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恢复的相关法律规定是什么?

律师回答
摘要:行政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在中止诉讼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行政诉讼法明确规定了适用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的情况。中止诉讼的情形包括死亡、丧失诉讼行为能力、法人终止等,当这些情形消失后,诉讼将恢复进行。
依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法院审理行政诉讼案件时,中止诉讼的情形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中止诉讼的情形消失时恢复诉讼。《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关于期间、送达、财产保全、开庭审理、调解、中止诉讼、终结诉讼、简易程序、执行等,以及人民检察院对行政案件受理、审理、裁判、执行的监督,本法没有规定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诉讼:(一)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二)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四)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五)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的;(六)其他应当中止诉讼的情形。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后,恢复诉讼。
延伸阅读
行政诉讼恢复的程序和要求
行政诉讼恢复是指当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被侵权方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恢复其被侵犯的权益。行政诉讼恢复的程序和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被侵权方应当在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60日内提起诉讼;其次,行政诉讼恢复需符合法定的诉讼条件,如行政行为存在违法性、侵犯了合法权益等;再次,被侵权方应当提供充分的证据来支持其主张;最后,行政诉讼恢复的结果可能是判决行政机关撤销或变更原行政行为,恢复被侵权方的合法权益。行政诉讼恢复程序和要求的具体规定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结语: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诉讼案件中止诉讼的情形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中止诉讼的原因包括当事人死亡、丧失诉讼行为能力、法人或组织终止等。一旦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诉讼将恢复进行。行政诉讼恢复的程序和要求需符合法定条件,并提供充分证据支持。行政诉讼恢复的结果可能是撤销或变更原行政行为,恢复被侵权方的合法权益。具体规定可参照相关法律法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行政诉讼第三人的相关法律规定是什么?

行政诉讼中的第三人是指除原告和被告外的其他人,其法律利益将受到裁判结果影响,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被法院传唤参加。如果第三人认为自己有独立请求权,可以提起诉讼;如果没有独立请求权但与案件处理结果有法律利害关系,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被法院...查看全文

恢复法庭调查的相关法律规定

一般“恢复法庭调查”的说法常用于刑事案件审判程序。恢复法庭调查有以下两种情况:1.法庭辩论过程中,合议庭发现与定罪、量刑有关的新的事实,有必要调查的,审判长可以宣布恢复法庭调查,在对新的事实调查后,继续法庭辩论。2.被告人在最后陈...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的相关规定

人民法院行政诉讼不包括国家行为、行政规范文件、行政机关内部决定、刑事诉讼授权行为等。也不包括调解、仲裁、行政指导、申诉重复处理等行为。法院只受理具有外部法律效力、影响公民、法人或组织权益的行政行为。...查看全文

复婚的相关法律规定是什么

复婚是指已离婚的男女双方重新确立夫妻关系的行为。根据《民法典》规定,离婚后自愿恢复婚姻关系的应到婚姻登记机关重新登记结婚。...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法立案的相关规定

行政诉讼法立案程序包括原告递交起诉状、法院初审并登记立案。行政诉讼立案条件包括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合法权益、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受诉人民法院管辖。行政诉讼案件可以撤诉,原告可以申请撤诉,法院裁定是否准许。...查看全文

行政复议期限的相关规定是什么?

行政复议期限规定及申请起算时间的要点:根据《行政复议法》,行政复议期限为60日,但法律规定除外。行政复议法适用于其他法律规定期限少于60日的情况,但不适用于法规和规章。申请起算时间分两种情况:1)行政机关未告知复议权或期限,起算时...查看全文

恢复执行程序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在申请恢复执行立案前,应先联系原执行法官,若法官调离,则由新承办法官核查线索后再交立案庭立案。部分法院要求申请执行人先向原执行法官提交材料,经法官审核同意后才能立案。...查看全文

企业营业执照恢复的相关法律规定

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可以恢复,但需进行清算程序。吊销营业执照的情形包括虚假登记、擅自经营、资金逃避等。清算程序包括收缴公章、解散公司、成立清算组等。清算结束后需制作清算报告并申请注销登记。...查看全文

行政行为撤销的相关法律规定是什么?

行政行为撤销的条件:行政行为应当是不合法的,证据不足、适用法律错误、违反程序、超越职权、滥用职权、明显不当等情形可判决撤销。但对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程序轻微违法但不影响原告权利、无可撤销内容、被告改变违法行为或拖延...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中司法鉴定的相关规定

司法鉴定业务申请条件及办理程序。个人需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相关执业资格或十年以上工作经历;法人或组织需有明确业务范围、必要设备和实验室,每项业务需有三名以上鉴定人。申办材料包括申请表、身份证、相关证明材料等。个人应由鉴定机构向司...查看全文

关于驾驶证恢复政策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驾驶证因未提交体检证明被注销的,可携带本人身份证明、驾驶证前往市交警支队车管所办理驾驶证恢复业务:驾驶证超过有效期三年以上,需要重新考试全部科目后恢复。...查看全文

工伤行政复议范围的相关法律规定

工伤纠纷可通过行政复议解决,但需满足两个条件:行为为具体行政行为,如工伤认定、工伤保险待遇核定;法律允许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行政复议。对工伤认定不服或保险待遇异议,可申请行政复议。...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中止后恢复的步骤是什么?

行政诉讼中止审理后如何恢复审理,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中止诉讼的情形适用不同的规定。行政诉讼法第101条规定了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时的相关规定,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适用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民事诉讼法第150条明确...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的相关法律规定有哪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五条,不服复议决定的当事人可在收到复议决定书后十五日内提起诉讼。对于一般行政诉讼,通常需要六个月才能判决,但特殊情况下可能延长。简易行政诉讼案件一般需要四十五日判决。行政诉讼可以上诉一次,但一...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法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法律分析:行政诉讼法中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当事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但是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诉讼时效是六个月。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法有关诉讼时效的规定是什么?

律师分析: 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讼。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法有关诉讼时效的规定是什么

法律解析: 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讼。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法有关诉讼时效的规定是什么

法律分析:行政诉讼法有关诉讼时效的规定:先申请行政复议,再向法院起诉的,诉讼时效是十五日;而直接向法院起诉的,诉讼时效是六个月;但是不动产案件的最长诉讼时效是不超过二十年,而其他案件的最长诉讼时效是不超过五年。...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法有关诉讼时效的规定是什么

法律分析: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讼。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起诉地点的相关规定

行政诉讼立案管辖通过法院级别和地域来确定,级别管辖按审级划分,特殊案件由中、高、最高法院管辖,其他归基层法院管辖。地域管辖分为一般和特殊,特殊包括经复议的选择管辖、不动产所在地管辖、限制人身自由案件管辖。裁定管辖包括移送、指定和转...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