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中的合议,回避,公开审判,两审终审制度

律师回答

什么是刑事诉讼中的回避制度

刑事诉讼回避制度是指与案件有法定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关系的人员及机构,不得参与该刑事案件的处理的一种刑事诉讼制度。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回避的适用情形如下: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

怎么理解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两审终审制?

两审终审制,是指一个案件至多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即告终结的制度,对于第二审人民法院作出的终审判决、裁定,当事人等不得再提出上诉,人民检察院不得按照上诉审程序提出抗诉。

根据两审终审制的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法院按照第一审程序对案件审理后所作的判决、裁定,尚不能立即发生法律效力;只有在法定上诉期限内,有上诉权的人没有上诉,同级人民检察院也没有抗诉,第一审法院所作出的判决、裁定才发生法律效力。

两审终审制

两审终审制:两审终审制是法院审理案件的一种审级制度,指一个案件需经两级法院审判后方可宣告终结并发生法律效力。两审终审制是指一个刑事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即告结束的制度。《刑事诉讼法》第10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根据这一规定,对于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一审刑事判决或裁定,被告人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人民检察院认为有错误的,可以提起抗诉;但对于第二审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和裁定,被告人不服的不得再提起上诉,同级人民检察院也不得提起二审抗诉,除死刑案件外,二审判决或裁定一经作出立即发生法律效力。两审终审制的例外是: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国的最高审判机关,它作出的判决或裁定是终审的判决或裁定,不得上诉或抗诉;死刑案件除了适用普通程序,还适用特殊程序,即死刑复核程序,只有经过死刑复核程序后,二审关于死刑的判决才能发生法律效力。实行两审终审制有利于及时纠正错误的裁判,有利于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进行监督,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由于两审终审审级不多,可以方便诉讼参与人参加诉讼,防止案件因久拖不决而影响结案效率,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刑事诉讼中的回避是什么意思

刑事诉讼中的回避,是指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等因与案件或案件的当事人具有某种利害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可能影响刑事案件的公正处理,而不得参加办理该案的一项诉讼制度。

什么是两审终审制

两审终审制是指除了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或裁定就是终审判决和裁定外,其他的一般案件,可经过两级法院审理然后终审。比如,县级人民法院审判的第一审案件,如果当事人不服,或者同级人民检察院认为,第一审的判决或裁定确有错误,就可以向中级人民法院上诉或抗诉。中级人民法院则对该案进行第二次审理,作出的判决或裁定,就是终审的判决或裁定,对终审的判决和裁定,不准上诉或者按二审程序提出抗诉。需要注意的是,在民事诉讼中,一些非诉讼民事案件适用一审终审,主要包括人民法院适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审理的案件。

《刑事诉讼法》第十条

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民事诉讼两审终审制度的具体实施如何?

《民事诉讼法》规定了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基本制度,包括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二审判决具有终审效力,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在三个月内审结,特殊情况可延长。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在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查看全文

法定回避审判制度

审判回避的法定事由概括如下:1、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人或其近亲属;2、曾担任本案证人、鉴定人、辩护人、代理人的人;3、本案当事人或其近亲属;4、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人。...查看全文

我国的审判制度是三级两审终审制吗

一、两审终审的含义 两审终审制是指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即告终结的制度,对于第二审人民法院作出的终审判决、裁定,当事人等不得再提出上诉,人民检察院不得按照上诉审程序抗诉。 二、法律关于两审终审的规定 《民事诉讼法》...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两审终审制度的具体规定是什么?

《民事诉讼法》第十条至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了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基本制度,包括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的实施,以及二审裁判的效力和审限。...查看全文

我国民事诉讼两审终审制度是如何确立的?

两审终审制度是指一个民事案件经过两个审级法院进行审判,是案件的最终审级制度。除特殊情况外,民事诉讼通常适用两审终审。当事人对已生效的判决、裁定有错误认为,可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再审。再审申请应符合法定条件,如有新证据、缺乏证据支持等。...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实行几审终审制度吗?

