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引导顾客向何处投诉消费问题

律师回答
摘要:消费者投诉注意事项及维权途径:1、欺骗消费者可向工商局、消费者协会举报,要求商家承担法律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可报警;可拨打消费者投诉电话12315维护权益。2、经营者欺诈应按消费者要求赔偿三倍购买价款或服务费用,不足五百元为五百元;要求开具发票并保留;收集书面材料作为证据;提起诉讼维护权益。3、投诉时需提供基本情况、具体内容、证据、投诉请求及日期。
1、欺骗消费者,消费者可以到工商局、消费者协议进行举报,要求追究商家的法律责任;根据刑法规定,如果情节严重已构成刑事犯罪,可以直接报警;可以直接拨打消费者投诉电话12315,维护自己利益。
2、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最后,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还应要求商家及时开具发票或收据,并进行妥善保管。在与商家发生纠纷后,消费者应注意收集与商家沟通协商过程中出现的书面材料等各类证据,以便协商不成时向工商部门投诉,必要时还可以采取提起诉讼的法律手段以维护自身权益。
消费者向消协进行投诉时的注意事项
1、投诉方及被投诉方基本情况。投诉方的姓名、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等;被投诉方的名称、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等,消费者委托代理人进行投诉的,应当向消费者协会提交授权委托书;
2、具体的投诉内容。损害事实发生的过程及与经营者交涉的情况;
3、具体的证据。消费者有义务提供与投诉有关的证据,证明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与受损害存在因果关系。消费者协会一般不留存争议双方提供的原始证据;
4、具体的投诉请求;
6、投诉的日期。
延伸阅读
结语:维护消费者权益,我们应勇敢举报欺诈行为,依法追究商家责任。根据刑法规定,情节严重可直接报警;也可向工商局、消费者协会投诉,要求赔偿损失。消费者投诉电话12315可直接拨打,维护自身权益。在纠纷发生后,及时收集书面材料作为证据,若协商不成可提起诉讼。投诉时需提供基本信息、具体投诉内容、相关证据和请求,并注明投诉日期。让我们共同努力,打造公平诚信的消费环境。
法律依据
《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
第三条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
(一)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的;
(二)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份量不足的;
(三)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的;
(四)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的;
(五)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的;
(六)不以自己的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的;
(七)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的;
(八)作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的;
(九)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价对商品作虚假宣传的;
(十)骗取消费者预付款的;
(十一)利用邮购销售骗取价款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约定条件提供商品的;
(十二)以虚假“有奖销售”、“还本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的;
(十三)以其他虚假或者不正当手段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怎么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商家态度问题

如何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如何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商家 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商家的方法如下: 1、通过官方客服热线进行反馈,消费者可以在搜索引擎查看所要投诉的购物软件的客服热线,发起投诉; 2、若消费者在平台上选购商品时,对服务态度不满意等,可...查看全文

商家欺骗顾客如何投诉

商家欺骗顾客如何投诉 1、欺骗消费者,消费者可以到工商局、消费者协议进行举报,要求追究商家的法律责任。2、如果情节严重已构成刑事犯罪,可以直接报警。3、也可以直接拨打消费者投诉电话12315,维护自己利益。 违反合同向谁投诉 具体...查看全文

商家欺骗顾客如何投诉

法律分析:商家欺骗顾客投诉如下:可以向消费者保护协会投诉、可以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也可以通过向商家的消费投诉部门或上级管理部门投诉,最后可以通过法院起诉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法律依据:_x000D_...查看全文

商家欺骗顾客如何投诉

商家欺骗顾客投诉如下:可以向消费者保护协会投诉、可以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也可以通过向商家的消费投诉部门或上级管理部门投诉,最后可以通过法院起诉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查看全文

商家欺骗顾客如何投诉

商家欺骗顾客如何投诉 1、欺骗消费者,消费者可以到工商局、消费者协议进行举报,要求追究商家的法律责任。2、如果情节严重已构成刑事犯罪,可以直接报警。3、也可以直接拨打消费者投诉电话12315,维护自己利益。 请问下商场的东西被顾客...查看全文

商家退款问题引发投诉

如何追回钱款,根据案件处理情况而定。作为受害人,可先向工商部门投诉(电话:12315)。如涉嫌诈骗犯罪,可通过短信、微信、信函、互联网向公安机关报案。最简单的方法是拨打110报案。...查看全文

商家可以投诉顾客吗?

