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卖信息的犯罪行为及其法律后果

律师回答
摘要: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以窃取或其他非法手段获取国家机关或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在履职或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并出售或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犯罪主体包括单位本身及工作人员。根据《刑法》规定,犯罪行为将受到刑事处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
倒卖个人信息涉嫌构成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根据《刑法》规定,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上述信息,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具体可以比照欠款规定的进行认定。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以窃取或者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是指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本身以及单位的工作人员(自然人)。
延伸阅读
倒卖信息犯罪的法律责任和刑罚规定
倒卖信息属于违法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倒卖信息犯罪者将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面临刑罚。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倒卖信息犯罪的定罪与量刑主要根据以下几个因素来决定:倒卖信息的数量、影响范围、所涉及的金额以及犯罪者的主观恶意等。一般情况下,倒卖信息犯罪属于非法经营罪,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情节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刑罚还需要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进行裁决,法院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做出判决。因此,倒卖信息犯罪者应当意识到其行为的严重性,并且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结语:倒卖个人信息涉嫌构成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根据《刑法》规定,对于这种行为,国家将予以严惩。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倒卖信息犯罪者将面临刑罚和法律责任。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倒卖信息犯罪的定罪与量刑将根据倒卖信息的数量、影响范围、所涉及的金额以及犯罪者的主观恶意等因素来决定。一般情况下,情节严重者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情节特别严重者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倒卖信息犯罪者应当意识到其行为的严重性,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传销犯罪行为及其法律后果

传销组织领导和组织者构成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和非法拘禁罪,量刑根据犯罪情节确定;非法拘禁罪的量刑标准:非法剥夺他人自由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殴打、侮辱从重处罚,致人重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查看全文

"预备犯罪行为及其法律后果"

预备犯罪行为的主旨是为犯罪准备工具、练习犯罪手段、进行犯罪前的调查、排除实行犯罪的障碍、前往犯罪现场或诱骗被害人去犯罪现场、尾随和守候行为、勾引共犯等,这些行为被称为犯罪预备。...查看全文

酒驾犯罪行为及其法律后果

本文介绍了醉酒驾车和饮酒驾车的处罚措施。醉酒驾车是指血液酒精含量达到或超过80mg/100ml的驾驶行为,构成刑事犯罪行为,需要承担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包括吊销驾照、罚款、记分等。饮酒驾车是指血液酒精含量超过20mg/100ml,...查看全文

吸毒犯罪行为及其法律后果

吸毒犯法将面临行政拘留或强制隔离戒毒的处罚,根据不同情况可能会并处罚款。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持有少量毒品、向他人提供毒品、吸食或注射毒品等行为会被处以拘留和罚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吸毒成瘾人员拒绝接受社区戒毒、在戒...查看全文

洗黑钱犯罪行为及其法律后果

对于涉及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如果有掩饰、隐瞒来源和性质的行为,将被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刑罚和罚款。这些行为包括提供资金账户、协助财产转换为现金或金融票据、通过转账或其他结...查看全文

非法炼油犯罪行为及其法律后果

不同种类的油,如汽油、煤油、柴油等,根据国家产品质量标准归省一级商务主管部门管理。而乙醇汽油和生物柴油等也属于同类油品。食用油则归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管理,同时工商部门和质监部门也有相关管理权力,参考食品安全法。...查看全文

私刻公章的犯罪行为及其法律后果

私刻公章判刑标准:根据《刑法》规定,伪造、变造、买卖、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处三年以下刑罚;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处三年以下刑罚。情节严重者,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刑罚。 防止私刻公章的措施:...查看全文

虚假发票犯罪行为及其法律后果

《刑法》第二百零五条规定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其他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发票的刑罚。根据税款数额和情节严重程度的不同,犯罪者可能被判处不同的刑期和罚金。单位犯罪者也将面临罚金和主管人员及其他责任人员可能被判处的刑罚。虚开发票...查看全文

网络诈骗犯罪行为及其法律后果

单位和个人犯罪的数额不同,对应的刑罚也有所区别。单位犯罪数额较大的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巨大的判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的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个人犯罪数额较大的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巨大的判处三...查看全文

私刻公章犯罪行为及其法律后果

私刻公章构成伪造印章罪,侵犯公司等正常活动声誉和社会公共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80条,伪造公司印章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和罚金。伪造、变造、买卖身份证等证件也构成犯罪,处罚相应。...查看全文

网络赌博犯罪行为及其法律后果

网络赌博的刑罚依据《刑法》第303条,一般处罚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从重处罚的情况包括涉及国家工作人员、组织工作人员赴境外赌博、组织未成年人参与赌博等。赌博罪的犯罪情形包括设立圈套诱骗他人参与、抢夺赌博所得、引...查看全文

敲诈勒索犯罪行为及其法律后果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恐吓、威胁或要挟的方法,非法占用被害人公私财物的行为。行为人一旦被定罪为敲诈勒索罪,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以相应的罚金。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查看全文

网络赌博犯罪行为及其所涉及的法律后果

网络平台赌博被抓,涉嫌赌博罪。开设赌场行为包括建立赌博网站、提供组织赌博、担任代理、参与利润分成。为赌博网站提供服务或帮助的也构成共同犯罪,包括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资金支付结算、投放广告等服务。涉及的服务费、赌资和广告数量...查看全文

非法制造发票罪犯罪行为及其法律后果

根据《刑法》第二百零九条第一款的规定,伪造、擅自制造或出售伪造、擅自制造的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如果数量巨大,则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吸毒行为及其法律后果

该段内容介绍了吸毒的治安处罚标准和强制戒毒的相关规定,同时强调了吸毒对身心的危害和社会的危害。吸毒对身体的毒性作用、戒断反应、精神障碍与变态以及感染性疾病等方面都有详细描述,而吸毒对家庭和社会的危害则主要表现为破坏家庭生产力和引发...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及其法律后果

多人共同犯罪时,根据各自的罪行分别处罚,而不是将其视为共同犯罪。对于诈骗案件,根据被骗财物的金额,分别划分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并由地方高级法院和检察院结合当地情况确定具体的金额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查看全文

教唆犯罪及其法律后果

教唆犯罪应根据其在共同犯罪中的角色受到处罚,教唆未满18岁的人犯罪应加重处罚,如被教唆者未实施犯罪,则对教唆犯可从轻或减轻处罚。教唆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应按主犯处罚,起次要作用则按从犯处罚。教唆未成年人犯罪应从重处罚,因其辨别...查看全文

吸毒犯罪及其法律后果

吸毒行为不构成犯罪,可能面临十五天拘留,警方可强制戒毒。容留他人吸毒需判刑,最高三年有期徒刑。非法持有毒品,少则行政拘留,重则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假币犯罪及其法律后果

使用假钱是违法的,明知伪造货币且数额较大者构成持有、使用假币罪,可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者可被判处较长有期徒刑,并处较高罚金。...查看全文

毒品犯罪及其法律后果

涉毒犯罪包括走私贩毒、非法持有毒品和引诱他人吸毒等行为。根据我国刑法,走私贩毒者无论数量多少,都将受到刑事处罚,包括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等。非法持有毒品的刑罚根据数量的大小而定,情节严重者将处以有期徒刑和罚金。引诱他人吸...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