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婚案件比例原则

律师回答

重婚罪轻重怎么划分和量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45条规定,对重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58条的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区别方式

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是指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生活居住。俗称为姘居。

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是修正后的婚姻法为保障一夫一妻制原则而新增加的禁止性规定。在适用这一禁止性规定时,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1.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与重婚的区别。重婚系是以夫妻关系的名义共同生活,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则不是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

2.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与那些应由道德规范调整的通奸、婚外恋等行为相区别。通奸是指双方或一方有配偶的男女,秘密、自愿发生两性关系的行为。婚外恋则泛指已婚者与配偶之外的人发生恋情。通奸、婚外恋都属于有悖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一般由道德规范调整。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则属于婚姻法禁止的违法行为,行为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婚姻法第三条规定: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3.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民事法律后果。婚姻法不但在总则中明令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而且还在其他章节的相关条文中规定了这一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和法律责任。

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三)实施家庭暴力的;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重婚是破坏国家婚姻制度的犯罪行为。刑法第258条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在司法实践中,同时还可以处以重婚者向无过错方予以损害赔偿。

事实婚姻有可能会构成重婚罪

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是对重婚罪的界定,据此,重婚罪有两种情况,是本人无配偶而与他人结婚;名副其实的重婚,对本人来说并不构成重婚,但因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就成为重婚罪的共犯。

当然,相婚者在不知对方有配偶的情况下与之结婚并不构成重婚。坚持对包括双重事实婚姻在内的各类事实婚姻均应治罪的认识,现阶段还有其实情考虑:

其一,事实婚姻在广大农村还是较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边远山区,事实婚姻占有很高的比例。事实重婚是败坏社会风尚的最严重的污染之一,如果法律对事实重婚不予打击,无疑是对毒化社会风气的行径的容忍与放纵。

其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其中一些思想意识不健康的人便饱暖思淫欲。有的弃家别子,另寻他欢,包二奶现象大增,如不以重婚论,会更加严重地冲击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关系。

其三,从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考虑,离婚、重婚使妇女、儿童无家可归,更不利于对儿童的教育。

对前后都为法律婚的重婚行为认定重婚罪并无异议,那么,事实婚能否构成重婚罪呢?事实重婚罪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先婚是事实婚,后婚为法律婚的重婚;

二是前婚是法律婚,后婚为事实婚的情形;

三是先后两个都为事实婚的情况。

关于法律不保护事实婚姻,应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从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精神看,至少,对待事实婚姻,仍是有条件地予以承认,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一条,当事人起诉请求解除同居关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当事人请求解除的同居关系,属于《民法典》第三条、第三十二条、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并依法予以解除。在现阶段,还不能绝对说事实婚姻法律一概不予保护。

因此,对事实重婚,法律也必须予以制裁。综上所述,事实婚姻可以构成重婚罪。最高人民法院1994年12月14日《关于〈婚姻登记管理条例〉施行后发生的以夫妻名义非法同居的重婚案件是否以重婚罪定罪处罚的批复》明确指出,新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施行后,有配偶的人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仍应按重婚罪定罪处罚。这足以说明,司法解释肯定了事实婚姻仍可构成重婚。

重婚罪

重婚罪是指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所谓有配偶,是指男人有妻、女人有夫,而且这种夫妻关系未经法律程序解除尚在存续的,即为有配偶的人;如果夫妻关系已经解除,或者因配偶一方死亡夫妻关系自然消失,即不再是有配偶的人。

所谓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是指本人虽无配偶,但明知对方有配偶,而故意与之结婚的(包括登记结婚或者事实婚)。此种行为是有意破坏他人婚姻的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因此,对于婚外情一方,重婚罪肯定是要判刑的,即使是拘役,也属于刑事处罚。对于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也是触犯刑法的。也就是说,对于那些情愿做婚外情的第三者的,也可能触犯刑法,受到刑事处罚。

重婚和非重婚的区别在于,重婚是与之以夫妻之名生活在一起,明知他人已婚的还与之以生活在一起的也属于重婚,如果是离婚的是可以寻找另一半的,但是没结婚的只能与一个人以夫妻之名生活在一起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什么是比例原则

法律解析: 比例原则是许多国家行政法上一项重要的基本原则。学界通说认为,比例原则包含适当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和狭义比例原则三个子原则。行政法中比例原则是指行政权力的行使除了有法律依据这一前提外,行政主体还必须选择对人民侵害最小的方式...查看全文

什么是比例原则?

律师分析: 比例原则是许多国家行政法上一项重要的基本原则。学界通说认为,比例原则包含适当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和狭义比例原则三个子原则。行政法中比例原则是指行政权力的行使除了有法律依据这一前提外,行政主体还必须选择对人民侵害最小的方式...查看全文

行政处罚比例原则?

