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回避是什么

律师回答
摘要:司法人员应当回避对有利害关系或其他关系的案件进行侦察、审判等活动。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四十四条,当事人有权申请他们回避。审判人员若接受请客送礼或违规会见当事人,当事人有权要求回避并追究法律责任。这些规定也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回避指司法人员由于对本案有利害关系或其他关系而不参加该案的侦察、审判等活动。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四十四条,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的;
(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
审判人员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当事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审判人员有前款规定的行为的,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前三款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延伸阅读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回避的适用范围和影响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回避是指在民事诉讼过程中,法官因特殊情况或利益冲突而回避参与某一案件审理的行为。其适用范围涵盖了各类民事案件,包括合同纠纷、侵权纠纷等。司法解释回避的实施对于维护司法公正、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回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确保审判活动的公正性和中立性,避免利益冲突导致不公正判决的产生;二是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避免因法官利益冲突而对案件审理产生不当影响;三是提升司法透明度和公信力,增强公众对司法系统的信任。因此,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回避的适用范围和影响对于司法公正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回避制度在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意义。它确保了审判活动的公正性和中立性,避免了利益冲突导致不公正判决的产生。同时,回避制度也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避免了法官利益冲突对案件审理的不当影响。此外,回避制度还提升了司法透明度和公信力,增强了公众对司法系统的信任。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对回避的适用范围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三章 简易程序 第一百六十条 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的民事案件,适用本章规定。
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前款规定以外的民事案件,当事人双方也可以约定适用简易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二章 第一审普通程序 第三节 开庭审理 第一百四十条 开庭审理前,书记员应当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纪律。
开庭审理时,由审判长或者独任审判员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审判组织 第四十条 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基层人民法院审理的基本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第一审民事案件,可以由审判员一人适用普通程序独任审理。
陪审员在执行陪审职务时,与审判员有同等的权利义务。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回避原则简要解读

法定回避情形和程序概述:法律规定了审判人员自行回避的情形,当事人也可申请回避,需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人民法院应在申请提出的三日内作出决定,申请人不服可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停止参与案件工作。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查看全文

2023民事诉讼司法解释关于回避的规定是什么

民事诉讼中的回避制度及一审审理周期。回避规定要求审判人员自行回避或当事人申请回避,以确保公正审理。审判人员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近亲属关系、持有非上市公司当事人股份等情形应回避。审判人员接受宴请、索取财物、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等行为也...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法回避名词解释

1、回避的概念 回避是指审判人员、检查人员、侦查人员等,因与案件或案件的当事人具有某种利害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可能影响刑事案件的公正处理,而不得参加该案诉讼活动的一项诉讼活动制度。 2、回避的种类 (1)自行回避 (2...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1.双方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完全平等。诉讼地位平等,也就是诉讼权利和义务平等。 2.诉讼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虽有原告、被告、第三人等不同的诉讼称谓,但在有关诉讼过程中的诉讼地位是平等的,不分优劣和高低。 3.民事诉讼当事人双方,在民事...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法律解析: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根据修改后...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该司法解释共分23章552条,是有史以来条文最多、篇幅最长的司法解释,从2015年2月4日起正式实施。...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法律解析: 1.双方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完全平等。诉讼地位平等,也就是诉讼权利和义务平等。 2.诉讼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虽有原告、被告、第三人等不同的诉讼称谓,但在有关诉讼过程中的诉讼地位是平等的,不分优劣和高低。 3.民事诉讼当事人...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法律解析: 1.双方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完全平等。诉讼地位平等,也就是诉讼权利和义务平等。 2.诉讼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虽有原告、被告、第三人等不同的诉讼称谓,但在有关诉讼过程中的诉讼地位是平等的,不分优劣和高低。 3.民事诉讼当事人...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回避?

律师分析: 当参与民事诉讼的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书记员等参与诉讼的相关人员与案件有一定的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案件的公正审判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这些相关人员不参与本案的审理。这就是民事诉讼法中的回避制度。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涉外民事诉讼司法解释是什么?

涉外民事诉讼司法解释是指涉外因素的民事案件适用的程序和规定。涉外因素包括当事人涉外、法律事实涉外、诉讼标的物涉外。民事诉讼是法院审理解决民事案件的活动,包括法院审判和当事人的诉讼活动。涉外民事诉讼的制定旨在保障涉外人员和国家间的往...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当事人有权申请回避的情形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规定了当事人有权申请回避的情形,包括审判人员接受宴请、索取财物、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等。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会导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暂停参与案件工作,法院应在三日内作出决定。然而,滥用回避权利可能导致推迟庭审的目的,产...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举证的司法解释是什么?

举证期限的确定有两种情形:当事人协商和法院指定。当事人协商确定举证期限的,须经人民法院认可。法院指定的,指定的举证期限不得少于30天,从当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次日起计算。 附带民事诉讼司法解释有哪些? 根据《最高人...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2024

法律分析,最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通过并生效,由于新法的实施,适用法律以及审判工作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结合法院的审判实际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对于新法实施后的一系列问题,做出了适用民事诉讼法的司法解释,目前最新的新法解释...查看全文

新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法律解析: 新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主要包含以下几部分:管辖、回避、诉讼参加人、证据、期间和送达、调解、保全和先予执行、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 ...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回避法条?

律师分析: 民事案件回避的相关规定是指出有以下几种人需要回避: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的本案有利害关系的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判人员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会见...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回避法条

民事案件回避的相关规定是指出有以下几种人需要回避: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的本案有利害关系的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判人员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诉讼...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回避法条

律师分析:民事案件回避的相关规定是指出有以下几种人需要回避: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的本案有利害关系的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判人员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114条司法解释?

律师分析: 最高法院民事诉讼法解释第五百零八条被执行人为公民或者其他组织,在执行程序开始后,被执行人的其他已经取得执行依据的债权人发现被执行人的财产不能清偿所有债权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参与分配。  对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冻结的财...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最近司法解释?

律师解答: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于2014年12月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36次会议通过并向社会公布,自2015年2月4日起施行,是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最新的司法解释。...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最近司法解释?

法律解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于2014年12月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36次会议通过并向社会公布,自2015年2月4日起施行,是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最新的司法解释。...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