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欺骗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后果

律师回答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存在劳动合同欺诈,任意一方可以反馈到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认定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

      劳动合同作为劳动双方的法律约束,规范着劳动双方的权利、责任、义务。而劳动合同作为合同的一个种类,具体合同的一切特性。合同存在着欺诈情形,劳动合同同样也存在着欺诈行为。那么,劳动合同欺诈法律后果有哪些?下面,听听小编的看法。
一、什么是合同欺诈?
      合同欺诈是以订立合同为手段,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合同欺诈的行为表现为合同当事人一方为了获取非法利益,故意捏造虚假情况,或歪曲、掩盖真实情况,使相对人陷入错误认识,并因此作出不合真意的意思表示,订立、履行合同的行为。司法解释为“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
二、合同欺诈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合同欺诈行为有三方面的法律责任:侵权民事责任、违法行政责任和犯罪刑事责任。
      (一)侵权民事责任
      侵权行为,一般是指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他人的财产和人身,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合同欺诈行为具备侵权民事责任的主客观要件。
      从客观要件看:
      1、有侵权损害事实。欺诈行为造成被欺诈人人身和财产的不利益,即不良后果和不良状态。从钱财方面看,欺诈行为致使受害人对预期不利的规避由于决策失误而无法实现,或因欺诈而决策失误致使预期利益无法实现或不能全部实现,其本质是损害了受害人动态财产的保值性和增值性;从精神损失来看,欺诈行为致使被欺诈人自由意思表达受到干扰,其结果是使被欺诈人人格受到贬低,威信下降。
      2、欺诈行为具有违法性。即欺诈行为人作了法律不允许作的行为-破坏、干扰他人意思自由。
      3、欺诈行为是损害事实的原因。因为欺诈行为,才使受害人钱财方面不利益,精神上遭受损害。
      从主观要件看:
      合同欺诈行为是故意而为,既表明行为人具有行为能力,同时表明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合同欺诈行为的侵权民事责任,主要方式有返还财产和赔偿损害:
      第一,对于返还财产,可以由受害人主张,以有利于受害人为原则,决定是否返还,实现减少受害人“财产的损失和浪费”的目标。
      第二,对由于欺诈行为使受害人对预期不利的规避决策失误致使规避没有实现,或因欺诈而决策失误致使预期利益无法实现或不能全部实现的,应当赔偿损失。
      第三,对受害人的精神损害应适当损偿。按照民事协商原则和调解原则,这种责任制度将使受害人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同时体现了法律的威严。
      (二)违法行政责任
      合同欺诈行为的干扰使相对人的意思按照欺诈行为人设计的模式运行,相对人表达的意思实际上不是自己的意思,而是行为人的意思。它破坏了合同当事人的地位平等,破坏了等价交换的原则,破坏了交易的自愿性,破坏了社会信用。合同欺诈行为使参加交易的人没有安全感,使市场运行缺乏稳定的信用支持。
      合同欺诈行为的行政法律责任,
      一是要承担一定的惩罚性经济义务,通过经济惩罚强制教化;
      二是对严重违法的要吊销营业执照,实行市场禁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警示作用。
      (三)犯罪刑事责任
      合同中的欺诈行为属于《民法典》调整范围,其承担的是一种民事责任。但合同中的欺诈行为如果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及应受刑罚处罚性这三种性质时,行为人承担的就不只是民事责任,还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民法典》(生效)第一百四十八条
      【以欺诈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三、劳动合同欺诈有哪些情形?
      1.用工欺诈:用人单位在实际操作中有包括岗位发生变化、工资变低、公司情况失真、劳动者被迫辞职等行为就构成了用工欺诈。
      2.劳动者方面:提供虚假身份证明或者学历、工作经历证明等。
四、劳动合同欺诈法律后果有哪些?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存在劳动合同欺诈,任意一方可以反馈到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认定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
      《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六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第二十七条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第二十八条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第八十六条劳动合同依照本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被确认无效,给对方造成损害的,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综上所述,在法律面前,一视同仁,劳动合同欺诈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无论是用工方、还是劳动者。而具体到实际个案中,劳动合同欺诈的法律后果有哪些,则需要一一对照相关法律条文,逐项分析,若确实存在劳动合同欺诈,那么就可以提请相关部门依法要求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有在线律师,如果您有任何的疑惑,欢迎您随时咨询。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法律分析:1、签订劳动合同应当合法 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劳动合同产生法律约束力的前提,但是如果签订的劳动合同不合法,那么求职者的权益保护就会遇到困难。因此,求职者一定要先确认自己签订的劳动合同是否具备产生法律约束力的条件,包括:用...查看全文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后果

