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了解对方已提起上诉?

律师回答
摘要:一审结束后,可以通过一审法院询问对方是否上诉,上诉人包括被告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上诉期限为接到判决书后的第2日起计算,超期上诉不具法律效力,但特殊情况下可申请继续进行诉讼活动;上诉必须在收到判决书后的10日内向原审或第二审人民法院提出,对第一审裁定不服的上诉期限为5日。
可以通过一审法院询问对方是否上诉。一般一审结束后如果上诉,需要通过一审法院递交上诉状,所以通过一审法院知道对方是否上诉。
有权提出上诉的人,包括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裁定中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指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被告人。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及兄弟姐妹。
上诉期限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2日起计算。在上诉期限内,提出的上诉具有法律效力。意味着案件要进行第二审程序。如果超出这个期限,提出的上诉和抗诉就不具有法律效力,第一审判决、裁定即告生效。但也有特殊情况,如当事人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而耽误提起上诉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5日内,可以申请继续进行应当在期满以前完成的诉讼活动。这种申请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如果没有正当理由的,人民法院即予裁定驳回申请。
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必须在收到人民法院的判决书10日内,向原审人民法院或第二审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上诉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裁定,提出上诉的期限为5日。原审法院做出判决、裁定后,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应当在法定期限内提出上诉请求。
延伸阅读
结语:通过一审法院询问对方是否上诉,可以了解是否需要进行第二审程序。被告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以及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都有权提出上诉。上诉期限为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2日起计算,超过期限的上诉将失去法律效力。特殊情况下,如有正当理由导致未能及时提起上诉,可在障碍消除后5日内申请继续进行诉讼活动。上诉人对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不服,应在收到判决书10日内向原审或第二审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对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不服,上诉期限为5日。各方当事人应在法定期限内提出上诉请求。
法律依据
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21修正): 第三章 生育调节 第十三条 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再生育子女:
(一)有子女死亡的;
(二)有子女按规定鉴定为残疾,医学上认为适宜再生育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二章 家庭保护 第二十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发现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受到侵害、疑似受到侵害或者其他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应当及时了解情况并采取保护措施;情况严重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民政、教育等部门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六章 政府保护 第八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开展家庭教育知识宣传,鼓励和支持有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探究如何了解对方的银行存款

夫妻可通过复印或记录对方的银行存折信息来获取储蓄信息,但需知道具体开户行和账号才能通过法院查询。银行科技可查询存款情况,但需确保办事人员尽心尽力。申请法院调查时,要求打印存取款明细以防对方隐匿取款。...查看全文

如何应对对方提起的上诉?

对方上诉状的处理要点:准备答辩状,提交新证据,考虑调解,寻求法律援助。上诉原因可能包括不服一审判决、有新证据、寻求更好结果。认真对待上诉状,及时提交答辩状,维护自身权益。...查看全文

对方已还钱,如何应对起诉?

个人欠债不还,债权人可以起诉。借条上约定还款期限已到或经催要后超过偿还期限,可起诉。诉讼时效为三年。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受损害之日起计算,超过二十年不予保护。特殊情况下,人民法院可考虑延长时效。...查看全文

如何向对方提起诉讼,当事人如何起诉对方,应该如何起诉对方

起诉欠款的流程包括准备起诉状和证据材料,前往被告住所地的法院提起诉讼并提交相关文件,法院审核后立案并进行开庭审理,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如对方不上诉则判决生效,若对方不履行还款义务,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查看全文

原告提起上诉,被告方如何应对?

原告在被告上诉的情况下,应当在二审期间对一审法院判决的合法性、合理性提出意见,以证明其合法性,被上诉方应认真阅读上诉状并逐一发表意见以证明一审判决的合法性。...查看全文

了解如何应对起诉?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的是如何确定自己是否被起诉。首先,需要向法院申请查询,了解是否被起诉。其次,如果已经收到法院传票并电话通知被告,就可以确认自己已经被起诉。另外,如果收到了起诉短信通知,也可以通过电话到法院查询是否被起诉。总之,通过...查看全文

对已解散的国企如何起诉

法律分析:一、对已解散的国企如何起诉1、公司被注销后,如未进行清算或者破产的,以该公司的股东、发起人或者出资人作为当事人;2、公司经过清算或者破产程序的,公司债务视为处理完毕。如有未了结的债务,应以从公司取...查看全文

如何应对对方提起的诉讼?

