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法律后果的概念及其与刑罚的关系

律师回答
摘要:刑事处罚和刑事处分在通俗上是相同的,但严格来说,刑事处罚是指按照刑法定罪量刑,而刑事处分则包括刑事程序的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事处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同时附加刑也可以独立适用。
二者在通俗上来说是一样的,但是严格意义上来说,刑事处罚是狭义的,指按照刑法定罪量刑。而刑事处分是广义的,包括刑事程序的处理。刑事处罚是指违反刑法,应当受到的刑法制裁,简称刑罚。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事处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两部分。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此外还有适用于犯罪的外国人的驱逐出境。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十二条【主刑和附加刑】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第三十三条【主刑种类】主刑的种类如下:
(一)管制;
(二)拘役;
(三)有期徒刑;
(四)无期徒刑;
(五)死刑。
第三十四条【附加刑种类】附加刑的种类如下:
(一)罚金;
(二)剥夺政治权利;
(三)没收财产。
附加刑也可以独立适用。
延伸阅读
刑事法律后果与刑罚的法律关系探析
刑事法律后果是指在刑事犯罪行为发生后,根据法律规定所产生的结果。刑罚则是作为一种刑事法律后果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是对犯罪行为的惩罚措施。刑事法律后果的概念包括了刑罚以外的其他后果,如经济赔偿、社会制裁等。刑事法律后果与刑罚之间存在着紧密的法律关系。刑罚作为刑事法律后果的主要形式,是对犯罪行为的法律惩处,具有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同时,刑事法律后果的确定也会影响刑罚的适用,法律对不同犯罪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定刑,以确保刑罚的公正与合理。因此,刑事法律后果与刑罚之间密切相关,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刑事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语:刑事处罚和刑事处分在通俗上看起来相同,但严格来说,刑事处罚是指按照刑法定罪量刑,而刑事处分是广义的,包括刑事程序的处理。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刑事处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刑事法律后果是刑事犯罪行为产生的结果,其中刑罚作为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对犯罪行为进行惩罚。刑事法律后果与刑罚密切相关,共同构成了刑事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五章 证 据 第七十五条 对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因在侦查过程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公安机关应当采取以下一项或者多项保护措施:
(一)不公开真实姓名、住址、通讯方式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
(二)禁止特定的人员接触被保护人;
(三)对被保护人的人身和住宅采取专门性保护措施;
(四)将被保护人带到安全场所保护;
(五)变更被保护人的住所和姓名;
(六)其他必要的保护措施。
证人、鉴定人、被害人认为因在侦查过程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向公安机关请求予以保护,公安机关经审查认为符合前款规定的条件,确有必要采取保护措施的,应当采取上述一项或者多项保护措施。
公安机关依法采取保护措施,可以要求有关单位和个人配合。
案件移送审查起诉时,应当将采取保护措施的相关情况一并移交人民检察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第二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及其相关法律原则

刑事法律关系是国家与犯罪人之间因犯罪行为而产生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包括国家对犯罪人的刑罚权和义务,以及犯罪人接受刑罚的义务和不受“法外用刑”的权利。...查看全文

刑事拘留的概念以及与刑罚的关系

刑事拘留是公安机关对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采取的紧急关押措施,适用于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情况。被刑事拘留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判刑。...查看全文

刑法中的结果犯概念及其特点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在特定的刑法条款下,犯罪行为导致了加重的结果,包括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抢劫致人死亡、强奸致人死亡、非法行医致人死亡、非法进行节育手术致人死亡、非法拘禁致人死亡和虐待罪。这些加重结果是基于基本犯罪行为的实施,并且基本犯...查看全文

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及特征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等,以户为单位的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人合伙组织或非法人组织也被视为民事主体。国家是特殊的民事主体。...查看全文

预查封的概念及其法律效果

预查封是指人民法院对尚未登记的产权进行限制性登记,其效力等同于正式查封。预查封的主要对象包括尚未出售的商品房、已办理房屋权属初始登记的房屋以及办理了预售合同登记备案手续或预告登记的房屋。预查封的效力在预查封期限届满之日消失。相关法...查看全文

