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胁迫或诱骗实施违法行为的处罚原则

律师回答
摘要:行政处罚减轻条件:消除危害后果、受胁迫或诱骗、自首立功、其他法规规定。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再次违法、阻止检举、串供、包庇同案、胁迫他人、拒不上交违法所得等,应从重处分。
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条件:违法行为人主动消除或者减轻危害后果;行为人受他人胁迫或者诱骗违法的;自首的、立功的;或者有其他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条件的。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十三条,公职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给予政务处分:(一)在政务处分期内再次故意违法,应当受到政务处分的;(二)阻止他人检举、提供证据的;(三)串供或者伪造、隐匿、毁灭证据的;(四)包庇同案人员的;(五)胁迫、唆使他人实施违法行为的;(六)拒不上交或者退赔违法所得的;(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从重情节。
延伸阅读
他人胁迫或诱骗实施违法行为的处罚原则:维护法律公正与社会秩序
《他人胁迫或诱骗实施违法行为的处罚原则:维护法律公正与社会秩序》这一原则旨在确保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维护法律的公正性和社会的秩序。根据该原则,对于那些被他人胁迫或诱骗实施违法行为的个体,法律将对施加胁迫或诱骗的行为予以严厉处罚。这种处罚不仅是为了惩罚犯罪行为,更是为了警示其他潜在的加害者,防止类似行为的再次发生。通过强调处罚原则,我们能够维护法律的权威性,保护公民的自由和安全,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一个公正、有序的社会环境,让每个人都能够在法律的保护下享有应有的权益。
结语:在行政处罚中,减轻处罚的条件包括:行为人消除或减轻危害后果、受他人胁迫或诱骗、自首立功或符合其他法律规定的条件。而对公职人员来说,再次故意违法、阻止检举、串供、包庇同案人员等行为将受到从重政务处分。维护法律公正与社会秩序的原则要求对胁迫或诱骗他人实施违法行为的行为予以严厉处罚,以维护法律权威、保护公民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法律依据
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六条 敲诈勒索近亲属的财物,获得谅解的,一般不认为是犯罪;认定为犯罪的,应当酌情从宽处理。
被害人对敲诈勒索的发生存在过错的,根据被害人过错程度和案件其他情况,可以对行为人酌情从宽处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价值二千元至五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治安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
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三条 二年内敲诈勒索三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的“多次敲诈勒索”。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受他人胁迫或者诱骗实施违法行为的应当如何?

若他人被胁迫或诱骗实施违法行为,可减轻或免除行政处罚。胁迫需满足故意、非法行为及被胁迫者不得不背离真实意愿行动。诱骗指他人在不知情情况下,被承诺利益或小恩小惠而遭受损失。...查看全文

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按照其教唆胁迫诱骗的行为处罚

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按照其教唆、胁迫、诱骗的行为处罚。 所谓教唆,是指用授意、劝说等明示或者暗示的方法手段,故意唆使他人实施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所谓胁迫,是指用桐吓、威胁、强迫等精神强制方法使他人实施违反治安管理的...查看全文

胁迫唆使他人实施违法行为的,应当怎样?

对于公职人员胁迫、唆使他人实施违法行为的情况,政务处分应予以从重处理;若公职人员因犯罪被罚款、或犯罪情节轻微被检察院不起诉或法院免予刑事处罚,将予以撤职;若造成不良影响,则予以开除。...查看全文

为什么对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要从重处罚?