如果对方起诉离婚,而另一方不同意离婚,根据实际情况处理是常见的做法。人民法院通常会先进行调解,第一次诉讼不会准许离婚。但在第一次判决书生效后的6个月内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离婚的可能性会增加。...查看全文

多元调解是对方已经起诉了吗

多元调解也不一定是对方已经起诉。在对方已经起诉的情况下肯定会收到诉讼状副本的,收到诉讼状副本代表对方已经起诉。但即使对方起诉,大多数民事纠纷在正式审理之前都会先进行调解的,若接受调解,法院会制作调解书。 &nb...查看全文

多元调解是对方已经起诉了吗?

元调解不一定是已经起诉,如果对方起诉,会收到起诉状副本的。对方起诉,大多数民事纠纷在正式审理之前都会先进行调解的,若接受调解,法院会制作调解书。答辩状的内容包括:1、答辩人的基本情况;2、点明案由;3、写明答辩的事实根据和理由;4...查看全文

对方出轨如何提起解除关系诉讼?

律师解答: 根据离婚自由的原则,想离婚的一方可以采取诉讼的方式到法院起诉离婚。法院会根据起诉方的起诉理由确定是否支持双方离婚。对方出轨,你可以提起离婚损害赔偿。另外,法院判决双方离婚的唯一前提条件就是双方感情已经破裂确实无法在一起...查看全文

对方出轨如何提起解除关系诉讼?

法律解析: 根据离婚自由的原则,想离婚的一方可以采取诉讼的方式到法院起诉离婚。法院会根据起诉方的起诉理由确定是否支持双方离婚。对方出轨,你可以提起离婚损害赔偿。另外,法院判决双方离婚的唯一前提条件就是双方感情已经破裂确实无法在一起...查看全文

对方出轨如何提起解除关系诉讼?

法律解析: 根据离婚自由的原则,想离婚的一方可以采取诉讼的方式到法院起诉离婚。法院会根据起诉方的起诉理由确定是否支持双方离婚。对方出轨,你可以提起离婚损害赔偿。另外,法院判决双方离婚的唯一前提条件就是双方感情已经破裂确实无法在一起...查看全文

对方起诉我,如何解决?

借钱不还将面临法律后果,法院判决生效后需履行。原告应积极应诉,被告应尽快履行判决。法院可强制执行并查封、冻结财产。拒不履行者可列入失信人员名单,限制其日常生活。最终,拒不履行判决可能导致刑罚。借钱不还本身违法,逾期需立案并等待法院...查看全文

已解除关系如何起诉对方支付抚养费?

律师解答: 起诉对方支付抚养费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对于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同时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查看全文

探望权诉讼如何提起

如果法院作出的生效的离婚的判决中未涉及探望权,当事人就探望权问题单独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予受理。也就是说,如果法院判决你们离婚,且判决书已经生效,但是在离婚判决中未对探望权一事没有做出判决,你们双方中任何一方可以就探望权一事单独向...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裁决书已下达,对方提起上诉,如何强制执行?

劳动仲裁单位上诉后,仍可强制执行。用人单位不服仲裁裁决只能向中级法院申请撤销,但撤销不影响裁决生效,劳动者可申请强制执行。只有劳动者起诉才使仲裁裁决无效。劳动仲裁单位上诉是否可强制执行?...查看全文

探讨:如何应对起诉方不同意调解的情况?

法院调解是在人民法院审判人员主持下进行的诉讼行为,具有司法性质和法律效力。它遵循法律原则和程序,当事人自愿参与,基于事实清楚和责任分明的基础。成功的调解协议与判决书具有同等效力。如果一方不同意调解或调解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法院会终止...查看全文

网上被骗如何起诉对方

起诉网络诈骗方法:发现被骗后第一时间去当地公安机关报案。需要注意的是在诉讼时效内起诉;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要具有管辖权;起诉时要提交起诉状以及相关证据等。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证据必须经过查证...查看全文

探究审查起诉提审的概念

审查起诉提审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侦查终结需要提起公诉或不起诉的案件进行审查监督,决定是否起诉的诉讼活动。在审查案件过程中,人民检察院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并听取被害人、犯罪嫌疑人以及被害人委托的人的意见。...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