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望权相关注意事项

律师回答
摘要:履行探望权应注意子女年龄、生活习惯,双方住所地和子女意见,探望时间、次数、地点和方式的安排,离婚后探视权可协商协议,如无法协商可通过诉讼处理,拒不履行探望权可追究责任并采取强制措施,人民法院应做好思想工作。探望权制度相对原则性,具体内容需协商,理解不同易引发矛盾。
一、履行探望权应注意哪些问题
1、探望两周岁以下的子女,应多考虑直接抚养子女一方的工作、住所、生活情况,主要以该方的方便为原则,探望时间不宜过长,探望次数不宜过多。探望方式上以双方在场较好,如探望一方要求带子女外出、脱离对方,应事先经书面确定或取得对方书面同意。
2、探望两周岁以上八周岁以下的子女,应多考虑子女的日常起居、生活习惯、学习时间,结合双方的住所地,以选择子女所在地或幼儿园、学校或公共游玩场所为探望地,探视时间应适当加长,探视次数应较两周岁以下的加多,探望方式上可适当允许带子女外出,但不宜时间过长,地点过远。
3、探望八周岁以上的子女,应充分尊重子女的意见,并考虑子女的生活、学习时间安排,考虑双方的住所地,选择适宜的地点,探视时间和次数以及是否允许带子女外出应以子女意见为主,并可以考虑在寒、暑假加长、加多探视时间及次数。
二、离婚后孩子的探视权怎样行使?
依照协议优先的准则,爸爸妈妈应该本着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成长的准则,依据夫妻两边的实际情况,确认具体的探望时刻和方法。可是,在实际生活中,因为夫妻是因为感情破裂而导致离婚,在洽谈时会过多考虑自己的利益,有些甚至直接回绝就探望的有关问题进行洽谈。这时,探望权人就只能经过诉讼的方法处理了。
直接抚育子女的一方拒不履行有关探望权的收效判定或调解书,另一方恳求强制履行的,人民法院应对不履行责任的一方进行教育,责令其履行责任。经责令后仍不履行责任的,可采纳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另一方也能够申诉恳求改变抚育联系。
关于子女不接受探望的,人民法院应做好恳求人的思想工作,待子女消除顾忌后再履行。制止对子女的人身进行强制履行。
探望权基于血缘关系产生,往往要更多地考虑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关系,不宜作过多干预,因此我国探望权制度只有相对原则性的规定。因法律对探望权具体包含哪些内容没有十分明确具体的规定,当事人在协商探望权时往往对权利界限、范围等出现不同理解,比如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是否可以和子女短暂居住,一方携带子女外出时另一方是否可以在场等,因理解不同,易激发矛盾。
延伸阅读
结语:在履行探望权时,应充分考虑子女的年龄、生活习惯和学习时间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探望地点和时间。双方应协商确定探望方式,尊重子女的意见。如遇到对方拒绝履行探望权,可通过诉讼方式解决。法院会进行教育和强制履行,同时也应做好与子女的思想工作。探望权的具体内容在法律上并没有明确规定,因此在协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理解,需要双方进行沟通和妥协,避免冲突的发生。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二章 家庭保护 第二十四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婚时,应当妥善处理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教育、探望、财产等事宜,听取有表达意愿能力未成年人的意见。不得以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等方式争夺抚养权。
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婚后,不直接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一方应当依照协议、人民法院判决或者调解确定的时间和方式,在不影响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的情况下探望未成年子女,直接抚养的一方应当配合,但被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权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五条 禁止对老年人实施家庭暴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一条 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护。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老年人离婚、再婚及婚后的生活。
赡养人的赡养义务不因老年人的婚姻关系变化而消除。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行使探望权注意事项

法律分析:行使探望权的注意事项有:_x000D_ 1、行使探望权的主体是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_x000D_ 2、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_x000D_ 3、行使探视权需要有利于子...查看全文

行使探望权的注意事项?

