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使探望权有哪些注意事项

律师回答

1、探望两周岁以下的子女,应多考虑直接抚养子女一方的工作、住所、生活情况,主要以该方的方便为原则,探望时间不宜过长,探望次数不宜过多。探望方式上以双方在场较好,如探望一方要求带子女外出、脱离对方,应事先经书面确定或取得对方书面同意。2、探望两周岁以上十周岁以下的子女,应多考虑子女的日常起居、生活习惯、学习时间,结合双方的住所地,以选择子女所在地或幼儿园、学校或公共游玩场所为探望地,探视时间应适当加长,探视次数应较两周岁以下的加多,探望方式上可适当允许带子女外出,但不宜时间过长,地点过远。3、探望十周岁以上的子女,应充分尊重子女的意见,并考虑子女的生活、学习时间安排,考虑双方的住所地,选择适宜的地点,探视时间和次数以及是否允许带子女外出应以子女意见为主,并可以考虑在寒、暑假加长、加多探视时间及次数。

离婚后探望权有限制吗

1、离婚后探望权一般是没有限制的,除非是探视权人探望子女的行为,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2、法律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方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法院判决。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婚前同居有哪些注意事项

一、 同居期间财产混同或赠与,我们通过大数据了解到,现代男女在结婚前有很多会尝试婚前同居的行为,很多年轻人在结婚之前共同买受房屋,或者一方买受房屋登记在双方名下或共同名下,造成财产混同,一旦结束同居关系或者分手,因财产已经混同造成双方矛盾加剧甚至陷入诉讼,这是不明智的,建议在同居期间若因共同所需产生大额支出可以AA制,尽量避免大额财产赠与,如需赠与,请提前咨询律师妥善处理,防范风险。二、同居期间的子女抚养,同居男女双方不具有夫妻的身份关系,所生子女为非婚生子女,但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在法律地位上完全平等,双方均有抚养义务。

分居协议有哪些注意事项

1、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尤其要说明在分居期间,夫妻双方不再有义务与其丈夫或妻子同居。  2、协议中要说明子女有谁抚养,抚养费如何承担以及探望权如何行使?  3、可以对分居期间的财产进行约定,如无约定或无法达成协议,则仍视为夫妻共同财产。双方若同意,可以在协议中规定分居期间双方不再互相享有家事代理权(但无法对抗善意第三人),如果一方违反则要赔偿另一方的损失。双方若同意,可以约定分居期间因为一方而产生的债务一律视为个人债务(同样无法对抗善意第三人),一方如果违反要赔偿另一方的损失。  4、分居的期限,应以三个月至两年为限,期限届满,如一方当事人依然认为感情无法复合而要求离婚的,可协议离婚或持该协议向法院起诉离婚。  5、分居的终止。协议分居可基于当事人双方的协议而终止,但应当制作终止分居的书面协议,或办理终止分居的公证。

军婚离婚注意事项有哪些

我国《民法典》有规定,现役军人的配偶在提出离婚的要求时必须要征得军人的同意。但是如果在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的情况下可以例外。其中婚姻中的重大过错大致包括一下几种:1、对原告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2、犯有重婚或者婚外恋、婚外性行为;3、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并且经家人屡次劝说仍不予悔改。《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一条【军婚的保护】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应当征得军人同意,但是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的除外。

离婚撤诉注意事项有哪些

离婚撤诉的注意事项:1,申请撤诉必须在宣判以前提出,人民法院一旦裁定准予撤诉,则不再继续行使审判权,诉讼即告终结;2,原告撤诉的离婚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6个月内又起诉,人民法院不会再受理。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行使探望权有哪些注意事项

法律分析:行使探望权的注意事项:要按照双方协议的方式或者法院的判决行使。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查看全文

行使探望权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法律分析:行使探望权的注意事项如下: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探望权如何行使有哪些注意事项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行使探望权注意事项如下:1、在不影响孩子正常生活、学习的前提下,行使探望权;2、离婚后,双方都有可能组成新的家庭。因此,行使探望权不应影响对方的正常生活;3、法律规定的访问权主...查看全文

行使探望权注意事项

法律分析:行使探望权的注意事项有:_x000D_ 1、行使探望权的主体是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_x000D_ 2、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_x000D_ 3、行使探视权需要有利于子...查看全文

行使探望权的注意事项?

