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公司对职务侵占的处理方式

律师回答
摘要:公司不追究职务侵占案件,但公安已介入调查,仍需侦查审理定罪处罚。职务侵占罪指利用职务非法占有单位财物,数额较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1条,数额较大者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罚金;数额巨大者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罚金;数额特别巨大者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罚金。对国有单位人员也适用相关规定。
职务侵占的案件如果公司不追究,但是公安已经介入调查了,还是应当继续侦查审理定罪处罚,因为这是公诉案件,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延伸阅读
探究:职务侵占行为的法律责任与处罚措施
职务侵占行为是指员工或职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或占用公司财产或资源的行为。根据法律规定,职务侵占属于违法行为,涉及刑事责任。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对职务侵占行为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也有所不同。
一般情况下,职务侵占行为可能被视为盗窃罪或贪污罪的一种表现形式。根据具体情况,可能会面临罚款、拘留、有期徒刑等刑罚。此外,公司也可以采取内部措施,如解雇、停职、降职等,以维护公司的利益和职业道德。
为了预防和打击职务侵占行为,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对员工的监督和管理。员工应明确职责,遵守公司规章制度,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以避免陷入职务侵占的诱惑。
总之,对于职务侵占行为,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的严厉程度取决于具体的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公司和员工都应该加强对职务侵占行为的认识和防范,以维护公平正义和企业的良好形象。
结语:职务侵占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应当受到法律的追究和惩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的规定,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者将面临刑事处罚。此外,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国有单位的人员从事公务时有类似行为,也将受到相应的定罪处罚。为了预防和打击职务侵占行为,公司应加强内部控制,员工应遵守规章制度,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维护公平正义和企业形象。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四章 附 则 第三百八十七条 公安机关可以使用电子签名、电子指纹捺印技术制作电子笔录等材料,可以使用电子印章制作法律文书。对案件当事人进行电子签名、电子指纹捺印的过程,公安机关应当同步录音录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九章 渎职罪 第四百一十八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招收公务员、学生工作中徇私舞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四章 附 则 第三百八十八条 本规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1998年5月14日发布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35号)和2007年10月25日发布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修正案》(公安部令第95号)同时废止。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职务侵占的惩罚方式探讨

职务侵占罪的刑事处罚及减刑条件。职务侵占公司财物构成罪行,数额较大者可判有期徒刑或拘役,数额巨大者可判有期徒刑并没收财产。减刑适用于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需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并表现出悔改或立功。悔改表现包...查看全文

探讨公司处理方式

离婚时,公司处理方法如下:1、半数以上股东同意放弃优先购买权,一方可将出资额转让给对方成为股东;2、股东不同意转让或有优先购买权,按出资所得价款进行分割;3、股东不同意转让且不行使优先购买权,按第一点办理。...查看全文

公安对于职务侵占案件的处理方式?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对于利用职务便利侵占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财物的人员,如果数额在五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应予立案追诉。...查看全文

3000元职务侵占的处理方式

根据法律规定,职务侵占3000元的数额未达到立案标准,但可以通过仲裁或诉讼要求退赔。根据法律规定,职务侵占罪的立案数额标准是贪污、受贿罪的2倍、5倍。即职务侵占数额达到6万元以上不足100万元的可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达到100万...查看全文

对于公司不追究职务侵占的处理方法

侵占罪属于亲告罪,即只有在被害人或其他有告诉权的个人提起控告后才会处理的犯罪。这种罪行与公共利益无直接关联,追诉与否由被害人或相关人自由决定。因为某些危害行为,如果被害人不希望提起诉讼,就没有必要进行处罚。...查看全文

职务侵占已退还的处理方式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八十四条:[职务侵占案(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在五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查看全文

职务侵占罪最新处理方式

职务侵占罪“数额较大”被判处有期徒刑的起点应为6万元,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职务侵占罪的起点应按贪污罪的起点的2倍计算,而贪污罪“数额较大”的起点为3万元。...查看全文

职务侵占罪认罪处理方式

职务侵占犯罪嫌疑人不认罪,只要证据充分、犯罪事实清楚,仍可判刑。判决需重视证据、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无被告供述,有确实、充分证据可定罪处刑。证据需满足:1、有证明定罪事实的证据;2、证据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3、综合证据排除合理怀...查看全文

探讨坟墓占用土地的处理方式

非法占用耕地、破坏种植条件的行为将受到处罚,相关部门有权责令改正或治理。单位或个人非法占用基本农田或耕地,破坏种植条件严重者将承担刑事责任。...查看全文

探讨警察职务犯罪问题的处理方式

警察职务犯罪的处理方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根据犯罪数额的大小,判处不同程度的刑罚和罚金。例如,警察犯职务侵占罪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者可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查看全文

探讨职务侵占罪的量刑规定

职务侵占罪量刑标准:非法侵占单位财物,数额较大起点为一万元,可判三个月至六个月有期徒刑;数额巨大起点为十万元,可判五年至六年有期徒刑。若行为严重影响生产经营或造成其他严重损失,可增加刑罚量。多次职务侵占、用于灾害款物、救灾、募捐款...查看全文

职务侵占罪立案后警方的处理方式?

公安机关对已经立案的刑事案件,应当及时进行侦查,全面、客观地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公安机关经过侦查,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案件,应当进行预审,对收集、调取的证据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及证明力予以...查看全文

探讨两家公司合并后的处理方式

合并有往来的公司应签订合并协议,编制财产清单,并通知债权人。合并后的公司承继债权和债务。公司合并方式包括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吸收合并是将一家或多家公司并入另一家公司,被并入公司解散,接受合并公司继续存在。新设合并是将两家或多家公司...查看全文

职务侵占罪定罪标准探讨

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若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可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数额巨大的可被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可并处没收财产。若在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国有单位中...查看全文

职务侵占罪量刑依据探讨

职务侵占罪和贪污罪的量刑标准根据数额和情节的严重程度而定。职务侵占罪的量刑分为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贪污罪的量刑根据犯罪数额区分,包括有期徒刑、拘役...查看全文

探讨:股东挪用公司资金的处理方式

股东挪用公司资金的处理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对于挪用公司资金归个人使用或借贷给他人的行为,根据金额和行为性质的不同,可处以不同刑期,最高可达十年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探讨品牌侵权的处罚方式

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相同商标,情节严重者,将受到刑事处罚。伪造、制造或销售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情节严重者也将受到刑事处罚。...查看全文

公司的人员职务侵占怎么处理

法律分析:公司的人员职务侵占的处理是: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刑法中职务侵占罪量刑探讨

职务侵占罪量刑标准:利用职务便利非法侵占单位财物,数额达到一万元可判三个月拘役至六个月有期徒刑;数额达到十万元可判五年至六年有期徒刑。额外情节可增加刑罚量,但不得超过基准刑。情节包括严重影响生产经营或造成严重损失、多次侵占、用于灾...查看全文

劳务公司合同解除方式探讨

在劳务派遣合同有效期内,合同的解除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首先,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并达成一致;其次,在合同终止前三十日提交书面辞职申请,并经批准;最后,如果在试用期内,则需在提前三日提交书面辞职申请。如果用人单位不批准辞职申请,劳动...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