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满释放的限制有哪些?

律师回答
摘要:刑满释放后,有些人可能会受到一些限制,比如在入伍、就业时需要向有关单位报告自己曾受过刑事处罚,并且不能隐瞒。对于刑满释放的人员,当地政府会帮助他们安排生活,如果这些人丧失了劳动能力或者没有赡养人、扶养人和基本生活来源,当地政府会给予救济。因此,即使没有受到刑事处罚,刑满释放人员也应该尽量去当地派出所报到。对于过失犯罪者,一般不可以做警察。
在刑满释放后,有些人可能会受到一些限制,比如在入伍、就业时需要向有关单位报告自己曾受过刑事处罚,并且不能隐瞒。对于刑满释放的人员,当地政府会帮助他们安排生活,如果这些人丧失了劳动能力或者没有赡养人、扶养人和基本生活来源,当地政府会给予救济。
一、刑满释放不去报道可以吗
可以,但还是尽量去当地派出所报到。根据《监狱法》第三十六条,犯罪分子刑满释放后,公安机关可以为其办理户籍登记,犯罪分子在刑满释放后就已经恢复人身自由,到派出所报到目的主要是对刑满释放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引导,避免其再次犯罪,并且可以提供一定的帮助,更好地回归社会,但实践中不去报到也不会进行处罚。
二、过失犯罪能胜任警察职务吗?
行为人因为过失犯罪被处罚的一般不可以做警察。依法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在入伍、就业的时候,应当如实向有关单位报告自己曾受过刑事处罚,不得隐瞒,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人可以不报告。
延伸阅读
犯罪记录多久能消除
犯罪记录无法消除,会陪伴个人终身。犯罪记录又叫做案底,一般指过去犯法或犯罪行为的记录。案底会永远保存在公安局,不能消除。司法机关为满足办案需要,或有关单位按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可以依法进行记录提供。但是依法已查询的单位,要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进行保密。
依法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在入伍、就业的时候,应当如实向有关单位报告自己曾受过刑事处罚,不得隐瞒。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人,免除前款规定的报告义务。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犯罪记录会被存: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
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释放时,少年的记录应封存,并在适当的时候加以销毁,对未成年罪犯的档案应严格保密,不能让第三方利用,也不得在其后的成人诉讼案件中加以引用。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如今是世界各国未成年人刑事犯罪处理的普遍做法。
结语:刑满释放后,有些人可能会受到一些限制,比如在入伍、就业时需要向有关单位报告自己曾受过刑事处罚,并且不能隐瞒。对于刑满释放的人员,当地政府会帮助他们安排生活,如果这些人丧失了劳动能力或者没有赡养人、扶养人和基本生活来源,当地政府会给予救济。因此,即使没有受到刑事处罚,也应该尽量去当地派出所报到,以便政府能够提供帮助和指导。而对于过失犯罪者,由于其行为已经受过刑事处罚,一般不可以做警察。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条
依法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在入伍、就业的时候,应当如实向有关单位报告自己曾受过刑事处罚,不得隐瞒。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人,免除前款规定的报告义务。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刑满释放的毒贩有哪些限制

犯罪分子服刑期满释放后恢复自由,不受监管,各级政府和社会团体应提供帮教和安置,刑满人员可以自由生活和工作,只是建议报到以接受帮教,不报到不会受处罚,刑满释放后没有限制。...查看全文

刑满释放人员的限制规定有哪些?

刑满释放人员限制规定的法律依据及内容概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条和第十三条,曾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在入伍、就业时需如实报告,不得隐瞒。未满十八周岁且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人免除报告义务。犯罪行为涉及危害国家、社会秩序...查看全文

刑满释放后有哪些限制?

