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劳务关系的几种方式

律师回答
摘要:劳务合同解除方法及终止赔偿问题的概括: 劳务合同可通过协商一致、劳动者提前通知、或劳动者行使单方解除权解除。赔偿视合同约定,离退休人员劳务关系不适用劳动合同法,可要求违约金。劳务合同属于民事合同,适用民法典等民事法律。解除劳务派遣合同需注意劳动者是否符合录用条件或严重违纪违法。劳动合同法规定了派遣关系中三方解除情形,有利于保护劳动权益和构建稳定劳动关系。
一、解除劳务合同的方法: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由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或者在用人单位具有不提供劳动条件、拖欠工资等情形时,由劳动者行使单方解除权。
二、终止劳务合同赔偿视劳务协议约定。用人单位与离退休人员之间的劳务关系不适用《劳动合同法》等,故不存在赔偿金,但可以要求违约金。
劳务合同是指以劳动形式提供给社会的服务民事合同,是当事人各方在平等协商的情况下达成的,就某一项劳务以及劳务成果所达成的协议。一般是独立经济实体的单位之间、公民之间以及它们相互之间产生。
劳务合同不属于劳动合同,从法律适用看,劳务合同适用于《民法典》和其它民事法律所调整,而劳动合同适用于劳动法以及相关行政法规所调整。
三、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可见,用工单位退回被派遣劳动者只能是因为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或严重违纪违法,这样劳务派遣单位就可以依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将派遣关系中三方关系的解除情形纳入规定之中,有利于解除劳务派遣合同情形的法定化、规范化,有利于关系的理清及争议的处理,有利于构建、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保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劳动权益。
延伸阅读
结语:劳务合同的解除方式包括协商一致、劳动者提前通知和劳动者行使单方解除权。劳务派遣合同的解除需注意劳动者是否符合录用条件或是否严重违纪违法。法定化、规范化的解除情形有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九条 【不出具解除、终止书面证明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五章 特别规定 第二节 劳务派遣 第六十五条 【劳务派遣中解除劳动合同】被派遣劳动者可以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与劳务派遣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被派遣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情形的,用工单位可以将劳动者退回劳务派遣单位,劳务派遣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解除劳动关系的几种方式

劳动合同解除的条件和程序。根据劳动法,用人单位可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但需符合录用条件和标准。而在其他情况下,用人单位需提前通知劳动者并支付相应赔偿后才可解除合同。这些情况包括劳动者患病或负伤、不能胜任工作、合同无法履行等,同时...查看全文

解除关系分几种方式?

律师解答: 一、协议离婚,夫妻双方如果能够对离婚达成共识,并对共同财产的分割、孩子抚养、孩子抚养费、夫妻共同债务的分担等问题能够达成一致意见的,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二、诉讼离婚,如果夫妻一方不同意离婚或者双方对于离婚、财产分割、孩...查看全文

解除同居关系的几种方式

同居关系解除可通过协议或诉讼方式进行。协议解除同居关系可保护双方权益,但建议通过诉讼解除以确保稳妥处理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问题。诉讼方式下,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可补办结婚登记后按离婚规定处理,否则按非法同居关系处理。子女抚养、财产分...查看全文

消除劳动关系的几种方式

劳动合同解除的情况包括双方协商解除、过失性和非过失性辞退、裁员和辞职、劳动者主动提出解除、以及劳动合同终止导致劳动关系自然解除。根据劳动法和工会法的规定,工会有权提出意见并支持劳动者的仲裁或诉讼申请。...查看全文

解除关系有哪几种方式?

律师解答: 离婚的方式有两种,即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 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且要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法律依据】: 《中华...查看全文

解除关系有哪几种方式?

法律解析: 离婚的方式有两种,即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 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且要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法律依据】: 《中华...查看全文

解除收养关系的方式有哪几种

解除收养关系有两种方式:协议解除和诉讼解除。除非双方协议,否则收养人不能在被收养人成年前解除。...查看全文

解除劳动关系的方法有几种

法律分析: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则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法律依据:_...查看全文

解除关系纠纷的解决方式有哪几种?

