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两审终审制度的具体规定是什么?

律师回答
摘要:《民事诉讼法》第十条至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了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基本制度,包括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的实施,以及二审裁判的效力和审限。
《民事诉讼法》
第十条审判基本制度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第一百七十五条二审裁判效力
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第一百七十六条二审审限
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延伸阅读
民事诉讼两审终审制度的适用范围及程序要求是什么?
民事诉讼两审终审制度适用范围广泛,涵盖了民事案件中的各类争议。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该制度适用于一审判决不服的当事人提起上诉的情形。程序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上诉申请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如适格主体、适时提起等;其次,上诉状必须按照规定的格式和内容进行撰写;再次,上诉案件需经过法院受理、审查、开庭审理等程序环节;最后,终审法院将对案件进行全面审查,包括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等方面,作出终审判决。民事诉讼两审终审制度的适用范围及程序要求的确立,旨在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维护司法公正和稳定。
结语:《民事诉讼法》确立了审判基本制度,包括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二审裁判具有终审效力,审限规定了对判决和裁定的上诉案件的审理时限。民事诉讼两审终审制度广泛适用于各类民事争议,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维护司法公正和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审判组织 第四十条 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基层人民法院审理的基本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第一审民事案件,可以由审判员一人适用普通程序独任审理。
陪审员在执行陪审职务时,与审判员有同等的权利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 第十六条 人民法院审判下列第一审案件,由人民陪审员和法官组成七人合议庭进行:
(一)可能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社会影响重大的刑事案件;
(二)根据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提起的公益诉讼案件;
(三)涉及征地拆迁、生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影响重大的案件;
(四)其他社会影响重大的案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一章 审判组织 第一百八十三条 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三人或者七人组成合议庭进行,但是基层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速裁程序的案件可以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
高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至七人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三人或者七人组成合议庭进行。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至七人组成合议庭进行。
人民法院审判上诉和抗诉案件,由审判员三人或者五人组成合议庭进行。
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应当是单数。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民事诉讼两审终审制度的具体实施如何?

《民事诉讼法》规定了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基本制度,包括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二审判决具有终审效力,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在三个月内审结,特殊情况可延长。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在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一审终审制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一审终审案件包括选民资格、失踪宣告、无民事行为能力、财产无主、调解协议和担保物权等。一审终审案件不能上诉,但可申请再审。再审阶段需准备再审材料,包括符合再审条件、法院管辖权、再审申请书等。再审申请经形式审查后,符合要求则受理。根据...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二审终审的具体规定是什么?

民事诉讼二审终审制度规定及上诉流程。根据法律规定,民事案件经过两级法院审判后终结,地方法院第一审判决可上诉至上一级法院。上一级法院有权改变或维持第一审法院判决,其二审判决即终审判决,当事人不得上诉。上诉必须在一审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查看全文

我国民事诉讼两审终审制度是如何确立的?

两审终审制度是指一个民事案件经过两个审级法院进行审判,是案件的最终审级制度。除特殊情况外,民事诉讼通常适用两审终审。当事人对已生效的判决、裁定有错误认为,可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再审。再审申请应符合法定条件,如有新证据、缺乏证据支持等。...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实行几审终审制度吗?

民事诉讼采用两审终审制,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是终审的判决。一审判决超过上诉期且未上诉,即为生效判决。当事人提起上诉后,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为终审判决。...查看全文

什么是两审终结制度?

两审终审制是法院审理案件的一种审级制度,指一个案件需经两级法院审判后方可宣告终结并发生法律效力。 《民事诉讼法》第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刑事诉讼法》第十条规定,人民...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是二审终审制吗

民事案件二审是不是终审? 民事诉讼二审为终审。 相关法律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十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第一百七十九条 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再审时效的具体规定是什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分》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查看全文

两审终审制度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即一个案件经过两级法院的审判即宣告终结。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的案件实行一审终审,而基层法院特定案件和判处死刑案件则实行一审终审或三审终审。因此,二审判决后,离婚等案件需等半年后再次起诉,无法再上诉。...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中的合议,回避,公开审判,两审终审制度

什么是刑事诉讼中的回避制度 刑事诉讼回避制度是指与案件有法定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关系的人员及机构,不得参与该刑事案件的处理的一种刑事诉讼制度。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回避的适用情形如下: (一)是本案的...查看全文

两审终审制度的例外包括什么

我国两审终审制度的例外和规定。两审终审制度是指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即告终结的制度。例外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第一审案件为一审终审、判处死刑案件需经过死刑复核程序核准、地方法院判处刑罚需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民诉中的小额诉讼程...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采用几审终审制

法律分析:民事诉讼采用两审终审制。超过上诉期没有上诉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当事人依法提起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查看全文

什么是两审终审制?

律师分析: 两审终审制是法院审理案件的一种审级制度,指一个案件需经两级法院审判后方可宣告终结并发生法律效力。在中外法制历史上,都曾出现过各不相同的审级制度。中国建国初期曾实行三级三审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查看全文

什么是两审终审制

法律解析: 两审终审制是法院审理案件的一种审级制度,指一个案件需经两级法院审判后方可宣告终结并发生法律效力。在中外法制历史上,都曾出现过各不相同的审级制度。中国建国初期曾实行三级三审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查看全文

什么是两审终审制

法律分析:两审终审制是法院审理案件的一种审级制度,指一个案件需经两级法院审判后方可宣告终结并发生法律效力。在中外法制历史上,都曾出现过各不相同的审级制度。中国建国初期曾实行三级三审制。法律依据:《中...查看全文

什么是两审终审制?

两审终审制是指一个案件经过两级法院审判后方可宣告终结并发生法律效力。刑事案件一般经过一审和二审结束,判决或裁定在二审后立即生效。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是终审的,不得上诉或抗诉。如果一审判决没有上诉或抗诉,法院判决立即生效。这是我国...查看全文

两审终审制是什么?

两审终审制:两审终审制是法院审理案件的一种审级制度,指一个案件需经两级法院审判后方可宣告终结并发生法律效力。两审终审制是指一个刑事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即告结束的制度。《刑事诉讼法》第10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两审终...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二审终审规则

法院审判案件采用两审终审制,即一起案件经过两级法院审判终结审判。地方各级法院对第一审案件的判决或裁定不服可以上诉,检察院可以提起抗诉。上级法院有权对第二审案件进行审理,改变或维持第一审法院的判决或裁定。...查看全文

两审终结制度是什么意思

法律解析: 两审终审制是法院审理案件的一种审级制度,指一个案件需经两级法院审判后方可宣告终结并发生法律效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十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不公开审理的具体规定

《民事诉讼法》规定,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法律另有规定外,民事案件应当公开审理。离婚案件和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可以申请不公开审理。...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