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期滞纳金一般是多少

律师回答

滞纳-金在我国很多行业和法律法规中都有提到,一般是指交纳款项的人逾期没有缴纳款项的,按照规定回收一定比例的金额。收取滞纳-金在我国有滥用的嫌疑。逾期滞纳-金收取的标准是什么呢?网为大家解答。

一、逾期滞纳-金收取标准

1、税款滞纳-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缴纳外,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2、社会抚养费滞纳-金

《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当事人未在规定的期限内缴纳社会抚养费的,自欠缴之日起每月加收欠缴社会抚养费的千分之二的滞纳-金;仍不缴纳的,由作出征收决定的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3、行政处罚滞纳-金

《行政强制法》第四十五条规定:“行政机关依法作出金钱给付义务的行政决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的标准应当告知当事人。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的数额不得超出金钱给付义务的数额。”

二、滞纳-金的特点

具有法定性、强制性和惩罚性的特点。

所谓法定性,是指滞纳-金是由国家法律、法规明文规定的款项,个人和其他团体都无权私自设立;

强制性,是指滞纳-金的征收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

惩罚性,指的是滞纳-金是对超过规定的期限缴款而采取的惩罚性的措施。根据滞纳-金的以上特点,滞纳-金只能发生双方的法律地位不平等、国家行使公共权力的过程中,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缴纳外,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三、滞纳-金性质界定

滞纳-金是指税务机关基于纳税人未在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事实,而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一定比例的附带征收。各国法律对滞纳-金的法律性质的认定并不一致,大体包括以下几种:

1、损害赔偿说。该说认为,税收债务是一种公法上的金钱给付之债。当清偿期届满时,如果纳税人不能如期履行义务,就会构成迟延履行,进而给债权人带来损失,需要通过支付违约金或赔偿损失等方式加以弥补。基于此,滞纳-金的比例不能太高,虽然其可以高于金融机构贷款的利息率,但是大致不能超出民间借贷的利息率太多。

2、行政处罚说。该说认为,滞纳-金是税务机关对于纳税人未及时缴纳税款的一种经济制裁措施。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滞纳-金具有惩罚性,滞纳-金即罚款。

3、行政秩序罚说。依照此说,滞纳-金是对纳税人过去违反税法义务行为的制裁。按照这种理解,滞纳-金与罚款实际上没有任何差别,将滞纳-金列入税收附带债务也没有合理性可言。

4、损害赔偿兼行政执行罚说。该说认为,滞纳-金主要是一种迟延履行的损害赔偿,但同时也兼有行政执行罚的性质。滞纳-金只是一种行政执行罚,那么在征收滞纳-金的同时,还应该加计利息。然而实际上,滞纳-金与利息从来不会同时课征。

可以看出,以上学说多是从行政法的角度认定滞纳-金的法律性质的。

这就是小编对“逾期滞纳-金标准”问题的解释内容,滞纳-金收取标准按不同类型而定的,具体要看是哪一方面的滞纳。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租金逾期未付的滞纳金一般是多少

如果是一般的房屋租赁应约定违约金,而非滞纳金。违约金的比例由双方自行约定,应在具体的租房合同中体现。如一方违约给另一方造成损失,另一方主张违约金的,一般不能高于实际损失的30%。虽然违约金是没有上限,但过高法院也不会支持(一般以实...查看全文

房屋租赁逾期滞纳金一般多少

对于许多刚出生社会的青年来说,手里没有多少资金,所以大家都会选择租房。租房子已经成为当下流行的一种生活方式。但是租房子我们必须要按时缴纳房租,不然会产生一定的租房滞纳金。这对大家的信誉都不好。那么租房欠房租的滞纳金合法比例是多少?...查看全文

房租逾期滞纳金多少

本文探讨了关于房租逾期滞纳金、未交房租是否能停电停水和租房产生纠纷是否可以仲裁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于房租逾期的情况,法律明确规定了相应的滞纳金数额,即最高不超过行政处罚的本金数额。未交房租一般不能停电停水...查看全文

合同滞纳金一般是多少?

法律分析:滞纳金指针对不按纳税期限缴纳税款或者不按还款期限归还贷款,按滞纳天数加收滞纳款项一定比例的金额,它是税务机关或者债权人对逾期当事人给予经济制裁的一种措施。根据滞纳金的法定性、强制性和惩罚性的特点,滞纳金只能发...查看全文

工程滞纳金一般是多少

律师分析:发包人应按照合同约定方式预留保证金,保证金总预留比例不得高于工程价款结算总额的5%。合同约定由承包人以银行保函替代预留保证金的,保函金额不得高于工程价款结算总额的5%。法律依据:《建设工程...查看全文

工程滞纳金一般是多少?

