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条几年内有法律效力

律师回答

法律分析:一、借条几年内有法律效力
1、借条有两种有效期,借款条本身是依法成立的,永久具有法律效力,能证明借款事实。如果向法院主张权利的,诉讼时效是三年,最长不超过20年,从还款期限届满开始计算;未约定履行期限的合同,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以确定履行期限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不能确定履行期限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但债务人在债权人第一次向其主张权利之时明确表示不履行义务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债务人明确表示不履行义务之日起计算。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一十条【合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补救措施】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相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二、如果超出了借条的诉讼时效该怎么办
1、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尽量考虑通过友好协商,促进当事人双方就原借条、欠条达成的还款协议。如果当事人双方就原债务达成还款协议,该还款协议属于新的债权、债务关系,该还款协议应受法律保护。
2、如果当事人双方无法协商的,债权人一方可考虑向对方发出催收到期款项通知单。根据相关的法规规定,对于超过诉讼时效期间,信用社向借款人发出催收到期贷款通知单,债务人在该通知单上签字或者盖章的,应当视为对原债务的重新确认,该债权债务关系应受法律保护。借款人法律地位虽然不一定等同于信用社,但借款人仍然可以考虑采取这种措施,总比毫无办法强吧。
3、如果在3年之内出借人向借款人主张过权利,而且有证据证明,那么会造成诉讼时效的中断,诉讼时效自中断之日起重新计算。
4、通过非诉讼方式主张权利。
三、借条怎样写才具有法律效力
1、借条以借款人手写为佳,但要注意书写规范。借条打印件同样具有法律效力,但容易伪造。借款人签名同时应按手印。借款人的信息一定要写清楚身份证号,并要在书写借条时要求借款人提供原件进行核对。
2、借款发生的日期—定要写清楚,最好精确到日,可以在借条中约定还款日期,未约定还款日期的,借款人可随时主张返还,约定了还款日的,需在还款日届满时,方可要求返还。还款日届满仍未返还的,出借人应在三年内起诉,逾期可能丧失胜诉权。
3、借款金额要同时用阿拉伯数字和中文大写,并写清币种,如“人民币100000.00元整(人民币拾万元整)”防止持有借条的人篡改。
4、款项的交付尽量选择银行转账的方式,可以在借条中明确对方收取款项的账号和转账日期。对于转账,可以备注借款的用途。如金额较小,现金交付时应在借条中注明双方的借款是通过现金交付的。无论哪种方式,都要求由借款人书另外书写已经收到款项的收据。借条只能证明双方之间有借贷合同关系,不足以证明借款人已经履行了交付款项的义务。
5、如果借款人是已婚的,最好取得配偶的签名,对于债权人而言更有保障,以避免一方以不知情为由拒绝承担还款义务或是在法院执行,一方将财产转移给配偶导致无法偿还。
6、借条出具后,应同时收取借款人亲笔签名的身份证复印件和结婚证复印件。
7、如果金额较大,可以请律师或第三方见证,并签名。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一十条【合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补救措施】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相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借条几年内有法律效力

一般来说借条没有年限限制,但是借条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时间受我国法律中关于诉讼时效的限制。我国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而诉讼时效中止的情形有:①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②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③权利人提...查看全文

写了借条几年内有法律效力?

借条的有效期与还款时间有关,如果借条中约定了还款时间,有效期为3年;如果没有约定还款时间,有效期最长为20年。超过有效期后,贷款人丧失的只是胜诉权,而不是实体权利。在超过诉讼时效后,可以通过友好协商或发出催收通知重新确认债务,达成...查看全文

借条几年内法律有效

借条的有效期限也就是诉讼时效,其时间为三年。对此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本文关联的相...查看全文

借条法律效力几年

借条法律效力一般是三年。1.借款条的有效期要看借款条写内容,如果没有写明还款时间,诉讼时效是从出借人要求还款之日起算三年。2.借款条上写明还款时间的,则从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算两年。3.借款条上没...查看全文

收条几年内有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 收条的诉讼时效与民间借贷的诉讼时效一样要看是否约定了还款时间,如果写明了还款日期,那么诉讼时效就从还款日期的次日起计算3年。如果没有约定归还时间,则最长诉讼时效为20年。收条只要是出于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没有无效的法...查看全文

欠条几年内有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关于借条的有效期问题,需要区分是否写了还款期限,如果写了划款期限的,还款期限届满后三年内是诉讼时效期,如果这三年内没有进行主张,就失效了。没有约定还款期限的,你随时可以要求还款,但是最长不超过20年。...查看全文

欠条几年内有法律效力?

