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游戏充值如何维权?

律师回答
摘要:未成年游戏充值打12315投诉是有用的,应当由法定代理人亲自代理或事后追认。12315投诉受理情况包括不属市场监管部门职责、已有其他机构处理、非消费者权益争议等。投诉方法为登陆12315网上投诉,选择工商部门,填写投诉表格并记住编号。投诉单相当于派工单,可要求12315处理请求,如遇工作人员不处理,可凭单投诉12315。
未成年游戏充值打12315投诉是有用的。未成年人属于无/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网络游戏充钱,与其年龄、智力不相符,应当由法定代理人亲自代理,或进行事后追认,才发生法律效力。
12315有以下情况不予以受理:
1、投诉事项不属于市场监管部门职责,或者本行政机关不具有处理权限的;
2、法院、仲裁机构、市场监管部门或者其他行政机关、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已经受理或者处理过同一消费者权益争议的;
3、不是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或者不能证明与被投诉人之间存在消费者权益争议的;
4、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投诉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权益受到被投诉人侵害之日起超过三年的;
5、未提供《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第九条第一款和第十条规定的材料的;
6、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不予受理的其他情形。
投诉方法:
1、登陆浏览器--登陆12315网上投诉。
2、可以看到,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消费者协会、一种是工商部门。建议选择由工商部门来处理。
3、可以选择“投诉”或者“举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这里我们点击投诉---填写投诉表格。
4、这时会需要我们填写投诉单或者举报单。据实填写就行。一定要记住的是,填写完成后拍照或者截屏。
5、填写完成后会出现编号,这个一定要记住。
6、网上填写的投诉单,相当于派工单,凭借这个可以要求12315部门处理你的请求。如果在有些地方,一些工作人员拒不处理,凭此单可以投诉12315。
延伸阅读
结语:通过12315投诉平台进行未成年游戏充值问题的投诉是有效的。根据相关规定,未成年人在网络游戏充值方面需要由法定代理人代理或事后追认才具有法律效力。然而,投诉时需要注意以下情况:1.投诉事项不属于市场监管部门职责或本行政机关无处理权限;2.已有其他机构受理或处理过相同消费者权益争议;3.投诉不涉及生活消费或无法证明与被投诉人存在消费者权益争议;4.投诉人权益受侵害超过三年;5.未提供相关材料;6.其他法律规定不予受理的情形。投诉方法为登录12315网上投诉平台,选择工商部门进行投诉,填写投诉表格并保存相关编号。如遇到工作人员不处理问题,可凭借投诉单投诉12315部门。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十七条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
第十八条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未成年游戏充值如何追回

一、孩子未成年玩游戏扣钱了怎么追回 1、未成年人玩游戏扣钱,钱可以追回来。未成年人玩游戏手机扣费由法定代理人向游戏平台申请全额退还。未成年孩子进行的游戏充值行为无效,必须是法定代理人也就是父母代孩子来做这事才有效。 2、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未成年人游戏充值报警

法律分析:未成的具给游戏充值产生纠纷的,是属于民事纠纷,所以不能报警处理的,而家长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要回充值的钱。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十九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查看全文

未成年人游戏充值退款

退款方法及未成年人充值的举证责任:游戏客服退款需填写申请并进行身份验证,退款有全额和三个月内消费两种选择;全额退款需通过家长服务平台,但账号将被封10年。退款审核大约需10天。未成年人充值的举证责任:实名注册为未成年人,则充值行为...查看全文

民法典未成年充值游戏如何追回

 八岁以上未成年人的大额充值,需要经过家长的同意或者追认后才能发生效力,家长不同意或不予追认的,该行为无效,家长可以向游戏平台主张返还充值金额。八岁以下的的未成年人,其充值游戏的行为是无效的,家长可以游戏平台主张返还。 未成年人充...查看全文

未成年游戏充值不退钱如何举报

未成年充值退款投诉工信部门。未成年人用大人的钱充游戏,如果未成年人未满八岁,则未成年人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无效的,可以要求返还。如果未成年人已满八岁,就需要看具体的金额。如果金额在其可以支配的合理范围内,则属于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家长...查看全文

未成年人充值游戏退钱问题

如何处理未成年人充值引发的财产损失?通过联系官方客服或拨打腾讯未成年人保护热线,提供相关证据并协商退还部分金额,一般能够解决问题。若无法达成共识,可向充值平台或游戏公司反馈情况,并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同时,关注腾讯客服微信公...查看全文

未成年人游戏充值能否退款?

