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估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合理性?

律师回答
摘要: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审查与判断:1.对有证据认定事故责任时,审查责任认定是否恰当;2.没有证据认定事故责任时,审查责任认定是否恰当;3.审查事故认定书的用语是否规范、适用法律条款是否正确、恰当;4.审查法院判决、裁定的证据是否正确,结果是否恰当。审查过程应遵循法定程序,否则不具备法律效力。
1.对有证据认定事故责任时,审查责任认定是否恰当。对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审查与判断,首先要肯定的是交通事故的发生是否与认定事实的证据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并且对该事实证据作出具体的分析。如车辆的驾驶员是否为车辆的所有人(包括法定所有人和实际所有人),驾驶员是否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定,有无驾驶无号牌车辆或驾驶不符合行驶技术要求的车辆的行为、有无无证照驾驶等违法行为等;有无在紧急情况下,驾驶员出于社会公益,比如为救灾、救人、追捕犯罪分子,而发生交通事故的不承担事故责任,应由受益人承担赔偿责任的事实的情况。
2.没有证据认定事故责任时,审查责任的认定是否恰当。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如因当事人的行为致使交通事故无法认定责任,就要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交通事故的责任进行推定。如因当事人逃逸或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致使交通事故的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事故的全部责任;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3.审查事故认定书的用语是否规范、适用法律条款是否正确、恰当。
4.审查法院判决、裁定据以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是否正确,判决、裁定的结果是否恰当。根据有关规定,当事人就损害赔偿问题提起民事诉讼的以及人民法院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时,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公安机关所作出的责任认定确属不妥,则不予采信,以人民法院审理认定的案件事实作为定案的依据。在审查民事行政申诉案件时,我们要严格依照法律规定认真审查法院的判决、裁定,看其认定的事实是否正确、其结果是否恰当。程序上如何审查、判断人民法院在审理道路交通肇事刑事、民事赔偿案件中,既然将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鉴定结论加以使用,那么划分事故责任,就应遵循法定的程序,否则,就不具备证据合法性的特征,从而不具备法律效力,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
延伸阅读
结语:审查交通事故认定书时,应确保责任认定恰当。需分析事故发生与认定事实证据的因果关系,如驾驶员身份、违法行为等。对于无法证明责任的情况,应根据行为进行推定,如逃逸、破坏证据等。同时,审查事故认定书的用语、法律条款的适用也需规范。对法院判决、裁定,应核实证据的正确性和结果的恰当性。审查过程应遵循法定程序,确保交通事故认定书具备合法性和法律效力,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十一章 执法监督 第一百零四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处理道路交通事故,应当公开办事制度、办事程序,建立警风警纪监督员制度,并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不依法严格公正处理道路交通事故、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以及其他违纪违法行为进行检举、控告。收到检举、控告的机关,应当依据职责及时查处。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三章 报警和受案 第十六条 公安机关及其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警的,应当受理,制作受案登记表并记录下列内容:
(一)报警方式、时间,报警人姓名、联系方式,电话报警的,还应当记录报警电话;
(二)发生或者发现道路交通事故的时间、地点;
(三)人员伤亡情况;
(四)车辆类型、车辆号牌号码,是否载有危险物品以及危险物品的种类、是否发生泄漏等;
(五)涉嫌交通肇事逃逸的,还应当询问并记录肇事车辆的车型、颜色、特征及其逃逸方向、逃逸驾驶人的体貌特征等有关情况。
报警人不报姓名的,应当记录在案。报警人不愿意公开姓名的,应当为其保密。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十二章 附 则 第一百一十二条 本规定中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责任,驾驶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以及潜逃藏匿的行为。
(二)“深度调查”,是指以有效防范道路交通事故为目的,对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以及道路交通安全相关因素开展延伸调查,分析查找安全隐患及管理漏洞,并提出从源头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的活动。
(三)“检验报告、鉴定意见确定”,是指检验报告、鉴定意见复印件送达当事人之日起三日内,当事人未申请重新检验、鉴定的,以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重新检验、鉴定,鉴定机构出具检验报告、鉴定意见的。
(四)“外国人”,是指不具有中国国籍的人。
(五)本规定所称的“一日”、“二日”、“三日”、“五日”、“十日”,是指工作日,不包括节假日。
(六)本规定所称的“以上”、“以下”均包括本数在内。
(七)“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相当于同级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八)“设区的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是指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相当于同级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九)“设区的市公安机关”,是指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或者相当于同级的公安机关。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如何评估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合理性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程序和实体审查:交通事故认定书应由合格的交通警察制作,并在规定期限内发布。在有证据认定责任的情况下,应分析事故发生和认定事实证据之间的因果关系。在没有证据认定责任的情况下,根据相关规定,应根据当事人的行为进行责任推...查看全文