法律解析: 行政处罚比例原则是行政处罚法律实施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它要求在对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依据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影响等因素,结合法定的处罚幅度和强制措施,进行量刑和处罚方式的选择,以达到惩罚、预防和改正违法行为的目...查看全文

行政处罚比例原则

律师分析: 行政处罚比例原则是行政处罚法律实施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它要求在对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依据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影响等因素,结合法定的处罚幅度和强制措施,进行量刑和处罚方式的选择,以达到惩罚、预防和改正违法行为的目...查看全文

行政处罚比例原则?

律师解答: 行政处罚比例原则是行政处罚法律实施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它要求在对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依据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影响等因素,结合法定的处罚幅度和强制措施,进行量刑和处罚方式的选择,以达到惩罚、预防和改正违法行为的目...查看全文

遵循行政法比例原则的基本原则

比例原则是行政法中的重要原则,包含适当性、必要性和狭义比例三个子原则。它要求行政主体在行使权力时选择对人民侵害最小的方式。比例原则对我国行政法治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查看全文

行政法中的比例原则?

律师解答: 比例原则是行政法中的一个基本原则之一,也称为适当性原则、必要性原则或合理性原则。它主要体现了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时应该遵循的原则:即在采取行政措施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理、最适当的方式和方法,确保其措施与所需达成...查看全文

行政法中的比例原则

律师分析: 比例原则是行政法中的一个基本原则之一,也称为适当性原则、必要性原则或合理性原则。它主要体现了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时应该遵循的原则:即在采取行政措施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理、最适当的方式和方法,确保其措施与所需达成...查看全文

行政法中的比例原则?

法律解析: 比例原则是行政法中的一个基本原则之一,也称为适当性原则、必要性原则或合理性原则。它主要体现了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时应该遵循的原则:即在采取行政措施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理、最适当的方式和方法,确保其措施与所需达成...查看全文

遗产的分配原则和比例

法律分析:1、一般情况下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应均等。 根据法定继承中遗产分配的一般原则:同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在继承遗产时,一般情况下,应当按继承人的人数均等分配遗产数额。所谓“一般情况”是指同一顺序的各个法定继承人,彼此...查看全文

比例原则的含义是什么

比例原则是指行政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应在全面衡量公益与私益的基础上选择对相对人侵害最小的适当方式进行,不能超过必要限度。 因而也被称为“最小侵害原则”、“禁止过度原则”、“平衡原则”等。 比例原则是在符合宪法的前提下,先考虑手段...查看全文

遗产分配原则比例顺序?

律师分析: 我国法律规定遗产分配在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时按照平均分配,但对生活有困难的且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必须予以照顾,另外,对被继承人平时在生活上尽了抚养义务或者在被继承人死亡前同其共同生活的人可以多分。继承的第一顺序是配偶...查看全文

行政法比例原则的要求

一、行政法比例原则的要求(一)合目的性是指行政机关行使裁量权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必须符合法律目的。为满足这一要求,就需要行政机关在作出决定前准确理解和正确确定法律所要达到的目的。在多数情况下,法律会对其立法目的...查看全文

遗产分配原则比例顺序

法律解析: 我国法律规定遗产分配在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时按照平均分配,但对生活有困难的且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必须予以照顾,另外,对被继承人平时在生活上尽了抚养义务或者在被继承人死亡前同其共同生活的人可以多分。继承的第一顺序是配偶...查看全文

遗产分配原则比例顺序

我国法律规定遗产分配在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时按照平均分配,但对生活有困难的且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必须予以照顾,另外,对被继承人平时在生活上尽了抚养义务或者在被继承人死亡前同其共同生活的人可以多分。继承的第一顺序是配偶、子女、父母...查看全文

刑法比例原则指什么呢?

刑法比例原则指刑事追究措施,特别是侵犯基本权利的措施在其种类、轻重上,必须要与所追究的犯罪行为相适应。对于轻微的犯罪,不能适用严厉的追究措施,对于严重社会危害性的犯罪也不能适用较轻的追究措施。...查看全文

行政法的比例原则是什么

是指行政机关行使裁量权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必须符合法律目的。为满足这一要求,就需要行政机关在作出决定前准确理解和正确确定法律所要达到的目的。在多数情况下,法律会对其立法目的作出明确规定,但有时法律规定的目的可能比较含混,这些情况下就需...查看全文

行政法的比例原则是什么

行政比例原则是指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应兼顾行政目标的实现和相对人权益的保护。在我国,行政比例原则在许多单行法律中也有所体现,根据《行政处罚法》第4条规定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查看全文

逮捕的比例原则是什么呢?

刑事追究措施,特别是侵犯基本权利的措施在其种类、轻重上,必须要与所追究的犯罪行为相适应。对于轻微的犯罪,不能适用严厉的追究措施,对于严重社会危害性的犯罪也不能适用较轻的追究措施。...查看全文

刑法的比例原则是什么呢?

刑法中的比例原则 刑法具有“法益保护机能”和“人权保障机能”两个机能,而“人权保障机能”优先于“法益保护机能”。 而“比例原则”对协调刑法的这两个机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祝诣茗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合伙人律师建设工程、建设工程

已服务226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