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法律中,如何定义职务犯罪?

律师回答
摘要:职务犯罪是指利用职权进行贪污、贿赂、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等行为,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破坏国家公务活动的规章规范,依照刑法规定应当受到刑事处罚的犯罪行为,包括贪污贿赂罪、渎职罪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罪。
职务犯罪是指利用职权进行贪污、贿赂、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等行为,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破坏国家公务活动的规章规范,依照刑法规定应当受到刑事处罚的犯罪行为,包括贪污贿赂罪、渎职罪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罪。
延伸阅读
职务犯罪包括哪些罪名?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履行职务或者违反法律、法规,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职务犯罪包括以下罪名:
1.贪污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2.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的行为。
3.滥用职权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滥用职权,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4.玩忽职守罪:国家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职责,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5.徇私舞弊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徇私舞弊,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以上罪名均涉及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违反法律、法规,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根据《刑法》规定,职务犯罪行为将受到刑罚的追究。
结语:职务犯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它不仅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还破坏了国家公务活动的规章规范。对于这些犯罪行为,应该依照刑法规定受到刑事处罚。因此,我们应该时刻警惕职务犯罪的存在,坚决反对和打击这种不道德的行为,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
法律依据
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
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
与前两款所列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共犯论处。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职务侵占罪在法律中是如何定义的?

职务侵占罪的主体应具备一定的管理职权,只有利用职务便利占有本单位财物的人才构成该罪,一般事务性工作人员不属于该罪的主体,其行为可能构成其他刑事罪名的处罚。...查看全文

在我国的法律中公民定义

公民的定义:在我国,公民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查看全文

犯罪在我国刑法中的定义是什么?

我国《刑法》第十三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查看全文

中国法律如何定义诈骗罪?

诈骗罪定义及构成要件: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构成要件包括:侵犯公私财物所有权、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财物、一般主体、直接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查看全文

渎职罪在我国刑法中的定义是什么?

渎职罪的构成条件包括:犯罪主体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侵犯的客体为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主观方面通常出于故意或少数情况下出于过失。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便利、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等行为,导致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查看全文

职务犯罪在刑法中的定义是什么?

职务犯罪主要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侵害国家职务管理职能的行为,其主观要件是行为人对危害后果持有一种心理状态,客观要件包括利用职务之便、滥用职权、严重不负责任等。相关法律条文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68...查看全文

我国法律如何定义童工?

我国法律规定16岁的不属于童工,童工是指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年满16周岁就可以参加工作,年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以自己的工作作为生活来源的,可以视为成年人。此外,《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但年满...查看全文

在我国的法律里,怎样才是职务犯罪

法律解析: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已有职权,贪污、贿赂、徇私舞弊、玩忽职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规章规范,依照刑法应当予以刑事处罚的犯罪。 【法律依据】: ...查看全文

在我国的法律里,怎样才是职务犯罪?

律师分析: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已有职权,贪污、贿赂、徇私舞弊、玩忽职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规章规范,依照刑法应当予以刑事处罚的犯罪。 【法律依据】: ...查看全文

我国法律关于诈骗罪如何定义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查看全文

袭警罪在我国法律中地位如何?

我国已将袭警罪正式纳入刑法,对暴力袭击执行职务的警察的严重危害行为进行了相应处罚,包括使用凶器、驾驶车辆袭警、造成伤亡和财产损失等后果的,将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此外,实施袭警行为的情形包括多人围观、纠集多人袭警、曾受过处...查看全文

法律规定的职务犯罪的定义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已有职权,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规章规范,依照刑法应当予以刑事处罚的犯罪。...查看全文

我国关于职务犯罪立案的法律规定

职务犯罪的立案标准:主体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贪污罪和受贿罪立案金额为3万-20万元,挪用公款罪立案金额为5万元以上,职务侵占罪立案金额为6万元以上。...查看全文

聋哑人在中国的法律规定中如何确定犯罪罪责?

本文介绍了刑法对于聋哑人犯罪和盲人犯罪的规定,包括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情形以及限定刑事责任能力如何处罚。其中,对于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而对于预备犯、中止犯、从犯以及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也可以从...查看全文

法律如何定义和惩治渎职犯罪

渎职犯罪的认定标准是:犯罪主体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客体是侵犯了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主观方面大多数出于故意,少数出于过失,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者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查看全文

犯罪既遂在法律中的定义

《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既遂主要有四种形式:行为犯、结果犯、举动犯和危险犯。行为犯是指实施了刑法规定的行为;结果犯是指实施了犯罪法定的结果;举动犯是指一着手犯罪即构成既遂犯罪;危险犯是指实施的犯罪行为具有特别危险状态。...查看全文

抢劫罪在我国是如何定义的?

抢劫罪犯罪构成的要点是: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人身权利;客观表现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强制手段当场劫取财物;主体为年满14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财物的目的。抢劫罪的本质特征是当场对被...查看全文

盗窃罪在我国的法律规定中是如何界定的?

盗窃罪的量刑标准根据盗窃数额大小和情节严重程度来决定,包括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以及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 盗窃公私财物并造成财物损毁的处理方式取决于具体情况,可能会从重处罚或数罪并罚,也可能根据行为构...查看全文

我国法律中如何认定重婚罪的?

重婚罪的认定标准:1、法律上的重婚,即前一次婚姻未解除,又与别人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而构成的重婚;2、事实上的重婚,即前一次婚姻没有解除,以夫妻名义与别人共同生活。虽然没有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实际上已经构成重婚...查看全文

我国法律规定如何判定赌场犯罪?

赌博抽水的行为属于开设赌场罪,刑罚标准根据情节轻重而定。提供场所赌博也涉嫌开设赌场罪,量刑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开设赌场罪是指聚众赌博、开设赌场、以赌博为业的行...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