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企业作为出借方与个人之间发生的借贷行为属于民间借贷,根据最高法院民发[1991]21号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的规定,只要借贷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规定,该借贷行为一般应认定为有效,但是,经审理查明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企业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出借款项的行为,因其违反《商业银行法》关于向社会公众发放贷款属于金融业务的法律规定,故该出借行为属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应认定无效;
(二)企业向名为个人实为企业的借款人出借款项的行为,违反有关金融法规以及最高法院法复[1996]15号《关于对企业借贷合同借款方逾期不归还借款的应如何处理的批复》的规定,属企业间非法借贷行为,应认定无效;
(三)公司违反《公司法》第116条的规定向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提供借款的行为,应认定无效。审理中应注意审查公司以支付报酬等形式向上述主体提供资金的行为是否属《公司法》第116条所禁止的借款行为。
(四)其他违法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行为。
一、借贷协议需要什么条件才能成立
一般有效条件是最基本的条件,也是所有民事合同共同适用的条件。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民间借贷合同应当具备三个一般条件才能有效:
一是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是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
三是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对民间借贷而言,其中意思表示真实和不违反法律规定是最需要强调的。
民间借贷的意思表示真实,是出借人和佾軟人对借贷行为都是出于自己内心的真实意思,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损害对方利益的情况。意思表示真实是外部行为与内心意志的一致性。出借人和借款人只有真心实意,才可以使借贷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当事人的借贷行为是在外力影响或者强制下进行的,借贷意思表示就不真实,借贷风险也就非常大。出借人在民间借贷合同成立后,一旦发现借款人借款意思表示不真实,就不应提供借款,使民间借贷合同不能生效;如果已经提供借贷,可以主张民间借贷合同无效或者请求撤销。从民间借贷的特点来看,借款意思表示不真实,绝大多数发生在借款人一方。
不违反法律规定,是所有合同都必须坚持的基本要求。这里的法律是广义上的概念,凡是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司法解释规定的民间借贷行为都不能产生法律效力。同时,不得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否则,也是违法借贷行为。例如,出借人是国有企业,而借款人与其负责人恶意串通,以损害出借人单位利益进行借贷活动,又如明知借款人无偿还能力而提供借款,该合同就不发生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