如何评估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

审查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主旨是确保责任认定的准确性和合法性。审查应包括:1)在没有证据时,责任认定是否恰当;2)在有证据时,责任认定是否恰当;3)审查用语是否规范、适用法律条款是否正确;4)审查法院判决、裁定的证据是否正确。法...查看全文

如何理解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性质

法律解析: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性质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交通事故做出的证据性材料,具有证据的性质,在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但并不具有鉴定结论的性质,也不具有行政行为的性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查看全文

如何理解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性质

法律分析: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性质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交通事故做出的证据性材料,具有证据的性质,在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但并不具有鉴定结论的性质,也不具有行政行为的性质。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查看全文

如何理解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性质?

律师分析: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性质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交通事故做出的证据性材料,具有证据的性质,在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但并不具有鉴定结论的性质,也不具有行政行为的性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起诉车损鉴定如何评估

一、交通事故起诉车损鉴定如何评估应遵循修复为主,更换为辅的原则进行损失评估,在保证使用寿命、主要性能和外观恢复或接近事故前状况的前提下节约费用。1、评估中确定更换的零部件和维修工时费,一律按事故发行时当地市...查看全文

如何评估交通事故财产损失?

律师分析: 受害人在交通事故中造成的财产损失,应由物价机构对交通事故财产损失进行鉴定。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自事故现场调查结束之日起三日内委托具备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检验、鉴定。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如何评估交通事故财产损失

法律分析:受害人在交通事故中造成的财产损失,应由物价机构对交通事故财产损失进行鉴定。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自事故现场调查结束之日起三日内委托具备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检验、鉴定。...查看全文

重新认定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合法性

交通事故认定书可重新制作,当事人可通过自查、上级机关纠正、上级事故处理机关复核、法律诉讼等渠道提出异议。公安机关有监督责任,发现错误应及时纠正。...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伤残评估制度是如何确定的?

交通事故伤残标准及赔偿项目:根据劳动能力丧失程度评定伤残等级,赔偿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三级伤残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后续治疗费、护理费、长期护理费等。医疗费包括挂号费和检验费,赔偿数额根据相关凭证确...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伤残等级是如何评估的?

交通伤残等级鉴定依据是申请者提交的材料,治疗终结后15日内申请,可以由双方协商选定民间鉴定机构进行鉴定;交通事故伤残赔偿金在交强险限额内由保险公司赔偿,超过部分由肇事方承担;交通事故伤残等级评定需考虑治疗效果、残疾与事故关系、原发...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认定书复评结果

交通事故认定书不可复议,只可复核。对不服的认定书,可在收到之日起三日内向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复核,但仅限一次。申请时需明确请求、理由和主要证据。...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认定书是如何的?

律师分析: 交通事故认定书,是指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通过对交通事故现场勘察、技术分析和有关检验、鉴定结论,分析查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责任后所作的技术性结论,该结论不具有拘束力和执行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认定书是如何的

法律解析: 交通事故认定书,是指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通过对交通事故现场勘察、技术分析和有关检验、鉴定结论,分析查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责任后所作的技术性结论,该结论不具有拘束力和执行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与智力缺损如何评估?

交通事故造成智力缺损的鉴定标准分为九个等级,根据智商和日常生活能力来评定。等级从极度智力缺损到轻度智力缺损不同,需要的帮助程度也不同。除了这九个等级外,其他智力缺损情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赔偿。智力缺损鉴定等级与伤残等级不同。...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证据的有效性如何认定?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是民事诉讼证据之一,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等。人民法院应依法审查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证据效力,包括合法性、客观性和相关性。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证据效力不应盲目肯定,因...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效力如何认定

法律分析:   交通事故认定书是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制定的,作出即为有效,且是作为交通事故责任划分的最高效力文书。   《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三条   公安...查看全文

如何评估合同的合法性?

合同的合法性判断:当事人具备民事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公共利益,符合法定形式要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和第五百零二条。合同无效情形:欺诈、胁迫,恶意串通,掩盖非法目的,损害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规定。...查看全文

没有交通事故认定书如何理赔

法律分析:没有交通事故认定书无法理赔。交通事故认定书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若没有,那么就无法确定是属于谁的责任,也就无法确定赔偿主体,保险公司不会进行理赔,但会垫付抢救费用。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查看全文

不服交通事故认定书如何处理

法律分析:   一、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交通事故认定书是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不是行政行为,不能申请行政复议,也不能提起行政诉讼。   二、当事人是可以申请复核的 当...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