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金10000交多少个人所得税

律师回答
摘要:2011年9月1日起调整后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及年终奖的计算规则。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按不同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对于工资高于费用扣除额的情况,应纳税额为奖金乘以适用税率减去速算扣除数。对于工资低于费用扣除额的情况,应纳税额为奖金与工资差额乘以适用税率减去速算扣除数。举例说明,如果全年奖金为16000元,当月工资为3000元,年终奖应交纳个人所得税为465元。
2011年9月1日起调整后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最新税率表还未公布年终奖的计算规则: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元)
不超过1500元3%0
超过1500元至4500元10%105
超过4500元至9000元20%555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25%100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30%2755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35%5505
超过80000元45%13505
将雇员个人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按本条第(一)项确定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征税,计算公式如下:
1、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
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所以:如果全年奖金16000的话
1、全年奖金16000÷12=1333.33元,不超过1500元,税率为3%
如果当月工资不超过3500当月工资是3000的话
2、按照以上公式2计算,年终奖应交纳个人所得税:
(16000-500)×3%=465元这里减500,是因为你当月工资(扣完五险一金和大额为3000元)不足起征点3500,所以这里可扣除500。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以上计算公式,对于全年奖金16000元的情况,如果当月工资不超过3500元(扣除五险一金和大额为3000元),则年终奖应交纳个人所得税为465元。根据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和适用税率,我们可以按照相应公式进行计算,确保税务处理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19修订): 第二章 应纳税所得额 第三节 扣 除 第四十条 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19修订): 第二章 应纳税所得额 第三节 扣 除 第四十二条 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19修订): 第二章 应纳税所得额 第三节 扣 除 第三十六条 除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为特殊工种职工支付的人身安全保险费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扣除的其他商业保险费外,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商业保险费,不得扣除。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个人所得税10000元交多少税

法律分析:要想确定车身划痕险多少钱一年,首先保户要决定自己的保额是多少,也就是说,赔偿金额的上限是多少。分为2000元、5000元、10000元和 20000元四个档次,投保人和保险人在签订保险合同时协商确定保险限额。车辆...查看全文

10000元交多少个人所得税

法律分析:一万元该交个人所得税290元。 税额为: 应纳税所得额=(月收入-五险一金-起征点-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专项附加扣除)*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月收入10000元; 五险一金0元; 起征点5000元; 一发确定的其他扣除0...查看全文

10000元交多少个人所得税

法律分析:要想确定车身划痕险多少钱一年,首先保户要决定自己的保额是多少,也就是说,赔偿金额的上限是多少。分为2000元、5000元、10000元和 20000元四个档次,投保人和保险人在签订保险合同时协商确定保险限额。车辆...查看全文

10000元交多少个人所得税

法律分析:要想确定车身划痕险多少钱一年,首先保户要决定自己的保额是多少,也就是说,赔偿金额的上限是多少。分为2000元、5000元、10000元和 20000元四个档次,投保人和保险人在签订保险合同时协商确定保险限额。车辆...查看全文

奖金12000交多少个人所得税

令劳动者欣喜的是一年工作下来,在年终的时候会有年终奖,但获取年终奖之后,工作人员年终奖要遵循政府部门相关规定的,其中个人所得税就是年终奖中要扣除的一部分,那么个人所得税怎么计算呢,下面,网的律师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年终奖个税计算方法。...查看全文

奖金要交多少个人所得税

员工在公司所得到的一些工资都是需要交纳个人所得税的,不光是工资,还有一些分红、福利、年终奖也需要交纳个人所得税,那么如果是年终奖需要扣多少税费?。 年终奖扣多少税 应纳个税的计算公式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查看全文

奖金要交多少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及注意事项。根据所得税表,计算工资应纳税所得额,然后根据对应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工资应纳税额。对于年终奖,将其分摊到每个月,再根据对应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年终奖应纳税额。最后,将工资部分所得税和年终奖所得税相加得...查看全文

工资10000交多少个人所得税

工资10000交多少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境内的个人的所得和境外个人来源于本国的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在有些国家,个人所得税是主体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占有大比重,对经济亦有较大的影响。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查看全文

10000元要交多少个人所得税

如果自己每一个月的收入达到了1万元的话,到时候是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对这个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应当是如何进行计算的?下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律师整理了以下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10000个人所得税怎么算...查看全文

工资10000交多少个人所得税

工资10000交多少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境内的个人的所得和境外个人来源于本国的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在有些国家,个人所得税是主体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占有大比重,对经济亦有较大的影响。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查看全文

工资10000交多少个人所得税

法律分析: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境内的个人的所得和境外个人来源于本国的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在有些国家,个人所得税是主体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占有大比重,对经济亦有较大的影响。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缴税额...查看全文

一个月10000交多少个人所得税

如果自己每一个月的收入达到了1万元的话,到时候是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对这个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应当是如何进行计算的? 一、10000个人所得税怎么算 445元。 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月收入金额-个人所得税起征点5000元 应...查看全文

奖金超过多少交个人所得税

到年尾很多员工最期待的就是单位的年终奖金,它是对自己工作的一个奖励,也是自己的福利之一。但是拿到年终奖金之后还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那么,年终奖金个人所得税率是多少?下面小编来为你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查看全文

2万奖金交多少个人所得税

年终奖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当月工资高于3500元时,按年终奖除以12计算适用税率;当月工资低于3500元时,按年终奖减去(3500-月工资)除以12计算适用税率。年终奖的计税优惠仅一次,分批发放年终奖会增加税率,不如一次性...查看全文

10万奖金交多少个人所得税

10万年终奖应该扣个人多少      【法律分析】      年终奖10万,应缴税8920...查看全文

10000扣多少个人所得税?

律师分析: 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为月薪资减去5000元的、各项社保费用、住房租房等附加的专项费用后的金额。10000元的月工资的应纳税所得额为5000元,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为290元。此项计算未将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查看全文

10000个人所得税扣多少

一、工资10000要交多少税 应纳税所得额=10000-5000元(免征额)-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新个税法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最新起征点和税率。 新个税法规定...查看全文

10000扣多少个人所得税

法律分析: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为月薪资减去5000元的、各项社保费用、住房租房等附加的专项费用后的金额。10000元的月工资的应纳税所得额为5000元,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为290元。此项计算未将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查看全文

10000扣多少个人所得税

法律解析: 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为月薪资减去5000元的、各项社保费用、住房租房等附加的专项费用后的金额。10000元的月工资的应纳税所得额为5000元,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为290元。此项计算未将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查看全文

10000元工资交多少个人所得税

10000元工资交多少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境内的个人的所得和境外个人来源于本国的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在有些国家,个人所得税是主体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占有大比重,对经济亦有较大的影响。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李贺

北京市-北京市-海淀区

专职律师交通事故赔偿、交通事故赔偿

已服务138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