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法定监护人就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由法律来直接规定监护人范围和顺序。法定监护人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数人,其都依法具有监护能力,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第一法定监护人。
一、监护人和法定监护人有哪些区别
区分监护人和法定监护人如下:法定监护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监护人范围和顺序的监护。法定监护人可以由一人或多人担任。监护人是指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一切合法权益负有监护职责的人。
二、姥姥姥爷算监护人吗
姥姥姥爷一般不算法定监护人,因为法定监护人首先应该是父母,但如果父母没有监护能力,则可以由姥姥姥爷进行监护。根据相关规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监护人,父母死亡或丧失监护能力的,可由有监护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三、设立委托监护人的情况有哪些
委任监护人的设立可划分为两种情况:
(1)由父母委托他人做其子女的监护人。
(2)由法定监护人把自己的监护职责委托他人实施。委托监护可以是全权委任,也可以是专门委任。前者如父母把子女委托给祖父母、外祖父母全权照料,或者配偶把精神病人委托精神病医院或者福利院全权照料;后者如委托给保姆、托儿所、幼儿园、学校、医院等。
委托监护原则上不能改变原监护人的地位,不同于法定监护人以内部协议确定监护人的情形,也不同于监护变更。监护权为监护人的专属权利,不得抛弃或移转于他人,但其行使可以合同委托于第三人,监护人将其监护职责部分或全部委托给他人的,原则上不具有变更监护的效力。受委托人仅得在委托范围内,行使监护职务,非由监护人受让监护权,故监护人虽已委托他人行使,自己仍有行使的权责。因被监护人的侵权行为需要承担民事责任的,仍然应当由监护人承担,被委托人确有过错的,负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