素影响。离婚诉讼需准备婚姻存续、感情变化、孩子状况、财产清单等相关证明材料。...查看全文

离婚诉讼中如何达成协议

诉讼离婚的主旨是解决夫妻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离婚问题。起诉离婚的步骤包括写民事诉状、到基层法院起诉、递交相关材料、缴费、等待开庭和判决等。起诉离婚需要准备的资料包括离婚起诉书、身份证、结婚证、户口本,以及感情破裂的证据、财产证据和子...查看全文

离婚诉讼中,何时可以达成离婚协议?

不同意离婚的一方起诉离婚,一般3-6个月作出判决。简易程序应在3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应在6个月内审结。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分居一年后再次提起离婚诉讼,应准予离婚。...查看全文

离婚诉讼中庭前调解能否达成双方同意协议离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夫妻一方要求离婚可以通过调解或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时应进行调解,若感情确已破裂且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调解无效的情形包括重婚、家庭暴力、恶习不改、分居满二年等。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达成调解协议又反悔如何办

民事诉讼达成调解协议又反悔的,可以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制作的调解书是法律文书,必须履行。 《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四十三条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调解未能达成协议,如何应对?

诉讼调解是人民法院根据自愿和合法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主持双方协商解决争议的行为。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应及时判决,如果调解不成。调解必须双方自愿,协议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规定。...查看全文

离婚调解达成协议,调解书何时生效?

调解书是根据当事人达成的调解协议制作的法律文书。人民法院可当庭告知领取日期,或十日内发送调解书。夫妻离婚需签署书面协议,并申请登记。一方要求离婚可调解或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应调解,无效则准离婚。调解无效情形包括重婚、家庭暴力、赌博...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中是否可以达成调解协议?

民事诉讼可通过诉前和立案调解解决纠纷。诉前调解利用法院干警送法下基层活动和民调网络,将纠纷解决在基层。立案调解是人民法院在立案时介入,对案件进行调解,是对诉前调解的有效补充。...查看全文

法庭如何达成调解协议?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处理纠纷和调查分析方面的方法和原则。当当事人需要调解纠纷时,应及时进行处理,并且要主动受理及时调解。在受理纠纷后,要迅速查明纠纷发生的原因和争议焦点,及时判明纠纷性质,是非曲直,进行研究分析。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要...查看全文

离婚协议未能达成,诉讼过程中如何处理?

本文介绍了如何起诉离婚以及起诉离婚需要准备什么资料。当事人需要准备民事诉状、结婚证、夫妻身份证、小孩户口或出生证原件、财产相关证据等。立案时需要提交这些材料,并缴费。法院会安排庭审,双方可以进行调解或直接判决离婚。离婚诉讼程序需要...查看全文

离婚协议能否在诉讼离婚中达成?

离婚诉讼中,双方可以通过达成协议实现离婚。具体的办理程序包括申请撤诉、夫妻双方协商好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签订离婚协议书、双方共同到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经过三十天冷静期,双方亲自到婚姻登...查看全文

离婚诉讼中能否通过调解达成和解?

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离婚诉讼能不能调解和好,要依据实际情况而定,如果双方同意法院调解,双方感情未破裂的,一般是能调解和好的。 离婚调解和好还能再起诉吗 离婚经相关部门或法院调解之后和好,但是,后面又因种种原因导致夫妻双方感情...查看全文

调解达成协议后如何处理?

开庭后同意调解如何处理:法院开庭审理民事案件,当事人自愿调解,法院分清是非,达成协议后制作调解书,双方签收后具有法律效力;若无协议或一方反悔,法院及时作出判决。...查看全文

离婚协议达成后如何起诉?

民事诉状的要求和提交材料:第一部分写明当事人信息,第二部分写明诉讼请求,第三部分写明事实和理由。诉状需打印,但最末处必须手签名;到基层法院起诉,提交2份诉状、结婚证、夫妻身份证、孩子户口或出生证原件,如需分割财产,还需提供相关证据...查看全文

离婚诉讼中双方达成的时间协议

我国民事诉讼法对离婚案件的审理时间进行了规定,普通离婚案件通常用3个月的简易程序审理,而涉外婚姻、标的额较大或复杂案件则用6个月的普通程序审理。第一次起诉离婚但未被法院判离的案件,当事人需等待6个月后方可再次提起诉讼。...查看全文

离婚协议未能达成,如何解决?

当一方不同意离婚时,可以通过法院诉讼方式进行离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民法典》相关规定,如果感情确已破裂且调解无效,可以准予离婚。离婚方式包括去民政局协议离婚和去法院诉讼离婚,前者适用于夫妻双方自愿离婚且已达成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协议...查看全文

离婚协议达成,双方同意调解

双方同意离婚并达成一致意见后,可以签署离婚协议书,并携带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和离婚协议书等材料到民政部门办理离婚登记手续。离婚协议书需明确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以及就子女抚养、财产和债务处理等问题协商一致的意见。办理离婚登记...查看全文

离婚调解协议达成后,能否再行起诉?

离婚后放弃抚养费是否可以再起诉?协议离婚后是否可以反悔放弃抚养费?离婚后,父母仍有抚养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如果双方无法达成协议,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判决是否需要支付抚养费。...查看全文

仲裁调解未能达成协议,如何解决?

仲裁调解不成,依法仲裁裁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仲裁庭应先行调解,调解成功后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明确仲裁请求和当事人协议结果,经签收后生效;调解不成或反悔,仲裁庭应及时作出裁决。...查看全文

公安调解未能达成协议,如何解决?

当调解无效时,若案件构成犯罪,将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并追究刑事责任;若不构成犯罪,将发出《不立案决定书》,告知当事人可向法院起诉维护权益;若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可受到警告、罚款或行政拘留等处罚。...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