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恶言相向的法律后果

律师回答
摘要:短信辱骂他人需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法律责任。一般骂人不违法,但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等信息干扰他人生活或威胁人身安全,将面临行政处罚。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者构成侮辱罪或诽谤罪,可判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本罪侵犯他人人格尊严、名誉权,对象为自然人。构成本罪需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且情节严重。
短信辱骂他人应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如果仅仅是一般的骂人行为是不违法的。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或者短信辱骂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会面临行政处罚,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构成侮辱罪或者诽谤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客体本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
客观方面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
(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言语散布;另一种是文字,即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书信等方法散布。所谓“足以贬损”,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虚假事实,完全可能贬损他人的人格、名誉,或者事实上已经给被害人的人格、名誉造成了实际损害。如果散布虚假的事实,但并不可能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或无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则不构成诽谤罪。
(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谁,就可以构成诽谤罪。如果行为人散布的事实没有特定的对象,不可能贬损某人的人格、名誉,就不能以诽谤罪论处。
(4)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本罪。虽有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但没有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则不能以本罪论处。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名誉严重损害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的;诽谤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导致被害人自杀的等等情况。
延伸阅读
结语:短信辱骂他人需承担法律责任,具体情况而定。一般骂人行为不违法。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等干扰他人生活或威胁人身安全的,将受行政处罚,拘留五至十日并罚款五百元以下。公然侮辱他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且情节严重者,构成侮辱罪或诽谤罪,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客体为他人人格尊严、名誉权,对象为自然人。行为需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以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为目的。诽谤行为需有特定对象,且情节严重方可构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短信恶言相向如何依法处理

短信骂人报警,一般处理如下:警方会进行调解处理。如果短信涉及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其他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信息,可处以5日以下拘留或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者可处以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可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查看全文

网络恶言相向的法律问题

在互联网上辱骂人是违法的,受害人有权维护自己的权利。辱骂程度不同,可能构成侮辱、诽谤罪或侵犯名誉权。情节严重者可被判刑,轻微者可要求停止侵权、恢复名誉、赔偿损失。名誉权侵权行为包括侮辱、诽谤、新闻报道失实和诬告。网上恶意诽谤需要报...查看全文

投诉中介恶言相向

中介机构应遵守法律法规,为客户提供专业服务,但有些机构出言恶语,违法失信。客户可通过合同投诉、向部门投诉、法律途径维权,维护自身权益。同时,警惕中介机构的恶意行为,共同推动中介行业健康发展。...查看全文

酒后恶言相向是否构成违法行为?

酒后辱骂他人属于酒后滋事,可被拘留并罚款。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六条,结伙斗殴、追逐拦截他人、强拿硬要或损毁占用财物等行为也属酒后滋事,同样会被处罚。对于酒后打架等轻微违法行为,公安机关可调解处理,达成协议则不予处罚,未达成...查看全文

恶语相向的法律问题

辱骂他人违法,需承担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公然侮辱他人处拘留或罚款;情节严重者可判拘役、有期徒刑。名誉是社会评价,不可侵害。教唆他人辱骂他人也违法。...查看全文

面对恶言相向,如何应对?

遭到辱骂可报警处理,一般辱骂属民事纠纷,可向法院起诉要求停止侵权、赔偿损失;严重辱骂可向公安机关提刑事控告,要求立案侦查、追究刑责、赔偿损失。...查看全文

接到恶言短信该如何报警?

收到辱骂短信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去公安局报案,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可处拘留或罚款,情节较重者可并处拘留和罚款。...查看全文

网络讨论组中恶言相向是否违法?

骂人是否违法需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骂人行为不违法,但公然侮辱或诽谤他人可能受行政处罚。如采用暴力或其他手段公然侮辱或诽谤他人,并且情节严重,可能构成侮辱罪或诽谤罪,最高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查看全文

直播恶言相向是否构成犯罪?

直播期间辱骂他人是否能判刑取决于具体情况。根据法律规定,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最高可处三年有期徒刑。网络上辱骂他人违反法律,可能会承担民事或刑事责任。...查看全文

前男友恶言相向,我该怎么办?

当事人受到前男友的辱骂,可以选择报警。此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公安机关可对前男友进行治安处罚,情节严重者可处治安拘留五到十日,并可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查看全文

对方恶言相向,我反击有错吗?

耳光造成轻伤二级以上损害后果构成故意伤害罪,但受害人对矛盾产生负有责任,刑事和民事责任可减轻。轻微伤或不足轻微伤则处行政违法责任。公然侮辱他人等行为可处拘留或罚款。...查看全文

对方恶言相向,我该如何应对?

打人是违法行为,涉嫌故意伤害罪可判刑。受害人可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人身损害赔偿。行为人需为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并具备故意心态。...查看全文

乱发言的法律后果

言论自由有限制,侵害他人权益需承担法律责任。造谣、侮辱、煽动等行为将受到处罚,违法行为需承担刑事或行政处罚,并可能需赔偿受害人。然而,表达不同观点、学术讨论不受法律限制。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公然侮辱、诽谤他人,捏造事实陷害他人...查看全文

对方恶言相向,我可以起诉他吗?

通过手机短信、微信、QQ等通讯方式辱骂他人,可以向法院起诉对方。然而,起诉需注意案由的选择,不宜以“侵犯名誉权”或“诽谤”起诉,而应为“一般名誉权纠纷”,且诉讼请求不宜过高,以“赔礼道歉”为宜。情节严重的侮辱行为,如强迫被害人当众...查看全文

如何应对恶言相向、诋毁他人的行为?

网络中恶意中伤他人需承担法律责任,侮辱、诽谤在网络与现实同样受法律约束。对轻微情节,被害人可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并赔偿损失;对严重情节,可追究刑事责任。...查看全文

恶意诉讼的法律后果

恶意诉讼,是当事人利用诉讼为自己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诉讼行为。由于恶意诉讼往往是恶意当事人牺牲对方的利益来换取自己的不正当利益,法院若不处理势必会侵害到对方当事人的个人利益,同时会影响司法的权威和声誉。我国现行制度对恶意诉讼进行了严惩...查看全文

恶意诉讼的法律后果

法律分析: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恶意诉讼,是当事人利用诉讼为自己...查看全文

先恶言相向还是先动手打人,谁之过?

先动手和先骂人的过错情况中,先动手的一方过错较大。但如果对方骂人达到恶劣程度且构成侮辱罪,先动手一方不一定过错。先动手一方若导致对方轻伤以下,将受拘留和罚款处罚;若对方轻伤以上,还需承担刑事责任。先动手一方攻击他人时,对方可构成正...查看全文

发表不当言论的法律后果

发表不当言论的后果为,根据不当言论对当事人或者社会造成的影响大小需要承担不同的责任。      具体如下:   &nbs...查看全文

恶意逃废债的法律后果

一、恶意逃债能不能追究刑事责任 1、恶意逃债可以追究刑事责任,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拒不执行判决、...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