律师分析: 1、法律规定的探望权主体为"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未成年子女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不是法定主体。因此,为满足他们的亲情需要,在协议行使探望权时不妨约定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接送孩子。 2、行使探望权,应以不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查看全文

行使探望权的注意事项

法律分析:行使探望权的注意事项:_x000D_ 1、探望权的行使不宜过于频繁;_x000D_ 2、有不利探望的情形应当中止探望;_x000D_ 3、探望不得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学习;_x000D_ 4、可以请求一方协助行使探...查看全文

行使探望权的注意事项

法律解析: 1、法律规定的探望权主体为"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未成年子女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不是法定主体。因此,为满足他们的亲情需要,在协议行使探望权时不妨约定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接送孩子。 2、行使探望权,应以不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查看全文

行驶探望权要注意的事项

法律分析: 在行使探望权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探望权的权利主体为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一方。 2、探望权是离婚后父亲或母亲对子女的一项法定权利。 3、探望权的行使必须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4、行使探望权,应以不影响孩...查看全文

行驶探望权要注意的事项?

律师分析: 探望权,又称探视权、会面交往权,是指夫妻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定期或不定期看望子女并与之交往的权利。所谓探望,包括见面,如直接见面或者短期的一起共同生活;也包括交往,如互通电话、一同游公园、赠送礼物等。设置探望权制...查看全文

行使探望权有哪些注意事项

1、探望两周岁以下的子女,应多考虑直接抚养子女一方的工作、住所、生活情况,主要以该方的方便为原则,探望时间不宜过长,探望次数不宜过多。探望方式上以双方在场较好,如探望一方要求带子女外出、脱离对方,应事先经书面确定或取得对方书面同意...查看全文

行使探望权注意事项有什么

行使探望权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1、法律规定的探望权主体是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未成年子女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不是法定主体,因此,为了满足家庭需要,在协议行使探望权时,不妨约定祖父母和祖父母接送孩子;2、行使探...查看全文

行使探望权注意事项有什么

探望权的行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法律规定探望权主体,但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不在其范围内,因此在协议时可考虑约定其接送孩子;同时行使探望权时应以不影响儿童正常生活、学习为前提,也不应影响对方的正常生活。...查看全文

行使探望权注意事项是什么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行使探望权注意事项如下:1、在不影响孩子正常生活、学习的前提下,行使探望权;2、离婚后,双方都有可能组成新的家庭。因此,行使探望权不应影响对方的正常生活;3、法律规定的访问权主...查看全文

行使探望权有哪些注意事项

法律分析:行使探望权的注意事项:要按照双方协议的方式或者法院的判决行使。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查看全文

探望权的事务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行使探望权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1、法律规定的探望权主体是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未成年子女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不是法定主体,因此,为了满足家庭需要,在协议行使探望权时,不妨约定祖父母和祖父母接送孩子;2、行使探...查看全文

监督权相关注意事项

公民行使监督权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且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正确行使;不得捏造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贴大字报、聚众闹事,应及时举报违法犯罪行为。...查看全文

行使探望权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法律分析:行使探望权的注意事项如下: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探望权履行时需注意哪些事项?

履行探望权的主旨是:探望权的行使方式和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则由法院判决;行使探望权要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可被法院中止,中止事由消失后应恢复探望。...查看全文

探望权如何行使有哪些注意事项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行使探望权注意事项如下:1、在不影响孩子正常生活、学习的前提下,行使探望权;2、离婚后,双方都有可能组成新的家庭。因此,行使探望权不应影响对方的正常生活;3、法律规定的访问权主...查看全文

缓刑相关事项注意事项

缓刑是对犯罪分子暂不执行刑罚的制度,要求犯人在考验期内遵守法律、定期报告活动情况、遵守会客规定,并需获得批准才能离开所居住地。缓刑适用于3年以下有期徒刑,但不适用于死刑、无期徒刑等严重罪行。如果犯人在缓刑期间再次犯罪,将执行原判并...查看全文

探望权相关的问题

探望权相关的问题有:1.探望权主体范围探望权的主体范围不应局限于父母,其他家庭成员只要履行了自已的义务也有探望的权利。2.探望权行使方式及时间探望权行使方式及时间可首先由当事人自行协...查看全文

结婚相关注意事项

法律分析:结婚相关注意事项:婚姻登记的双方需要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办理。目前为止,进行结婚登记时男女双方必须全部到场才可以办理,只有一方是不能进行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结婚后的男女,女方可以成为男方的家庭成员,男方...查看全文

结婚相关注意事项?

律师分析: 结婚相关注意事项: 婚姻登记的双方需要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办理。目前为止,进行结婚登记时男女双方必须全部到场才可以办理,只有一方是不能进行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结婚后的男女,女方可以成为男方的家庭成员,男方也可以成为女...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