律师分析: 关于借条的有效期问题,需要区分是否写了还款期限,如果写了划款期限的,还款期限届满后三年内是诉讼时效期,如果这三年内没有进行主张,就失效了。没有约定还款期限的,你随时可以要求还款,但是最长不超过20年。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欠条几年内的法律效力

所谓欠条在法律上的有效期实际上就是指的欠条诉讼时效,一般来说是三年。(一)、如果欠条上明确有还款日期的,诉讼时效就从双方约定的到期还款日开始计算,一般来说是三年。(二)、如果欠条没约定有还款日,那债权人都可...查看全文

婚内借条有法律效力吗

夫妻婚内借条具有法律效力,夫妻婚姻存续期间,婚内夫妻借条视为对夫妻共同财产的约定,符合法律规定,具有法律效力。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查看全文

婚内借条是有法律效力吗

婚内借条是否有效,取决于夫妻间是否有共同财产概念。如果没有,双方是独立经济个体,借条有效。...查看全文

具有法律效力的借条内容

具有法律利益的借据内容如下:1。明确借款人和贷款人的法定全名;2、明确贷款金额,包括大写和小写金额;3、明确贷款期限,包括贷款的起止日期和明确的贷款期限;4、还款的具体日期和日期应明...查看全文

婚内借条是有法律效力吗?

法律分析: 婚内借条有法律效力。法律规定,夫妻之间订立借款协议,以夫妻共同财产出借给一方从事个人经营活动或用于其他个人事务的,应视为双方约定处分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离婚时可按照借款协议的约定处理。 法律依据: 《民法典》 第一千零...查看全文

婚内借条是否有法律效力

婚内借条是否有效,首先应当看借条是否是夫妻间真实的意思表示。夫妻关系成立之后的所有财产都是共同财产,债务也是共同承担的,不过在我国是可以进行婚前财产约定的;如果双方在结婚之前就已经约定了在结婚之后双方的经济...查看全文

婚内借条是有法律效力吗

法律分析:《民法典》规定婚内借条是有法律效力。只要不是虚构的债权债务即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双方可以约定财产分别所有制,或者是签订财产协议,可以在离婚时减少纠纷。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_x00...查看全文

几年后的借条是否还有法律效力?

借条在几年后失去诉讼时效,但法律效力仍存在;借条应包含借款人和放款人的全名、借款金额、借款期限、还款日期、利息、签字等要素。借条在借款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保护借款人的权益,提供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私人借条的法律效力是几年

私人借款借条具体几年有效,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1、欠条上约定的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3年有效;2、有约定个人借据偿还期的,诉讼时效按照约定的到期日计算;3、3年间如有相对主张权利的行为,应有证据...查看全文

欠条几年内法律有效期

欠条几年有效 欠条是当事人双方在经济往来中以某种经济结算的方式产生的一种债务关系,比如买卖、损害赔偿、劳务等形成的欠款,欠款人向债权人出具的一种结算事实依据。法律规定欠条的法定诉讼时效期限是3年。已注明履行清偿欠款日期的欠条诉讼...查看全文

借条几年内是否有效?

借条的有效期限也就是诉讼时效,其时间为三年。对此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借条一般几年内法律有效,...查看全文

婚内借条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婚内夫妻之间的借条具有法律效力,首先相关法律明确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可以实行财产分别制,可以拥有个人专属的财产;其次,我国法律并不禁止有夫妻身份的自然人作为借款合同的主体。所以,夫妻之间可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一、...查看全文

婚内借条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如果婚内借条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是双方自愿签订的,而且内容合法,没有违法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情况,则婚内借条就是有法律效力的。反之不符合上述条件婚内借条就是没有法律效力的。 婚内的借条有法律效力吗? 婚内借条是否有效,首先应当看...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杨岚

北京市-北京市-海淀区

专职律师劳动纠纷、劳动纠纷

已服务43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