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案件法院全面流程概述

律师回答
摘要:法院审理案件的主要阶段包括准备阶段、开庭审理阶段、判决阶段和执行阶段。准备阶段包括文书提交和发送,被告提交答辩状等。开庭审理阶段重点是法庭调查和辩论,可以是开庭或书面审理。判决阶段法庭根据事实作出判决,可有维持、撤销、履行或变更等形式。执行阶段当事人可以申请执行判决。此外,行政诉讼一般不调解,但行政赔偿和附带民事诉讼可以调解。
1、审理前的准备阶段
在该阶段,主要是各种诉讼文书的提交和发送,有以下几个环节:
1)法院要组成合议庭,要向被告发送起诉状副本;
2)被告向法院提交答辩状和有关材料,法院再向原告发送答辩状副本;
3)法院为诉讼进行其他准备工作。
2、开庭审理阶段
在这个阶段,重点是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法庭的审理形式有开庭审理和书面审理(不需要当事人到场)。
3、判决阶段
经过审理,法庭查明了事实,依法作出判决。注意,行政诉讼一般不以调解结案,但行政赔偿诉讼和附带民事诉讼可以调解。判决有以下形式:维持判决、撤销判决、履行判决、变更判决。判决后当事人不服的,可以在法定的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从而引起二审。
4、执行阶段
判决后,当事人在法定的期限内不上诉的,判决生效,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六十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但是,行政赔偿、补偿以及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的案件可以调解。
调解应当遵循自愿、合法原则,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第六十七条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并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第六十八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应当是三人以上的单数。
第六十九条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的,或者原告申请被告履行法定职责或者给付义务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延伸阅读
结语:在诉讼过程中,律师的角色至关重要。从审理前的准备阶段到判决阶段,律师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开庭审理阶段,律师通过法庭调查和辩论来维护当事人的权益。最终,法庭会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判决。如果当事人对判决不服,可以提起上诉。在执行阶段,律师也会协助当事人申请执行判决。律师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于保护当事人的权益至关重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18修正):第六章 经费保障 第四十八条 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向义务教育捐赠,鼓励按照国家有关基金会管理的规定设立义务教育基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六章 起诉和受理 第四十九条 提起诉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符合本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行政诉讼案件处理程序概述

行政诉讼案件的处理流程及第一审程序:行政诉讼需符合起诉条件,法院7日内受理,审查行政行为合法性,做出判决。被告在10日内提交证据和答辩状,法院5日内将答辩状发送原告。合议庭由3人以上组成。法院审查材料、调取证据,核实当事人资格,并...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程序概述

行政诉讼的主旨是一审法院不主动受理案件,当事人需自行起诉;一审法院应在7日内受理,并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二审当事人可在15日内对一审判决提起上诉,对一审裁定可在10日内提起上诉;逾期不上诉则一审判决或裁定生效。...查看全文

法院执行立案的流程概述

民事判决、裁定、刑事判决、裁定、仲裁机构裁决、公证债权文书等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时,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申请执行后,执行员可以采取查询、冻结、扣留、查封、拍卖等强制执行措施。被执行人不履行义务且有可...查看全文

法院刑事自诉案件审理流程概述

自诉案件的特点和受理程序:自诉案件包括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以及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自诉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自诉人需提交自诉状、证据等,并按要求提供副本。法院审查后,如果犯罪事实清...查看全文

法院诉讼欠款工资流程概述

欠款工资去法院起诉的流程包括递交起诉状、法院审查立案、送达被告、被告答辩、开庭审理和法院判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必须符合条件:原告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查看全文

法院行政诉讼立案流程?

