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如何进行分配

律师回答
摘要:农村宅基地分配原则及分户条件:一户一宅,超出一处将面临拆除或收回。合法继承或买卖可确权且不被收回,超出规定面积需缴纳使用费。农村分家土地按人口分,分户需满足条件:年满18周岁、本村户口子女、符合规划、有多个子女且年满18、有独立经济能力、离婚需法律允许且感情破裂、不得出租或出售原有宅基地再申请。
农村宅基地分配原则是一户一宅,如果所占用的宅基地超过一处,处理方式相当苛刻。对于一户多宅的情况,如果无法提供相关合法证明,将面临拆除或收回。如果是合法继承或买卖等原因导致的,在这种情况下是可以确权的,并且不会被收回,但超出规定面积的则需要缴纳一定的使用费。
一、农村家庭分家土地怎么分
1、农村分家时土地要按人口分。
2、农村分责任地,是按家庭人口数分的。分家时可以先量一下或者算一下家庭总的田地多少,然后按人口算分家后每户田地多少,好与坏的田地进行搭配,然后分析配土地。如果有自留地也是这样分。
二、土地分户所需的条件
农村分户的要求:
1.首先是年满18周岁,必须是本村户口的子女,准备结婚分开居住,可以申请分户。
2.分户必须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及村镇建设规划。
3.申请分户的必须是一家中有多个子女的,且子女年满十八,有独立的经济能力,结婚后可以向集体申请分户。对于依赖父母生存的“啃老族”和独生子女家庭,严禁分户。
4.夫妻离婚也是符合分户要求的一个条件,这个是农村比较常见的分户手段。不过提醒农民朋友,分户需要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依法分户,离婚必须是夫妻感情破裂,无法共同生活在一起,而不能耍小聪明,为了一点小利益“假离婚”而破坏家庭和睦,以免得不偿失。
5.必须符合“一户一基”,如果存在出租、出售原有的宅基地再申请的情况不予批准。
延伸阅读
结语:合理分配农村宅基地是确保农民权益的重要举措。根据相关规定,一户一宅是基本原则,对于一户多宅,如无法提供合法证明,将面临拆除或收回。然而,合法继承或买卖等原因导致的情况下,可以确权并不会被收回,但超出规定面积的需缴纳使用费。农村分家土地应按人口分配,结合田地质量进行搭配,自留地也需遵循此原则。分户需满足年满18周岁、本村户口、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等条件。离婚也可符合分户要求,但应遵循法律规定,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租售宅基地后再申请分户将不予批准。通过合理分配宅基地,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发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六十二条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
人均土地少、不能保障一户拥有一处宅基地的地区,县级人民政府在充分尊重农村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可以采取措施,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保障农村村民实现户有所居。
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规划,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编制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应当统筹并合理安排宅基地用地,改善农村村民居住环境和条件。
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由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批准;其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农村村民出卖、出租、赠与住宅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国家允许进城落户的农村村民依法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
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农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有关工作。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农村宅基地继承如何进行分配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可继承,但所有权不可继承。宅基地属于村集体所有,农村居民只有使用权。房屋可继承,但宅基地不属于遗产,不能单独继承。农民可变卖房屋为现金进行财产继承,宅基地归还原农民集体。农村一户多宅整治工作主要针对不符合一户一宅标...查看全文

农村离婚如何分配宅基地

农村宅基地离婚不分,但宅基地上的房屋可按共同财产原则分割。夫妻感情不和、分居且不履行义务可构成离婚,但异地居住或同居不履行义务难以认定为分居。...查看全文

离婚农村宅基地如何分配

法律分析:夫妻离婚农村宅基地的分割 ①分割原则。 基于农村房屋所有权的特点,离婚时,必须首先区分出争议的房屋是家庭共同财产还是夫妻共同财产。如果是家庭共有财产,则应先进行分家析产,确定出属于夫妻共同所有的房产份额。对于夫妻共同...查看全文

离婚时农村宅基地如何分配

如果女方没有将户口转移到男方住所,女方就不是男方集体组织的成员。因此,女方不享有宅基地使用权。如果女方会在宅基地搬迁到男方住所后申请居住,然后在宅基地上建房。那么宅基地上的房子就是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可以分开。...查看全文

离婚后如何分配农村宅基地?

农村宅基地离婚不予分割,但房屋可以按照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方式进行分割。感情不和分居不一定构成法律意义上的分居,而夫妻常年异地居住或同居不履行义务也不算法律意义上的分居。...查看全文

离婚时农村宅基地如何分配?