可以。商家投诉可以找地方建设委员会、规划委员会、房管局、工商管理等相关政府主管部门投诉并申请调解、处理。此外,如果商家就产生的纠纷需要维权时,争议双方协商解决是解决争议的最常见途径。消费者协会也可以对产生纠纷的买卖双方进行调解、处...查看全文

商家问题导致消费者损失?

律师分析: 消费者可以看情况,向销售者或者生产者要求赔偿,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消费者协会投诉,必要时可以到人民法院诉讼解决。 消费者投诉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明确的被投诉人(二)有具体的投诉请求、事实和理由(三)属于工商...查看全文

商家问题导致消费者损失

法律分析: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商家给消费者造成损失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承担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依法经有关行政部门认定为不合格的商品,消费者要求...查看全文

有问题如何向消协投诉

有问题向消协投诉途径如下:拨打消费者保护协会热线电话12315投诉;到消费者保护协会办公场所投诉;到消费者保护协会驻经营者投诉点投诉。投诉应当说明事由和提供相应的证据并配合消费者保护协会的工作。...查看全文

有问题如何向消协投诉

有问题向消协投诉途径如下:拨打消费者保护协会热线电话12315投诉;到消费者保护协会办公场所投诉;到消费者保护协会驻经营者投诉点投诉。投诉应当说明事由和提供相应的证据并配合消费者保护协会的工作。 法律依据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查看全文

有问题如何向消协投诉

有问题向消协投诉途径如下:拨打消费者保护协会热线电话12315投诉;到消费者保护协会办公场所投诉;到消费者保护协会驻经营者投诉点投诉。投诉应当说明事由和提供相应的证据并配合消费者保护协会的工作。...查看全文

有问题如何向消协投诉

法律分析:有问题向消协投诉途径如下:拨打消费者保护协会热线电话12315投诉;到消费者保护协会办公场所投诉;到消费者保护协会驻经营者投诉点投诉。投诉应当说明事由和提供相应的证据并配合消费者保护协会的工作。法...查看全文

有问题如何向消协投诉

有问题向消协投诉途径如下:拨打消费者保护协会热线电话12315投诉;到消费者保护协会办公场所投诉;到消费者保护协会驻经营者投诉点投诉。投诉应当说明事由和提供相应的证据并配合消费者保护协会的工作。...查看全文

如何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商家

一、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的三种方式 1.网上直接投诉; 2.直接向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来投诉; 3.打电话12315,全国热线,24小时服务,早上9点到晚上9点人工服务,晚上9点到第二天早上9点录音投诉的。 二、投诉的成功秘诀 1....查看全文

商家被顾客投诉12315怎么处理

商家侵犯消费者权益,消费者到12315投诉后,消费者协会来组织商家去协商解决。若商家与消费者协商不好,消费者协会将此事报给工商行政管理。商家被投诉侵犯消费者权益,工商行政管理会对商家的行为进行调查,并依据调查结果对商家(企业、商户...查看全文

商家被顾客投诉12315怎么处理

律师分析:商家侵犯消费者权益,消费者到12315投诉后,消费者协会来组织商家去协商解决。若商家与消费者协商不好,消费者协会将此事报给工商行政管理。商家被投诉侵犯消费者权益,工商行政管理会对商家的行为进行调查,并依据调查结果...查看全文

顾客投诉到消协,对商家有什么影响

律师分析:(一)商家侵犯消费者权益,消费者到消协投诉后,消协会来组织商家去协商解决。若商家与消费者协商不好,消协会将此事报给工商行政管理;(二)商家被投诉侵犯消费者权益,工商行政管理会对商家的行为进行调查,并依据调...查看全文

顾客投诉到消协,对商家有什么影响?

律师分析: (一)商家侵犯消费者权益,消费者到消协投诉后,消协会来组织商家去协商解决。若商家与消费者协商不好,消协会将此事报给工商行政管理; (二)商家被投诉侵犯消费者权益,工商行政管理会对商家的行为进行调查,并依据调查结果对商家...查看全文

商家欺骗顾客怎么投诉

法律分析:商家欺骗顾客的如下投诉:   1.欺骗消费者,消费者可以到工商局、消费者协议进行举报,要求追究商家的法律责任。   2.如果情节严重已构成刑事犯罪,可以直接报警。   3.也可以直接拨打消费者投诉电话12315,维...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尹俊超

北京市-北京市-海淀区

专职律师婚姻家庭、婚姻家庭

已服务102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