律师分析: 起诉,受理,审理(包括审理前的准备、开庭审理、合议庭评议和判决)。 审理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 1.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查看全文

检察院公诉案件审理流程概述

检察院的公诉流程及法律客观要求。检察院审查受理案件,不足要求补充材料或补充侦查,充足则向法院提起公诉。根据《刑事诉讼法》,检察院应在一个月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案件可延长15日;对认罪认罚和适用速裁程序的案件应在10日内作出决定,...查看全文

经济案件起诉流程概述

起诉经济纠纷的流程:1、撰写起诉状,递交给有管辖权的法院;2、缴纳诉讼费用;3、等待开庭通知;4、按通知出庭参加诉讼;5、等待判决结果,如不服可上诉至中级法院。...查看全文

公诉案件审理流程概述

公诉案件流程及审查期限: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人民检察院一个月内审查起诉,人民法院受理后二个月内宣判。监察机关、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一个月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案件可延长十五日。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符合速裁程序条件的,十...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概述

《行政诉讼法》规定了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起的行政诉讼的范围,包括不服行政处罚、不服行政强制措施、不服行政许可决定、不服自然资源所有权决定、不服征收决定、要求行政机关履行职责、侵犯经营自主权、滥用行政权力、违法集资等。...查看全文

检察院案件提交流程概述

公安机关移送检察机关审查案件,符合起诉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将被提起公诉。人民检察院应在1个月内作出决定,复杂案件可延长半个月。审查期限从改变管辖后的检察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提起公诉的条件是犯罪事实已查清、证据确实充分,并依法应追究刑...查看全文

检察院处理案件流程概述

公诉案件流程分为三个阶段: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检察院审查起诉时间为1个月,可延长半个月。若需要补充侦查,可退回公安机关,每次不超过1个月,最多两次。审查起诉结束后,案卷应及时移送法院审理。法院应在受理后2个月内宣判,最长不超过3...查看全文

知识产权侵犯案件诉讼流程概述

诉讼中证明著作权侵权的主要步骤:搜集证据、证明著作权成立、证明侵权行为、选择管辖法院、申请诉前禁令和证据保全、立案准备开庭、要求被告承担法律责任。...查看全文

法院审理侵占罪案件流程概述

自诉案件包括刑事自诉和附带民事自诉。符合受理条件的案件应立案,并通知自诉人。不符合条件的应劝其撤回,若不撤回则不受理。有足够证据的案件应开庭审理,可适用简易程序。被告人下落不明时可中止审理,待其到案后恢复审理。最后陈述后,评议庭根...查看全文

离婚诉讼立案后流程概述

如何起诉离婚:写明原被告信息及诉讼请求,提交相关证据,缴费并等待法院通知开庭。调解成功则结案,否则法院判决离婚或不予准许,可再次起诉6个月后。...查看全文

人民法院办案流程概述

法院执行局办案流程包括申请人提交执行申请书和法律生效文书等材料,执行局采取查询、冻结、划拨、查封等措施执行被申请人财产,最终通知申请人领取执行到的财产。...查看全文

劳动诉讼流程概述

劳动诉讼的主旨是:起诉和受理、审理前准备、开庭审理以及依法做出判决。劳动诉讼所需材料包括:起诉状正本及副本、证明当事人主体资格的材料,以及受委托代为起诉时的授权委托书。...查看全文

刑事案件流程概述

刑事案件分为公诉案件和自诉案件,程序包括起诉、审判和执行。公诉案件由检察院代表国家提起诉讼,自诉案件由受害人直接向法院提起。审判过程中,法院组织辩护双方证明、辩论,并作出有罪或无罪判决。判决生效后由执行机关执行,包括监狱、拘留中心...查看全文

法院行政庭审程序概述

法院行政庭审程序包括合议庭组成、证据质证、双方答辩和判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起诉状副本应在五日内发送给被告,被告应在十五日内提交证据和答辩状。法院应在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给原告。合议庭由三人以上组成。如...查看全文

醉驾案件不起诉流程概述

醉驾不起诉案件的结案流程: 1、被不起诉人及其单位应被通知,如在押则立即释放。 2、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不起诉决定书应送达公安机关。 3、对于有被害人的案件,不起诉决定书应送达被害人。...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