企业不签劳动合同的后果: 1.支付双倍工资; 2.无法约定试用期; 3.难以稳定员工和技术人员; 4.满一年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视为已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法律规定:劳动合同应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原则。用...查看全文

劳动者未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法律分析: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要求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或者支付双倍工资:与用人单位协商;向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或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申请调解;调解...查看全文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

法律保护劳动者权益,即使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仍有权要求用人单位签订合同或支付双倍工资。离职时,劳动者可要求经济补偿和双倍工资,补偿标准根据工作年限确定。证明劳动关系及拖欠工资的证据包括合同、工资发放证明等,恶意拖欠还需支付经济...查看全文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共同签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的主体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与其他合同关系的主体不同。劳动合同的主体具有特定性,不具备法律资格的公民和没有用工权的组织不能签订劳动合同。签订劳动合同后,劳动者必须服从用人单位的行政管理。根据劳动合同制度改革要求,需要签订劳动...查看全文

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合同的后果

法律分析: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但是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其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 如果劳动者拒绝签订...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的签订主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的主体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具有特定性。劳动者必须服从用人单位的行政管理。需要签订劳动合同的对象包括新招用的劳动者、原有的固定工以及原固定工身份的特殊人员。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合同。未订立...查看全文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限制

劳动合同期限分为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以上,可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不同行业的劳动合同期限可能不适用于此规定。...查看全文

劳动者不愿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应在什么时候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愿意签订劳动合同的处理如下: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五条规定: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查看全文

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后果有哪些?

律师分析: 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后果是支付双倍工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条 订立劳动合...查看全文

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后果有哪些

法律分析: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后果是支付双倍工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查看全文

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后果有哪些

法律解析: 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后果是支付双倍工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条 订立劳动合...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和集体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后,有必要和劳动者个人签订劳动合同吗

用人单位如何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和集体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后,一般来说是不需要再和劳动者个人签订劳动合同的。因为集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合同已经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个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合同只是对集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查看全文

用工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的后果

如果是用人单位要求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劳动者不签书面劳动合同的,则用人单位无需承担责任。如是用人单位的原因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则用人单位应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1)支付双倍工资;(2)可能导致被迫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查看全文

用工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的后果

法律分析:不签劳动合同分两种情况。如果是用人单位要求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劳动者不签书面劳动合同的,则用人单位无需承担责任。如是用人单位的原因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则用人单位应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主要有以下三种后果:1、用人...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合同到期,用人单位不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合法吗?

法律分析:1、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赔偿金。根据《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必须在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不签订的,自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起一个月后向劳动者支付相当于其双倍工资的赔偿金、解除劳动...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合同到期,用人单位不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合法吗?

法律分析: 1、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赔偿金。根据《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必须在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不签订的,自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起一个月后向劳动者支付相当于其双倍工资的赔偿金、解除劳动合同经...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合同到期,用人单位不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合法吗?

法律分析:1、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赔偿金。根据《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必须在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不签订的,自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起一个月后向劳动者支付相当于其双倍工资的赔偿金、解除劳动...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必须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吗

用人单位必须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必须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吗

法律解析: 用人单位必须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