民事诉讼采用两审终审制,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是终审的判决。一审判决超过上诉期且未上诉,即为生效判决。当事人提起上诉后,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为终审判决。...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中,谁来决定审判长的回避?

法律人员回避的原则和程序。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应自行回避,当事人也有权要求回避。不得接受请客送礼,违反者将追究法律责任。回避决定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驳回决定可申请复议。侦查人员在回避决定前不得停止侦查。...查看全文

公开审判制度的审判规则

刑事案件公开审判规定 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除法律规定的涉及个人隐私、国家机密、商业机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之外,应当一律公开开庭审理。 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当在开庭前三日向社会发布公告,告示开庭时间、地点、案由、当事人情况。 ...查看全文

两审终审制度适用范围

我国两审终审制有四种例外情况。除此之外,其他案件都需经过两审终审。例外情况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第一审案件为一审终审;判处死刑案件需经过死刑复核程序核准后方可执行;判处刑罚在法定刑以下的案件需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方可执行;民诉中...查看全文

民诉讼法中的公开审判制度的宣判规则

公开审判制度多久宣判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送判决书。”对于当庭宣判的案件,因民事诉讼法已有明确规定,法院在实践操作中较为规范。但定期...查看全文

法院审判制度的两审终审制与特殊例外情况

两审终审制是指一个案件经过两个审级法院审判即告终结的制度,当事人和检察院不得再行上诉。特殊情况下,一审裁判在法定期限内没有上诉或抗诉时也应生效,死刑案件在核准程序前不能执行。最高法院审理的案件为一审终审,宣判后立即生效,无上诉或抗...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中审判人员回避的方法

民事审判中,当事人和审判人员都有权申请回避。审判人员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亲属关系或其他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情况下,应自行回避。当事人可以口头或书面申请回避。行政诉讼法第55条规定了申请回避的权利,并明确了不同情况下的回避决定的责任人...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回避制度

法律分析:   回避是指公安司法人员因与案件或案件的当事人具有某种利害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可能影响刑事案件的公正处理,而不得参与办理该案的一项诉讼制度。   刑事回避制度适用人员:根据《刑事诉讼法》第30、第31条和最高两院解释,...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是二审终审制吗

民事案件二审是不是终审? 民事诉讼二审为终审。 相关法律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十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第一百七十九条 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采用几审终审制

法律分析:民事诉讼采用两审终审制。超过上诉期没有上诉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当事人依法提起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查看全文

两审终审制度的例外包括什么

我国两审终审制度的例外和规定。两审终审制度是指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即告终结的制度。例外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第一审案件为一审终审、判处死刑案件需经过死刑复核程序核准、地方法院判处刑罚需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民诉中的小额诉讼程...查看全文

关于两审终审制度的特殊案例

我国两审终审制度有四种例外,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第一审案件为一审终审、判处死刑案件需要经过死刑复核程序核准、刑法规定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的案件需要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以及民诉中的小额诉讼程序。两审终审制度是指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一审终审制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一审终审案件包括选民资格、失踪宣告、无民事行为能力、财产无主、调解协议和担保物权等。一审终审案件不能上诉,但可申请再审。再审阶段需准备再审材料,包括符合再审条件、法院管辖权、再审申请书等。再审申请经形式审查后,符合要求则受理。根据...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法的回避制度

法律分析: 根据法律规定,刑事诉讼法的回避制度是为了确保法官、陪审员在诉讼中保持中立无偏的地位,使当事人受到公正的对待,获得公正审判的机会。回避的对象主要限于那些制作裁判书的法官和陪审员,与案件相关即应回避。 法律依据: 《刑事诉...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法的回避制度

法律分析:刑事诉讼回避制度是为了确保法官、陪审员在诉讼中保持中立无偏的地位,使当事人受到公正的对待,获得公正审判的机会。回避的对象主要限于那些制作裁判书的法官和陪审员,与案件相关即应回避。法律依据:...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