律师分析: 1、法律规定的探望权主体为"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未成年子女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不是法定主体。因此,为满足他们的亲情需要,在协议行使探望权时不妨约定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接送孩子。 2、行使探望权,应以不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查看全文

行使探望权的注意事项

法律分析:行使探望权的注意事项:_x000D_ 1、探望权的行使不宜过于频繁;_x000D_ 2、有不利探望的情形应当中止探望;_x000D_ 3、探望不得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学习;_x000D_ 4、可以请求一方协助行使探...查看全文

行使探望权的注意事项

法律解析: 1、法律规定的探望权主体为"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未成年子女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不是法定主体。因此,为满足他们的亲情需要,在协议行使探望权时不妨约定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接送孩子。 2、行使探望权,应以不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查看全文

行使探望权注意事项有什么

行使探望权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1、法律规定的探望权主体是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未成年子女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不是法定主体,因此,为了满足家庭需要,在协议行使探望权时,不妨约定祖父母和祖父母接送孩子;2、行使探...查看全文

行使探望权注意事项有什么

探望权的行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法律规定探望权主体,但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不在其范围内,因此在协议时可考虑约定其接送孩子;同时行使探望权时应以不影响儿童正常生活、学习为前提,也不应影响对方的正常生活。...查看全文

行使探望权注意事项是什么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行使探望权注意事项如下:1、在不影响孩子正常生活、学习的前提下,行使探望权;2、离婚后,双方都有可能组成新的家庭。因此,行使探望权不应影响对方的正常生活;3、法律规定的访问权主...查看全文

探望权履行时需注意哪些事项?

履行探望权的主旨是:探望权的行使方式和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则由法院判决;行使探望权要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可被法院中止,中止事由消失后应恢复探望。...查看全文

探望权的事务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行使探望权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1、法律规定的探望权主体是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未成年子女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不是法定主体,因此,为了满足家庭需要,在协议行使探望权时,不妨约定祖父母和祖父母接送孩子;2、行使探...查看全文

行驶探望权要注意的事项

法律分析: 在行使探望权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探望权的权利主体为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一方。 2、探望权是离婚后父亲或母亲对子女的一项法定权利。 3、探望权的行使必须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4、行使探望权,应以不影响孩...查看全文

行驶探望权要注意的事项?

律师分析: 探望权,又称探视权、会面交往权,是指夫妻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定期或不定期看望子女并与之交往的权利。所谓探望,包括见面,如直接见面或者短期的一起共同生活;也包括交往,如互通电话、一同游公园、赠送礼物等。设置探望权制...查看全文

探望权相关注意事项

履行探望权应注意子女年龄、生活习惯,双方住所地和子女意见,探望时间、次数、地点和方式的安排,离婚后探视权可协商协议,如无法协商可通过诉讼处理,拒不履行探望权可追究责任并采取强制措施,人民法院应做好思想工作。探望权制度相对原则性,具...查看全文

行使追索权有哪些注意事项?

律师分析: 一、追索权的行使必须在票据法规定的期限内,并且只有在获得拒绝证明时才能行使。银行承兑汇票到期被拒绝付款的,持票人可以行使追索权。 二、持票人行使追索权时,应当提供被拒绝承兑或者被拒绝付款的有关证明。持票人不能出示拒绝证...查看全文

行使抵押权注意事项有哪些

1、注意担保物权的存续期间。一般来说,债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但是担保物权在性质上属于物权,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因此民法典规定,担保权人可以在主债权诉讼时效结束后的3年内行使担保物权,该“3年”应为担保物权的法定存续期间,当事人...查看全文

行使追索权有哪些注意事项

法律分析:行使追索权有如下注意事项:_x000D_ 1、持票人为背书人的,对其后手无追索权,持票人为出票人的,对其前手无追索权;_x000D_ 2、追索权的行使必须在票据法规定的期限内;_x000D_ 3、行使追索权的其他...查看全文

行使解除权有哪些注意事项

行使解除权的注意事项:(1)解除权人应当明示的方法通知他方,该通知自到达对方当事人时生效;(2)解除权人应在法律规定的解除期限内行使解除权,否则该权利消灭。一、解除合同有什么期限限制吗?...查看全文

行使探望权应注意什么

行使探望权有一些注意事项是大家必须了解的,比如:1、探望两周岁以下的子女,应多考虑直接抚养子女一方的工作、住所、生活情况,主要以该方的方便为原则,探望时间不宜过长,探望次数不宜过多。探望方式上以双方在场较好,如探望一方...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