律师解答: 离婚方式有协议或者诉讼离婚两种,如果协议不成只能起诉离婚。 协议离婚是最为方便快捷的,但前提是双方对子女抚养及财产分配可以达成一致意见,双方持户口本,结婚证,身份证到民政局办理即可。 如果协议不成,就需要起诉离婚,起诉...查看全文

解除劳动关系补偿金的支付方式有几种?

律师分析: 解除劳动合同支付职工的经济补偿金可以用现金方式,也可以用国有净资产方式予以补偿。对改制分流中不愿进入改制后新公司、自愿走向社会自谋职业的职工,解除劳动合同支付的经济补偿金应以现金方式补偿;对进入非国有法人控股改制企业的...查看全文

解除劳动关系补偿金的支付方式有几种

法律分析: 1、解除劳动合同支付职工的经济补偿金可以用现金方式,也可以用国有净资产方式予以补偿。对改制分流中不愿进入改制后新公司、自愿走向社会自谋职业的职工,解除劳动合同支付的经济补偿金应以现金方式补偿;对进入非国有法人控股改制企...查看全文

解除同居关系的具体方式有几种

解除同居关系的方式包括协议解除,当事人之间可以自行协议解除同居关系,如果向法院起诉的,法院不会受理。但如果是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除了协议解除,还可以向法院起诉解除。一、请问什么是解除收养关系解除收养关系,指...查看全文

涉外解除关系的送达方式有几种?

律师解答: 涉外离婚的送达方式:(一)依照受送达人所在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中规定的方式送达;(二)通过外交途径送达;(三)对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受送达人,可以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受送达人所在国的使领馆代...查看全文

涉外解除关系的送达方式有几种?

法律解析: 涉外离婚的送达方式:(一)依照受送达人所在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中规定的方式送达;(二)通过外交途径送达;(三)对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受送达人,可以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受送达人所在国的使领馆代...查看全文

员工提出挂靠解除劳动关系的方式有几种

员工提出挂靠解除劳动关系的方式一、挂靠解除劳动关系的方式有几种?1、直接解除劳动关系但需履行通知义务。用人单位出现《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所规定情形的,劳动者可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直接解除劳动关系。...查看全文

解除关系的方式有哪两种?

律师解答: 离婚有两种方式即诉讼离婚和协议离婚。协议离婚必须到民政婚姻登记管理部门办理,而诉讼离婚由法院受理。协议离婚前提条件是双方对离婚达成协议,并且对财产分割有了一致的意见。如果以上三个基本要点有一点双方有分歧,就必要到人民法...查看全文

解除关系的方式有哪两种?

法律解析: 离婚有两种方式即诉讼离婚和协议离婚。协议离婚必须到民政婚姻登记管理部门办理,而诉讼离婚由法院受理。协议离婚前提条件是双方对离婚达成协议,并且对财产分割有了一致的意见。如果以上三个基本要点有一点双方有分歧,就必要到人民法...查看全文

解除关系的方式有哪两种?

法律解析: 离婚有两种方式即诉讼离婚和协议离婚。协议离婚必须到民政婚姻登记管理部门办理,而诉讼离婚由法院受理。协议离婚前提条件是双方对离婚达成协议,并且对财产分割有了一致的意见。如果以上三个基本要点有一点双方有分歧,就必要到人民法...查看全文

劳动关系解除的几种情形

劳动关系解除的情况有几种:1.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解除;2. 劳动者提前通知解除;3. 劳动者依法单方面解除;4. 用人单位因失职而辞退;5. 用人单位无过失地辞退;6. 用人单位因经济原因进行裁员。...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解除的几种方式

本文介绍了劳动合同的解除情况,包括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劳动者自行提出解除、用人单位单方面决定解除三种情况。同时,文章也提到了用人单位依法可解除合同的情形和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不能从事原工作等情形。最后,文章提醒读者解除劳动...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