未成年人游戏充值退款要求及证据。未成年人充值游戏可要求退还,需提供扣款截屏、出生证明、监护人合照、户口本身份证等证据。不满8周岁的充值属无效行为,可要求退还。8-18周岁充值金额与年龄、智力相适应的不能退,不相适应的可要求退还。先...查看全文

未成年人游戏充值退款问题

未成年充值退款投诉工信部门,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和金额判断其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性。如果未成年人未满八岁,可以要求返还;如果已满八岁且金额在合理范围内,家长无权要求返还。保护未成年人的措施包括特殊保护、尊重人格尊严、保护隐私权和个人信...查看全文

未成年人游戏充值退费规定

国家规定,对于未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进行游戏充值或其他不合理消费,可以全额退款。但如果是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则需要根据其年龄、智力等因素来确定是否可以要求退还,不能要求全额退款。若未成年人充值退款,需要提供扣款截屏、未成年人出生证...查看全文

未成年人游戏充值怎么追回

法律分析:首先,当发现自己的房屋出现裂缝时,应当请专业部门进行鉴定。其次,根据鉴定的结果找准自己的请求权,是要求修复还是退房。退房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中的一个:一是房屋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二是因房屋质量问题严重影响正常居住使用。法...查看全文

未成年人充值游戏能否报警?

未成年充值游戏可报警,根据《人民警察法》规定,警察应立即救助受侵害的未成年人,并及时查处报警案件。根据《民法典》第19条,未成年人需由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同意追认民事法律行为,但独立实施纯获利益或适应其年龄智力的行为可追回,合同行为需...查看全文

未成年人充值游戏能否退款?

未满十八岁充值游戏可通过法律退款,可与游戏公司协商退款,如不同意可起诉或报警;未成年充值游戏可全额退款,需证明充值者为未成年,可咨询未成年人保护热线;投诉退款可联系官网、腾讯未成年人保护热线或充值平台,协商退还部分或通过法律手段维...查看全文

未成年充值游戏法院起诉?

律师分析: 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无论用多少钱充值游戏都属于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可以要求退还。8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充值金额和自己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不能要求退还,不相适应的可以要求退还。想要追回充值的钱需要先联系游戏公司...查看全文

未成年充值游戏怎么起诉

法律分析:一、未成年充值游戏怎么起诉未成年玩游戏的钱要追回来可以通过协商、仲裁或者诉讼等方式,因为未成年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所以其做出的民事法律行为可能无效,可以联系游戏的客服说明情况申请退款。二、有的...查看全文

未成年游戏充值怎么追回

法律分析:未成年玩游戏充钱可通过以下方式要回来: 1、如果属于可以退的情形,可以先联系游戏公司、直播平台的客服请求退回; 2、如果不能解决的话,可以以对方为被告向法院提起请求确认充值游戏、打赏主播的行为无效或效力待定的诉讼,提起本...查看全文

未成年游戏充值找什么部门

法律分析:这个钱能否返还回来还要看具体情况。如果未成年人是用自己的手机和账号充值的钱,那一般是可以要回来的。如果是未成年人利用父母的手机和账号充的值,这个钱具体能否返还回来还要看和游戏商的沟通。由于太多未成年人给游戏充值,...查看全文

未成年玩游戏充值怎么追回?

律师解答: 未成年人在游戏中充值而引发的争议已经屡见不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未成年人在游戏中充值所形成的合同无效,即未成年人对于虚拟物品的花费应该得到保护。针对这一情况,游戏平台应当承担追回义务。因此,未成年人及...查看全文

未成年玩游戏充值怎么追回

律师分析: 未成年人在游戏中充值而引发的争议已经屡见不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未成年人在游戏中充值所形成的合同无效,即未成年人对于虚拟物品的花费应该得到保护。针对这一情况,游戏平台应当承担追回义务。因此,未成年人及...查看全文

未成年游戏充值找什么部门

法律分析:这个钱能否返还回来还要看具体情况。如果未成年人是用自己的手机和账号充值的钱,那一般是可以要回来的。如果是未成年人利用父母的手机和账号充的值,这个钱具体能否返还回来还要看和游戏商的沟通。由于太多未成年人给游戏充值,...查看全文

未成年玩游戏充值怎么追回

一、孩子未成年玩游戏扣钱了怎么追回 1、未成年人玩游戏扣钱,钱可以追回来。未成年人玩游戏手机扣费由法定代理人向游戏平台申请全额退还。未成年孩子进行的游戏充值行为无效,必须是法定代理人也就是父母代孩子来做这事才有效。 2、法律依据:...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