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故意伤害的程度

律师回答
摘要:故意伤害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身体造成伤害,而故意实施伤害行为,希望伤害结果发生的犯罪行为。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侵犯他人身体健康权、实施非法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以及造成他人一定程度的身体损害。故意伤害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需具备刑事责任能力。行为人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结果,并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一、怎么认定故意伤害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身体造成伤害,而故意实施伤害行为,希望伤害结果发生的,就可认定为故意伤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三条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二、故意伤害罪的含义及构成要件
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伤害他人身体并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应受刑法处罚的犯罪行为。其构成要件如下:
1、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所谓身体权是指自然人以保持其肢体、器官和其他组织的完整性为内容的人格权。
2、客观要件: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非法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
(1)要有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
(2)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必须是非法进行的;
(3)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必须已造成了他人人身一定程度的损害,才能构成故意伤害罪。
3、主体要件:故意伤害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故意伤害罪,其中,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自然人有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行为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致人轻伤的,则须已满16周岁才能构成故意伤害罪。
4、主观要件:故意伤害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结果,而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延伸阅读
结语:故意伤害罪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身体造成伤害,并故意实施伤害行为,希望伤害结果发生的犯罪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故意伤害罪的刑罚将根据伤害程度和犯罪手段的严重性而定。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行为人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身体造成损害,并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故意伤害罪是一种严重侵犯他人身体健康权的犯罪行为,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第二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五条 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故意伤害罪损伤程度评估标准

本文介绍了伤情标准中故意伤害罪的相关规定。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其构成要件包括客体、客观、主体和主观。犯故意伤害罪会根据受害人的伤情轻重以及行为人的具体情况来判刑,最少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轻伤...查看全文

伤害程度的评估依据

轻伤害的量刑标准是指对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或功能障碍,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轻伤可被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受害人可要求对方赔偿医疗、误工、护理等费用,伤残等级还需赔偿残疾金、辅助器具费等。轻伤害的鉴定应全面分析、综合评定。...查看全文

如何进行伤害程度评估?

员工工伤后,应及时送医治疗,并向劳动部门申请工伤认定。治疗完毕后,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确定伤残等级。根据相关证明文件,员工可向社保中心申请工伤待遇,包括医疗费用和伤残补助。若解除劳动关系,伤残员工还可享受一次性就业补助金和医疗补助金...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如何评估受害者的伤势程度?

交通事故受伤者需在治疗终结后15日内申请伤残评定,否则放弃补助费和用具费。申请书需向公安机关提出,机关30日内评定并送达当事人,可自行选择鉴定机构。如不服评定结果,可在15日内向上级公安机关申请重新评定。...查看全文

轻度伤害如何评估

轻微伤的判定参考标准:头颈部损伤,头皮擦伤面积5cm2以上、头皮挫伤、头皮下血肿、头皮创、头部外伤后有神经症状。该标准为轻微损伤的下限,未达到标准的不构成轻微伤。...查看全文

轻度伤害评估标准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中的轻微伤包括面部软组织创、瘢痕或色素改变、面部皮肤擦伤超过2cm²、眶内壁骨折、眼部外伤后影响外观、耳廓创、鼻骨骨折、上颌骨额突骨折、口腔粘膜破损、舌损伤、牙齿脱落或缺损、牙槽突骨折或牙齿松动。...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损害程度评估方法

检验、鉴定、评估机构应按时完成任务,出具书面结论;公安机关应及时提供检验、鉴定结论;当事人可申请重新检验、鉴定;评定人应制作评定书;多份鉴定结论应根据鉴定机构级别确定优先级。...查看全文

头部钝器伤害程度评估指南

头部钝器轻伤鉴定标准:头皮创口或瘢痕长度累计20cm以上、撕脱伤面积累计50平方厘米以上、缺损面积累计24平方厘米以上为轻伤一级;创口或瘢痕长度累计8cm以上、撕脱伤面积累计20平方厘米以上、缺损面积累计10平方厘米以上为轻伤二级...查看全文

怎样评估故意伤害罪的刑罚?

故意伤害罪在中国刑法中被明确规定,根据实际伤害结果判定轻重伤。犯罪行为人在案发前被害人有明显过错,且在案发后积极解决道歉并赔偿损失时,可从轻甚至免除处罚。故意伤害罪引起的民事赔偿具有惩罚性,根据实际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根据案件性...查看全文

故意伤害案件伤情评估办法

故意伤害伤情鉴定程序是指公安机关指派专业人员进行鉴定,鉴定意见作为证据告知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可以补充或重新鉴定;未进行伤情鉴定时,公安机关仍可抓捕,待鉴定结果后决定是否进入刑事程序;故意伤害罪的处罚根据情节轻重,从拘役到死刑不等...查看全文

烧伤程度评估标准

本文介绍了皮肤修复功能障碍的评估标准和伤残鉴定标准。皮肤修复功能障碍是指瘢痕形成,而伤残鉴定标准则分为一级和二级伤残,分别对应不同的日常生活能力和劳动能力丧失程度。...查看全文

伤残程度如何评估?

工伤伤残等级分为一至十级,最轻为第十级。对于多处损伤或多个器官受伤者,以重者定级。一级工伤标准包括智能减退、毁容、失明等,十级工伤标准包括颅骨缺损、面瘫、瘫痕等。工伤等级鉴定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和劳动能力鉴定标准。...查看全文

如何评估伤势程度?

车祸后进行鉴定伤残,需准备申请书、医院诊断证明和检查结果、手术病历和检查记录、被抚养人身份证和政府部门说明,评定以事故直接损伤为准,评定者需亲自检查并缴纳费用。...查看全文

工伤程度评估标准

轻伤是指对人身健康有中度伤害的损伤,包括轻伤一级和轻伤二级。轻伤一级的鉴定标准包括智能损伤、肌力减弱、运动障碍、毁容、瘢痕形成、肢体缺失、瘢痕畸形、视力损失、呼吸困难、器官移植等。...查看全文

如何评估伤残程度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的主旨是:在合适的时机选择合适的鉴定机构,提交必要的资料,并按照程序委托鉴定,以确保鉴定结果被法院认可。被鉴定人需要携带申请书、诊断证明、检查结果、病历和检查记录等资料,并亲自接受检查并缴纳鉴定费用。...查看全文

伤残程度评估标准

伤残鉴定标准的法律依据包括《人体轻微伤的鉴定标准》、《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人体重伤鉴定标准》、《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查看全文

伤残程度评估规范

该文章主要描述了不同类型的损伤对人体造成的严重后果,包括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头面部损伤、脊柱胸段损伤、颈部损伤、胸部损伤、腹部损伤、肢体损伤和皮肤损伤。这些损伤可能导致植物状态、智力缺损、四肢瘫痪、截瘫、眼球缺失、呼吸和吞咽功...查看全文

准确评估损伤程度

轻伤一级:手指离断或缺失未超过指间关节;指离断或缺失超过远侧指间关节。 轻伤二级:一个指节离断或缺失;指骨线性骨折或一节指骨粉碎性骨折(不含第2至5指末节)。...查看全文

直接故意犯罪程度评估标准

本文讨论了直接故意在各种犯罪行为中的程度差异以及其对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行为人刑事责任轻重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团伙作案和个人作案在刑事责任方面的区别,认为单纯从犯罪形态上无法区分刑事责任的轻重,需要从犯罪侵犯的客体、社会危害性程...查看全文

人身损害程度评估标准

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的伤残程度划分为10级,根据日常生活能力、工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受限程度来划分。从第1级(100%)到第X级(10%),每级相差10%。...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