律师分析: 发包人应按照合同约定方式预留保证金,保证金总预留比例不得高于工程价款结算总额的5%。合同约定由承包人以银行保函替代预留保证金的,保函金额不得高于工程价款结算总额的5%。 【法律依据】: 《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办法》...查看全文

合同滞纳金一般是多少?

法律分析:很多民事行为都会涉及到合同,有些合同会规定违约金或滞纳金的收取,甚至水费单和天然气收费单上都有过它们的身影。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违约金和滞纳金的区别,签合同的时候也根本不知道合同书规定的违约金和滞纳金是否符合要求就签了。然而...查看全文

合同滞纳金一般是多少?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缴纳外,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很多民事行...查看全文

税务滞纳金一般是多少

本文讲述了税务滞纳金的相关法律规定和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二条,滞纳金可以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而滞纳金也可以作为行政强制执行的手段。如果纳税人逾期不履行金钱给付义务,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加处罚款或者滞纳...查看全文

房款滞纳金一般多少

滞纳金与违约金在行政强制执行和一般租赁合同中有不同的适用,违约金应根据具体情况约定,一般不超过实际损失的30%。法律规定了违约金的范围和计算方法,并允许根据情况适当增减。对于迟延履行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仍需履行债务。...查看全文

滞纳金一般多少钱一天?

法律解析: 滞纳金出现在很多领域里,不同领域缴纳比例不同,一般有万分之 五、千分之二等等,具体如下: 1、最常见的为税收征收中,法律规定滞纳金为滞纳税款万分之五。根据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查看全文

滞纳金一般多少钱一天?

律师分析: 滞纳金出现在很多领域里,不同领域缴纳比例不同,一般有万分之 五、千分之二等等,具体如下: 1、最常见的为税收征收中,法律规定滞纳金为滞纳税款万分之五。根据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查看全文

房租逾期一天滞纳金多少合法

房租逾期一天滞纳金是百分之三十凡人为合法。 1、法律对滞纳金的数额有具体规定。即对于行政处罚中的滞纳金,最高不超过行政处罚的本金数额。 2、对于民事合同的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最高不能超过违约损失数额的30%,超过30%的,即为过分...查看全文

银行的滞纳金一般是多少

律师分析:银行滞纳金没有上限。1、滞纳金具有法定性、强制性和惩罚性的特点,因此它没有上限2、滞纳金是指超过规定的缴款期限,向缴款人征收的一种带有惩罚性质的款项,一般是按超过规定期限的天数,每天征收应缴款额一...查看全文

银行的滞纳金一般是多少?

律师分析: 银行滞纳金没有上限。 1、滞纳金具有法定性、强制性和惩罚性的特点,因此它没有上限 2、滞纳金是指超过规定的缴款期限,向缴款人征收的一种带有惩罚性质的款项,一般是按超过规定期限的天数,每天征收应缴款额一定的百分比。根据行...查看全文

一般信贷逾期滞纳金合理吗?

逾期贷款滞纳金合理性及对信用记录的影响。逾期时间越长,滞纳金越多,严重影响信用记录。贷款逾期一般超过容时容差服务范围就会上征信,逾期记录一般五年内消除。逾期还款需按时,并支付滞纳金,否则将付出严重代价。...查看全文

一般信贷逾期滞纳金合理吗?

法律分析:一、一般信贷逾期滞纳金合理吗合理的,一般逾期的滞纳金为最低还款额的5%,它是每月按月收取的,并且如果自己下个月任在逾期中,自己这个月的滞纳金就需要加上上个月的5%再乘以5%,它是不断叠加的,随着自己逾期时间的...查看全文

逾期一天房租滞纳金的合法金额是多少?

本文讲述了房租逾期滞纳金的法律规定。根据法律规定,滞纳金的数额最高不能超过行政处罚的本金数额,而民事合同中的违约金最高不能超过违约损失数额的30%。如果滞纳金或违约金过高,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适当减少。...查看全文

房租逾期一天滞纳金多少才合法

房租逾期一天滞纳金为百分之三十为合法。法律对滞纳金的数额有具体规定。即对于行政处罚中的滞纳金,最高不超过行政处罚的本金数额。对于民事合同的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最高不能超过违约损失数额的30%,超过30%的,即为过分高于...查看全文

房屋滞纳金一般是百分多少?

律师分析: 房屋滞纳金需要在签订购房合同时规定,一般在每天0.1%左右,买房子之后不能如约入住购房者可以退房,也可以要求滞纳金,滞纳金的多少按照购房合同的约定进行计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