律师分析: 如果女方没有将户口转移到男方住所,女方就不是男方集体组织的成员。因此,女方不享有宅基地使用权。如果女方会在宅基地搬迁到男方住所后申请居住,然后在宅基地上建房。那么宅基地上的房子就是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可以分开。 【法...查看全文

离婚时农村宅基地如何分配

法律分析:如果女方没有将户口转移到男方住所,女方就不是男方集体组织的成员。因此,女方不享有宅基地使用权。如果女方会在宅基地搬迁到男方住所后申请居住,然后在宅基地上建房。那么宅基地上的房子就是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可以分开。...查看全文

2023如何进行农村宅基地搬迁补偿宅基地

宅基地和宅基地上的房屋动迁以后,采取的分开补偿,具体的补偿包括以下几项:1、宅基地补偿:宅基地的所有权归集体所有,所有这部分补偿是给村集体的。2、房屋补偿:归村民所有。3、土地补偿:分为货币补偿...查看全文

如何进行农村宅基地的买卖?

农村宅基地不可以买卖。因为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确权后个人只有使用权。国家法律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任意买卖、交易,如果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 农村宅...查看全文

农村宅基地能否进行分割?

这段内容讨论了宅基地使用权是否可以分割以及股权转让是否等同于资产转让的问题。根据《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宅基地使用权属于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个人只有使用权,不具备所有权,因此不可以进行分割。而股权转让则是指...查看全文

农村宅基地怎么分配

法律分析:农村宅基地的分配是按户来分配的,且一户一宅,一户人家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多余的要归还村集体。宅基地是农村的农户或个人用作住宅基地而占有、利用本集体所有的土地,宅基地遗产分配按照法定顺序继承分配。法...查看全文

农村宅基地怎么分配?

律师解答: 农村宅基地按户分配、一户一宅,即一户人家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多余的要归还村集体。宅基地是农村的农户或个人用作住宅基地而占有、利用本集体所有的土地,宅基地遗产分配按照法定顺序继承分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查看全文

农村宅基地怎么分配

法律解析: 农村宅基地的分配是按户来分配的,且一户一宅,一户人家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多余的要归还村集体。宅基地是农村的农户或个人用作住宅基地而占有、利用本集体所有的土地,宅基地遗产分配按照法定顺序继承分配。 【法律依据】: 《确...查看全文

农村宅基地怎么分配?

律师分析: 农村宅基地的分配是按户来分配的,且一户一宅,一户人家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多余的要归还村集体。宅基地是农村的农户或个人用作住宅基地而占有、利用本集体所有的土地,宅基地遗产分配按照法定顺序继承分配。 【法律依据】: 《确...查看全文

农村宅基地分配原则

律师分析: 农村宅基地按户分配、一户一宅,即一户人家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多余的要归还村集体。宅基地是农村的农户或个人用作住宅基地而占有、利用本集体所有的土地,宅基地遗产分配按照法定顺序继承分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查看全文

农村宅基地怎么分配

法律分析: 农村宅基地按户分配、一户一宅,即一户人家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多余的要归还村集体。宅基地是农村的农户或个人用作住宅基地而占有、利用本集体所有的土地,宅基地遗产分配按照法定顺序继承分配。 法律依据: 《土地管理法》 第六十...查看全文

农村宅基地分配原则?

律师解答: 农村宅基地按户分配、一户一宅,即一户人家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多余的要归还村集体。宅基地是农村的农户或个人用作住宅基地而占有、利用本集体所有的土地,宅基地遗产分配按照法定顺序继承分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查看全文

农村宅基地怎么分配

律师分析: 农村宅基地按户分配、一户一宅,即一户人家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多余的要归还村集体。宅基地是农村的农户或个人用作住宅基地而占有、利用本集体所有的土地,宅基地遗产分配按照法定顺序继承分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查看全文

农村宅基地怎么分配

农村宅基地的分配是按户来分配的,且一户一宅,一户人家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多余的要归还村集体。宅基地是农村的农户或个人用作住宅基地而占有、利用本集体所有的土地,宅基地遗产分配按照法定顺序继承分配。...查看全文

农村宅基地分配原则?

法律解析: 农村宅基地按户分配、一户一宅,即一户人家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多余的要归还村集体。宅基地是农村的农户或个人用作住宅基地而占有、利用本集体所有的土地,宅基地遗产分配按照法定顺序继承分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