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的相关规定

律师回答
摘要:人民法院行政诉讼不包括国家行为、行政规范文件、行政机关内部决定、刑事诉讼授权行为等。也不包括调解、仲裁、行政指导、申诉重复处理等行为。法院只受理具有外部法律效力、影响公民、法人或组织权益的行政行为。
下列行为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1)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即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国防部、外交部等根据和法律的授权,以国家的名义实施的有关国防和外交事务的行为,以及经和法律授权的国家机关宣布紧急状态、实施戒严和总动员等行为;
(2)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即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对象发布的能反复适用的行政规范性文件;
(3)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即行政机关作出的涉及该行政机关公务员权利义务的决定;
(4)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行政行为。
(5)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
(6)调解行为以及法律规定的仲裁行为;
(7)行政指导行为;
(8)驳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
(9)行政机关作出的不产生外部法律效力的行为;
(10)行政机关为作出行政行为而实施的准备、论证、研究、层报、咨询等过程性行为;
(11)行政机关根据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协助执行通知书作出的执行行为,但行政机关扩大执行范围或者采取违法方式实施的除外;
(12)上级行政机关基于内部层级监督关系对下级行政机关作出的听取报告、执法检查、督促履责等行为;
(13)行政机关针对信访事项作出的登记、受理、交办、转送、复查、复核意见等行为;
(14)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法条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十三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
第一条、
第二条
延伸阅读
结语:综上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明确规定了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其中包括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以及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等。其他行为,如调解行为、法律规定的仲裁行为等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因此,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将依法对符合受案范围的行政行为进行审理和裁决,以维护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二章 受案范围 第十三条 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诉讼:
(一)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二)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三)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四)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行政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2014修正):第五章 政府采购合同 第四十七条 政府采购项目的采购合同自签订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采购人应当将合同副本报同级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2014修正):第八章 法 律 责 任 第八十一条 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对供应商的投诉逾期未作处理的,给予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行政诉讼法立案的相关规定

行政诉讼法立案程序包括原告递交起诉状、法院初审并登记立案。行政诉讼立案条件包括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合法权益、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受诉人民法院管辖。行政诉讼案件可以撤诉,原告可以申请撤诉,法院裁定是否准许。...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起诉地点的相关规定

行政诉讼立案管辖通过法院级别和地域来确定,级别管辖按审级划分,特殊案件由中、高、最高法院管辖,其他归基层法院管辖。地域管辖分为一般和特殊,特殊包括经复议的选择管辖、不动产所在地管辖、限制人身自由案件管辖。裁定管辖包括移送、指定和转...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审理期限的相关规定

行政案件的审限延长有明确规定,一审不超过3个月,二审不超过2个月。如果案情复杂,延审期限内仍不能结案,需要提前15天向高级法院报告案情和理由,再次申请延长审理期限。...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中司法鉴定的相关规定

司法鉴定业务申请条件及办理程序。个人需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相关执业资格或十年以上工作经历;法人或组织需有明确业务范围、必要设备和实验室,每项业务需有三名以上鉴定人。申办材料包括申请表、身份证、相关证明材料等。个人应由鉴定机构向司...查看全文

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相关规定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主要包括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行政许可、自然资源所有权、征收补偿、保护权益、经营自主权、滥用行政权力、违法要求、未支付待遇、违约协议及侵犯合法权益等行政机关决定不服的情况。...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恢复的相关法律规定是什么?

行政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在中止诉讼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行政诉讼法明确规定了适用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的情况。中止诉讼的情形包括死亡、丧失诉讼行为能力、法人终止等,当这些情形消失后,诉讼将恢复进行。...查看全文

依据我国教育行政诉讼和复议的相关规定

可以提起复议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 根据《行政复议条例》第九条规定,可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①对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不服的;②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第三人的相关法律规定是什么?

行政诉讼中的第三人是指除原告和被告外的其他人,其法律利益将受到裁判结果影响,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被法院传唤参加。如果第三人认为自己有独立请求权,可以提起诉讼;如果没有独立请求权但与案件处理结果有法律利害关系,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被法院...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的相关法律规定有哪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五条,不服复议决定的当事人可在收到复议决定书后十五日内提起诉讼。对于一般行政诉讼,通常需要六个月才能判决,但特殊情况下可能延长。简易行政诉讼案件一般需要四十五日判决。行政诉讼可以上诉一次,但一...查看全文

诉讼撤诉的相关规定

原告可以在法院宣判之前撤诉,但必须是自愿、合法的行为,并由法院裁定。撤诉申请在法庭辩论终结后或被告不同意时可能不被准许,但法院会继续审理反诉。当事人应在宣判前撤回诉讼以行使诉讼权利。...查看全文

诉讼时效的相关规定

法律分析: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查看全文

诉讼时效的相关规定

法律解析: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查看全文

诉讼时效的相关规定?

律师分析: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判决执行的相关规定

民事诉讼判决后的执行程序,包括履行期、上诉期、生效确认书申请执行等;判决书的生效时间和强制执行申请的程序;对于判决书错误的处理方式,包括向法院申请补正笔误和申请再审的途径。...查看全文

房产纠纷诉讼执行的相关规定

房产诉讼超过2年未申请强制执行将不能强制执行。对于房屋建筑纠纷,应向不动产所在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确认被告并提交民事诉讼状和证据。人民法院可能指定举证期限,开庭审理需经过一系列程序。...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强制执行的相关规定

法院民事判决书生效两年后,权利人仍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但法院不一定能够强制执行。申请执行的一般步骤包括:申请、法院受理、申请复议、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以及采取强制措施。执行法院可通过查询、冻结、划拨存款,扣留、提取收入,查封、扣...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反诉的相关规定

民事诉讼中,反诉要求被告以本诉为前提,向法院提起与本诉有牵连的诉讼请求。反诉与本诉的区别在于法律性质、独立性和提起时间。反诉与本诉不一定要合并审理,但具有牵连性的诉讼请求可以合并审理。...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相关问题探讨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规定了拆迁补偿纠纷的解决方式,即通过订立补偿协议来解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补偿协议约定的义务时,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提起诉讼。...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相关注意事项

合法权益受侵犯才可提起行政起诉,不能对抽象行政行为起诉。注意复议前置,某些行政行为需先向上级机关提出复议请求。对有些行政行为可直接向法院起诉。行政诉讼时效规定:复议机关逾期不决定,15天内可向法院起诉;不服复议决定,收到决定书后1...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裁定的相关规定

法院裁定程序性问题,包括不予受理、驳回起诉、保全、准许或不准许撤诉、中止或终结诉讼、补正判决书、中止或终结执行、撤销或不予执行仲裁裁决、不予执行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等。...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