因为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规定,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应从重处罚; 对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证人打击报复的要从重处罚。 比如教唆他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是指教唆他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违法行为的应从重,但有...查看全文

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按照什么处罚

法律解析: 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按照其教唆、胁迫、诱骗的行为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十七条 共同违反治安管理的,根据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在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中所起的作用,分别处罚。...查看全文

辱骂他人的治安处罚原则及实施方法

辱骂他人应该怎样进行治安处罚,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他人侮辱,处拘留或罚款。网上辱骂他人涉嫌诽谤罪或侮辱罪,根据《刑法》规定,散布虚构事实、损害他人名誉构成诽谤罪。...查看全文

介绍诱骗胁迫他人参加传销的,处多少罚款呢

传销是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为名,要求参加者缴纳费用或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加入,然后通过发展人员的数量来获得利益,诱骗、胁迫他人加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将对介绍、诱骗、胁迫他人参加传销的行为进行处罚。犯罪行为将追究刑事责任。...查看全文

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

法律分析:治安拘留的持续时间最长不超过二十日。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违法行为人有两种以上违法行为,经调查应当合并执行的,其拘留期限最长不超过二十日。【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查看全文

公职人员以威胁或诱导手段促使他人违法行为,如何处理?

这段文字讲述了教唆犯罪的相关法律规定。教唆未成年犯罪属于教唆犯,应当按照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处罚。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重处罚。同时,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教唆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教唆他人犯罪也应当以被...查看全文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迫妇女属于违反法律原则吗

婚内强迫性行为是否违法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正常情况下夫妻之间具有互相性行为的义务,这也是婚姻的题中之义,如果一方拒绝履行该义务,那么可以离婚。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强奸,来是指违背妇女意志,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行与妇女发生性...查看全文

教唆或协助他人实施强奸行为的定罪与处罚

教唆或帮助别人强奸的行为应定罪处罚,一般判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教唆犯、帮助犯属从犯,可减轻处罚或免除。教唆他人犯罪,根据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予以处罚。对教唆未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者,将从重处罚。...查看全文

在境外受胁迫或者受诱骗参加

法律分析:在境外受胁迫或者受诱骗参加敌对组织、间谍组织,从事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活动,及时向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机构如实说明情况,或者入境后直接或者通过所在单位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如实说明情况,并有悔改表现的,可以不...查看全文

容留他人吸毒或注射行为的处罚措施

容留他人吸毒、注射毒品或介绍买卖毒品,尚不构成犯罪的,公安机关可处以拘留和罚款。情节较轻者可处以拘留或罚款。构成犯罪者将受到刑事追究。犯容留吸毒罪者可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查看全文

教唆或协助他人实施强奸行为的定罪与处罚问题

教唆犯罪者应受相应处罚,根据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进行判决。对教唆未满十八岁者犯罪的,应加重处罚。若被教唆者未实施犯罪,可对教唆者从轻或减轻处罚。教唆或协助他人强奸构成共同犯罪,应一并处理。...查看全文

离婚后欺诈和胁迫行为的认定原则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条和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欺诈行为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而胁迫行为则是指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失或者以给...查看全文

对于胁迫、诱骗、利用未成年人乞讨的行为人,法律将如何惩处?

法律分析:《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胁迫、诱骗或者利用他人乞讨的,处 10 日以上 15 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 1000 元以下罚款。《刑法》规定,以暴力、胁迫手段组织残疾人或者不满 14 周岁的未成年人乞讨的,处 3 年以下有期徒...查看全文

交通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的原则概述

交通违法行政处罚的原则是:法定原则、公正公开原则、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无救济即无处罚原则、不免除民事责任、不取代刑事责任原则以及救济原则。这些原则保障了行政处罚的合法性、公正性,确保了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得到保护,并提供了救济途径。...查看全文

确定侵权行为实施地的法律原则

侵权行为实施地的认定对于责任归属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对于地面侵权行为,可明确认定。但网络侵权案件涉及信息设备,难度较大。可依据证据和法律规定判断实施地。...查看全文

胁从犯的处罚原则

胁从犯的量刑 胁从犯的处罚原则,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刑法》第二十八条【胁从犯】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胁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胁从犯是我国...查看全文

被胁迫违法如何处罚

被胁迫违法需承担责任,但可减轻处罚。根据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被胁迫者可被视为胁从犯,可从轻或免于处罚。具体案件由司法机关根据事实、犯罪后果等综合因素裁定。受胁迫而犯罪者可减轻处罚,若能证明非自愿参与犯罪,如受家人威胁等,可减免处...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