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字是否为有效依据?

律师回答
摘要:劳动合同必须具备以下条款:用人单位信息、劳动者信息、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地点、工作时间和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和职业危害防护。如果劳动合同空白,只让劳动者签字,合同无效。其他法律规定的事项也应纳入合同中。
如果劳动合同空白,只让劳动者进行签字的话,该合同是无效的。
在劳动合同必须具备以下条款:
第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是主要负责人的姓名。
第二,劳动者的姓名还有住址,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第三,劳动合同的期限。合同期限主要分为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以及完成一定工作任凭为期限,如果是临时性工作的人,劳动合同中必须得明确。如果没有明确期限应该视为无固定期限。不论签一年、两年或三年,都必须有起止日期。
第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应该体现在劳动合同中,比如从事的岗位,具体负责内容。工作地点也很重要,劳动合同中必须规定劳动地点,否则很容易产生纠纷。比如,合同中约定了工作地点在北京,有一天单位要把员工调到深圳,员工可以不接受,因为合同中已经约定好工作地点,企业单方面变更了员工的工作地点属于用人单位违约。
第五,工作时间还有休息休假。我国目前主要有三种工作时间制度,一是标准工作时间制度:即每天工作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不超过44小时,并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二是不定时工作时间制度:即没有固定工作时间限制,原则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三是综合计算工作时间制度:即以月、季、年等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但其平均日工作时间和平均周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基本相同。企业除执行标准工作时间制度外,其它工作时间制度均需要报劳动保障部门审批,没有审批的视为无效。
第六,劳动报酬。这对于每个劳动者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比较关心的,劳动报酬应该明确的写在劳动合同中。而且也需要明确加班费的计算基数、奖金、津贴、补贴的数额以及支付时间、支付方式等等。
第七,社会保险。国家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即是我们通常说的五险,其中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第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劳动保护从事普通工作不显得十分重要,但是有些特殊行业,比如有毒有害、高温高压这些行业,从事像机械类的、海上作业、航空等比较危险的职业,这一点尤为重要。
第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延伸阅读
结语:劳动合同的有效性与劳动者的权益息息相关。劳动合同必须包含用人单位信息、劳动者身份信息、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地点、工作时间与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与职业危害防护等条款。此外,还应纳入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只有合同明确规定并保护劳动者权益,才能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公平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二十九条 【劳动合同的履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六条 【劳动合同的无效】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七条 【劳动合同部分无效】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收据签字是否有效?

签字对于个人的收据是有效的,签字和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果;但对于单位收据,需要在加盖单位的公章之后才有效,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因此,签署收据时应仔细阅读相关法律规定,确保签字具有法律效力。...查看全文

签字作为合同有效性的判断依据?

签署合同即代表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并生效,但法律允许双方约定合同生效的条件。合同生效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当事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且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违背公序良俗、合同内容合法。对于赠与合同,只有赠与方签字并不足...查看全文

借款人签名是否为有效借条依据?

借据是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必须由债权人和债务人或单位双方签字,而借条上只有借款人的签名是无效的。借据包括债权人姓名、贷款金额、利息计算、还款时间、违约罚款、纠纷处理、债务人姓名、贷款日期等重要信息。...查看全文

打印欠条能否作为欠款人签字的有效依据?

打印欠条的有效性取决于具体情况。如果没有欠款人签名或印章,对方不承认的话,它没有法律效力。但如果打印的欠条上有欠款人的亲笔签名或手印,它的证明效力较高,法庭通常会接受。...查看全文

收据上未签字是否有效?

收据签字不盖章的有效性取决于个人或单位性质;收条签字按手印不是必须的,只要真实表达意思即有效;收据不能报销税务,只能用于记账,企业内部报销需遵循具体规章制度。...查看全文

收据签字不盖章是否有效

公司收据的有效性取决于是否具有公司印章,而签字和改正都能使其有效。根据《票据法》第二十一条,出票人必须与付款人有真实的委托关系,并且有足够的资金来源。不能以无对价的汇票欺骗银行或其他当事人。...查看全文

没有欠条只有清单签字能否作为起诉依据?

符合以下条件就可以起诉:原告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查看全文

没有签字的定金收据是否有效?

定金收据没签字有效,但是要求收据上有盖章或者当事人实际履行并予以确认了。定金收据是用来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字据,自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时或符合当事人所约定的生效条件时成立生效。 定金收据没签字还有效吗 定金收据没签字有效,但要求收...查看全文

未签字的定金收据是否有效?

定金收据没签字有效,但要求收据上有盖章或者当事人实际履行并予以确认了。定金收据是用来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字据,自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时或符合当事人所约定的生效条件时成立生效。 定金收据没签字有效吗 定金收据没签字有效,但要求收据上...查看全文

签字收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收据签字不盖章是否有效要分情况。签字或盖章的收据有效;如要求盖章却未盖章,单位不认可,则效力待定。通常无公章的收据作用不大,因为法律不认可。收据应加盖公章或当事人签名。...查看全文

空白劳动合同上签字是否有效期,有哪些法律依据

法律解析: 空白合同首先不合法,所以无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十七条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查看全文

空白劳动合同上签字是否有效期,有哪些法律依据

法律分析:空白合同首先不合法,所以无效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查看全文

空白劳动合同上签字是否有效期有哪些法律依据

法律分析: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_x000D_ 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等,才是有效...查看全文

合同签署双方签字是否为有效签署?

一方签字盖章的合同无效,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合同需要双方签字盖章才能成立,只有成立后才能讨论合同是否有效。根据《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条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时,双方签名、盖章或按指印时合同成立。若合同应采用书面形式订立但未...查看全文

定金收据没签字是否还有效呢

法律分析: 定金收据没签字有效,但是要求收据上有盖章或者当事人实际履行并予以确认了。定金收据是用来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字据,自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时或符合当事人所约定的生效条件时成立生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九...查看全文

只有监理签字而没有甲方签字盖章,能否作为工程款结算的依据?

根据《民法典》《建筑法》《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所谓的工程监理,指的是工程监理人受建设单位委托,根据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标准、勘察设计文件及合同,在施工阶段对建设工程质量、进度、造价进行控制,对合同信息进行管理,对工程...查看全文

未签字确认的销货单能否作为起诉依据?

民事纠纷可向法院起诉。销货出库单可作为证据之一,若独立销货单无签字盖章则可能无效。附在发票后的清单可不需签字盖章,以发票额为准,销货单为附件。...查看全文

合同未签字盖章是否视为有效?

没有盖章的合同是否有效取决于签字的人的身份和权限。如果合同是由单位的委托代理人或法定代表人在其权限范围内签字,则合同有效。如果签字的委托代理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已终止,但被代理人追认后,所签合同仍然有效。...查看全文

违反法律依据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效

签订的合同如违反法律,一般无效。但若法律不属于强制性规定,则合同仍有效。违反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但若此规定不使民事行为无效,则合同仍有效。...查看全文

违反法律依据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效

法律分析:违反法律依据签订的合同一般无效,但该法律依据不属于强制性规定的除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