刑事处罚与刑事处分的概念及区别

行政机关公务员的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而刑事处罚则包括拘役、管制、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款、剥夺政治权利等。...查看全文

刑法溯及力的概念及其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溯及力规定: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行为,根据当时的法律认定是否犯罪,适用相应法律;若最新刑法认定为犯罪且追诉时效未过,则按最新刑法追究刑责;若最新刑法不认定为犯罪或刑罚较轻,则适用最新刑法。...查看全文

刑法溯及力的概念及其理解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溯及既往通常指的是在新的法律颁布后,对旧的行为仍然具有适用性的情况。该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相关...查看全文

受理的概念及法律后果

(一)受理的概念受理是指人民法院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起诉进行审查后,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的条件决定立案审理,从而引起诉讼程序开始的诉讼行为。起诉和受理是两种不同性质却又密切联系的诉讼行为,前者是原告的诉讼行为...查看全文

刑罚的概念及其特征是怎样的

法律分析:根据法律规定,刑罚的概念是指行为人因为违反刑法规范而受到国家机关实行的法定的强制处分。特征主要是:权威性、法定性、特定性、强制性。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根据犯罪的具体情节来量刑。法律依据:《《中华...查看全文

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

民事法律关系,指根据民事法律规范确立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是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人在社会生活中必然会结成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这些社     &...查看全文

抵押权的基本概念及其与担保的关系

抵押权成立与生效的区别在于抵押权在抵押合同订立时成立,但在抵押物登记时才生效,并具有登记和公示的效力;而抵押权未经登记则无法对抗善意第三人。留置权与抵押权和质押权的区别在于留置权是法定的,实行留置权需要经过特定程序,而抵押权和质押...查看全文

拘役的概念及其涵盖的刑罚类型

拘役是一种介于管制和有期徒刑之间的刑罚方法,适用广泛。拘役剥夺犯罪人自由并实行教育劳动改造,刑期较短,判决执行前羁押时间可折抵刑期。拘役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犯罪人每月可回家一至两天,参加劳动可获得报酬。拘役适用对象有严格要求,刑期...查看全文

失火罪的概念及其量刑

法律分析:失火罪是指行为人出于过失,而实施了放火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失火罪的量刑是一般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_...查看全文

诈骗18000的概念及其量刑方法

《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了诈骗金额的划分标准,规定了不同金额的刑事处罚,包括罚金、管制、拘役和有期徒刑等。此外,对于特别严重的诈骗行为,还设定了重处情形,对首要分子、惯犯、诈骗法人...查看全文

缓刑的概念以及相关法律规定

缓刑是一种刑罚执行制度,指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罪犯,在一定期限内附条件地不执行所判刑罚。缓刑的适用条件包括: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查看全文

关联关系的概念及其在公司法中的规定

关联担保在公司经营中常见,但存在风险。《公司法》对关联关系定义抽象,难以判断。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关联企业包括资金、经营、购销等方面的拥有或控制关系,同为第三者所拥有或控制,以及利益上的相关联。关联企业可表现为出...查看全文

法律行为与准法律行为概念及关系

法律行为与准法律行为的联系是:都是当事人的表示行为,都需要当事人的主动意思表示才具有法律后果。区别在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效果由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内容发生,而准法律行为的效果由法律直接规定而发生。...查看全文

单位犯罪的概念及其刑罚是什么?

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组织实施的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单位非法成立不构成单位犯罪,而单位犯罪是指成立后刑法禁止的犯罪行为。单位涉嫌诈骗时,应当对参与诈骗的自然人按照诈骗罪来处罚,而不是成立单位诈骗...查看全文

法律概念及其应用

代理行为的有效性取决于被代理人的追认,超越代理权或代理权终止后的无权代理行为需经追认方能有效。然而,在相对人有理由相信代理人有代理权的情况下,表见代理是有效的。...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