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理的概念及法律后果

律师回答

(一)受理的概念
受理是指人民法院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起诉进行审查后,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的条件决定立案审理,从而引起诉讼程序开始的诉讼行为。起诉和受理是两种不同性质却又密切联系的诉讼行为,前者是原告的诉讼行为,是受理的前提;后者是人民法院的诉讼行为,是起诉的结果。任何一个诉讼程序的开始,都是这两个诉讼行为的结合。没有原告的起诉行为,也就没有人民法院的受理行为。但是,受理并不是起诉的惟一结果,是否决定受理,是人民法院行使国家审判权对起诉行为进行审查而单方面得出的结论。
(二)对起诉的审查
人民法院在接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起诉状后,应当组成合议庭,对起诉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审查,并根据审查结果做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裁定。通过对起诉的审查,人民法院可以查明当事人的起诉是否符合法定条件,及时发现和制止滥用诉权的情况,从而保证当事人正确行使诉权,保证人民法院正确行使审判权,因此,审查起诉是受理的重要一环。
(三)法律后果
1、受诉人民法院对该具体案件行使审判权和承担审判职责
2、排斥其他人民法院对该案的管辖权
3、双方当事人取得相应的诉讼地位
4、诉讼时效中断
基本内容
1.商标局收到注册申请件后,首先进行形式审查。形式审查主要分三个部分:申请书件的审查(文件是否齐全、填写是否规范、签字/印章是否缺少)、对商标图样规格、清晰程序及必要的说明的审查、分类审查(对填报的商品/服务项目的审查)。在形式审查过程中,商标局主要发出三种通知书:〈受理通知书〉、〈补正通知书〉与〈不予受理通知书〉。
2.经审查认为审查手续齐备并按照规定填写申请文件的,予以受理,确认申请日期、申请号,并发给〈受理通知书〉。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预查封的概念及其法律效果

预查封是指人民法院对尚未登记的产权进行限制性登记,其效力等同于正式查封。预查封的主要对象包括尚未出售的商品房、已办理房屋权属初始登记的房屋以及办理了预售合同登记备案手续或预告登记的房屋。预查封的效力在预查封期限届满之日消失。相关法...查看全文

概念、法律效果及区别分析

合同终止与合同解除的区别:合同终止只对未来产生效力,无法恢复原状;合同解除对已履行的合同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可恢复原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债权债务终止的情形包括履行、抵销、提存、免除、合并和其他法律规定或约定的情形。债...查看全文

刑事法律后果的概念及其与刑罚的关系

刑事处罚和刑事处分在通俗上是相同的,但严格来说,刑事处罚是指按照刑法定罪量刑,而刑事处分则包括刑事程序的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事处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查看全文

概念及法律适用"

表见代理是指行为人在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合同,但行为人有足够的行为外观使相对人相信其有代理权,该代理行为即有效,被代理人要对合同负责。表见代理是一种无权代理,但被代理人的过错导致行为人获得代理权的...查看全文

法律概念及其应用

代理行为的有效性取决于被代理人的追认,超越代理权或代理权终止后的无权代理行为需经追认方能有效。然而,在相对人有理由相信代理人有代理权的情况下,表见代理是有效的。...查看全文

法律概念及其含义

非正当防卫的主要情形包括防卫过当和防卫挑拨。防卫过当是指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行为。防卫挑拨是指故意挑逗对方进行不法侵害,然后以此为借口加害于对方。非正当防卫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查看全文

概念解释及法律规定

自然人股东是指具有公民身份的个人投资者,通过工商局注册并进行股权登记后成为股份制企业的出资人。根据《公司法》和《民法典》的规定,自然人股东享有投资收益、参与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并在民事上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查看全文

法律概念及其重要性

达到一定年龄并具备正常的生理和智力发展后,一个人就能够识别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具有相应的刑事责任能力。具备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必须年满16周岁。尿毒症患者犯罪时需要承担责任。对于精神病人犯罪,要根据情况区分情况处理,精神病患者实...查看全文

法律概念及实践指南

监护权和抚养权之间的区别可以简单概括为:虽然拥有孩子的监护权意味着拥有孩子的抚养权,但拥有孩子的抚养权并不一定意味着拥有监护权。监护权属于身份权范畴,而抚养权通常属于一种义务性质。虽然女方出轨,但如果在抚养孩子多年以后才发现孩子非...查看全文

刑法溯及力的概念及其理解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溯及既往通常指的是在新的法律颁布后,对旧的行为仍然具有适用性的情况。该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相关...查看全文

遗赠的概念及其法律特点

遗赠是遗嘱人用遗嘱的方式将个人财产的一部或全部于死后赠给国家、集体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的一种法律制度。是遗嘱人以遗嘱处分其遗产的一种方式。遗赠财产的人叫遗赠人,承受遗赠财产的人叫受遗赠人或遗赠受领人。遗赠的法律特点:...查看全文

法律救济的概念及其途径

我国行政救济途径主要包括监察救济、立法救济、复议救济和诉讼救济。监察救济限于行政违法、侵权行为,只能要求行政纪律处分;立法救济对重大决策和立法活动进行监督;复议救济可撤销违法行为、变更不当行为并赔偿损失;诉讼救济通过法院审查违法行...查看全文

法律上债的概念及其特点

债是指按照合同或法律规定产生的特定权利和义务关系,包括债权和债务。债的关系是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也称为债权债务关系。债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是相对应而存在的。债法、债权法、债务法或债权债务法是规定债的关系的立法。...查看全文

刑法中的结果犯概念及其特点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在特定的刑法条款下,犯罪行为导致了加重的结果,包括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抢劫致人死亡、强奸致人死亡、非法行医致人死亡、非法进行节育手术致人死亡、非法拘禁致人死亡和虐待罪。这些加重结果是基于基本犯罪行为的实施,并且基本犯...查看全文

法律概念

律师分析: 法律概念是指法律对各种具有法律意义的事物、状态、行为进行概括而形成的专门术语。有些法律条文规定了法律概念的特定含义。例如《刑法》第14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查看全文

法律概念?

律师解答: 法律概念是指法律对各种具有法律意义的事物、状态、行为进行概括而形成的专门术语。有些法律条文规定了法律概念的特定含义。例如《刑法》第14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查看全文

法律概念的简要梳理

刑辩与刑代的区别:任务不同(辩护vs代理)、适用范围不同(嫌疑人/被告人vs被害人/自诉人)、产生根据不同(委托/指定vs授权)、诉讼地位不同(独立vs附属)。...查看全文

行政法溯及力的概念及其理解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不溯及既往,除非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行政法没有行政法法典,没有统一规定过溯及力的问题,判断规范性文件的溯及力需看是否有溯及力条款。否则,...查看全文

供养费的概念及其法律规定

赡养费是指子女在经济上为父母提供必需的生活费用,即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提供必要的经济帮助,给予物质上的费用帮助。给赡养费的子女没有年龄限制,但赡养费的给付与老人的身份条件和经济情况有关。如果老人生病,赡养人应当提供医疗费用。对生活...查看全文

偷税罪的概念及其法律规定

偷税罪是指纳税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采取编造、隐瞒、造假等手段少缴甚至不缴纳税款的行为。该罪行涉及纳税义务人、代扣代缴单位和代收税款单位。偷税罪是一种结果犯罪,必须达到法定的结果才能成立。...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王乃哲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专职律师公司事务、公司事务

已服务83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