律师分析: 被人民法院判决拘役、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需要在看守所或监狱服刑,接受管制教育,也就是需要坐牢。只要是刑罚就会有一定的期限,到了判决期限自然就会刑满释放,对于这类人员通常就叫做刑满释放人员。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后...查看全文

刑满释放后有哪些限制

法律解析: 被人民法院判决拘役、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需要在看守所或监狱服刑,接受管制教育,也就是需要坐牢。只要是刑罚就会有一定的期限,到了判决期限自然就会刑满释放,对于这类人员通常就叫做刑满释放人员。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后...查看全文

刑满释放后有哪些限制

犯人刑期满被开释后,恢复了自由,其可自如的生活和工作,并不会受到约束。到当地报到,仅仅是为了进一步对开释的人进行帮助,如果开释后没有去报到,也不会受到处置。所以,刑满开释后,是不会受到约束的。另外,在被开释之后,有关部门会给其发开...查看全文

刑满释放人员有哪些限制规定?

刑满释放人员的限制规定有:1、依法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在入伍、就业的时候,应当如实向有关单位报告自己曾受过刑事处罚,不得隐瞒。2、弹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人,免除前述规定的报告义务。 释放证对于刑满释放人...查看全文

刑满释放后有什么限制

我国法律没有对刑满释放人员有什么限制,他们不仅是公民,享受公民应有的相关待遇,而且他们也是国家政府部门重点帮扶的对象。但是在就业或者创业这一块对个人有一定的限制。一些部门法规定若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不得从事该职业,或者不得开办...查看全文

刑满释放后有什么限制

法律分析:刑满释放人员的限制规定有: 1、依法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在入伍、就业的时候,应当如实向有关单位报告自己曾受过刑事处罚,不得隐瞒。 2、弹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人,免除前述规定的报告义务。 法律依...查看全文

刑满释放后有什么限制

法律分析:刑满释放后有的限制为,在入伍、就业的时候,应当如实向有关单位报告自己曾受过刑事处罚,不得隐瞒。对刑满释放人员,当地人民政府帮助其安置生活,刑满释放人员丧失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和基本生活来源的,由当地人民...查看全文

5年内限制出境:刑满释放者的限制

中国公民出境限制的情形包括:未持有效证件、拒绝边防检查、刑罚未执行完毕、有未了结的民事案件、妨害国境管理受罚、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其他法律规定禁止出境等。...查看全文

对刑满释放人员有什么限制标准?

律师解答: 没有任何限制。如刑满释放的人员回到原籍后,当地派出所会将归入重点人口来管理。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后就恢复自己的自由,没有司法机关任何监管。如果没有附加刑,则不需要报道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 第...查看全文

对刑满释放人员有什么限制规定?

律师分析: 没有任何限制。如刑满释放的人员回到原籍后,当地派出所会将归入重点人口来管理。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后就恢复自己的自由,没有司法机关任何监管。如果没有附加刑,则不需要报道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 第...查看全文

对刑满释放人员有什么限制标准?

法律解析: 没有任何限制。如刑满释放的人员回到原籍后,当地派出所会将归入重点人口来管理。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后就恢复自己的自由,没有司法机关任何监管。如果没有附加刑,则不需要报道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 第...查看全文

对刑满释放人员有什么限制规定

法律解析: 没有任何限制。如刑满释放的人员回到原籍后,当地派出所会将归入重点人口来管理。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后就恢复自己的自由,没有司法机关任何监管。如果没有附加刑,则不需要报道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 第...查看全文

释放后仍犯罪分子?揭秘刑满释放毒贩的限制

犯罪分子刑满释放后恢复自由,不受监管限制,但需要到当地报到接受帮教,没有报到也不会受到处罚。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负责刑释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为其提供必要条件。 刑满释放人员恢复自由,无监管限制,需报到接受帮教,政府和相关部门负责提...查看全文

2023年刑满释放后的新规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规定了刑满释放后的相关规定,包括监狱按期释放并发放释放证明书,公安机关办理户籍登记,当地政府帮助安置生活,提供救济等。与假释相比,刑满释放是无条件回到社会,不再执行剩余刑期。...查看全文

刑满释放人员是否受到限制?

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后恢复自由,不受司法机关监管。他们需报到派出所和社区,但无需接受监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刑满释放人员应按期释放并获得释放证明书,公安机关负责户籍登记。当地政府提供帮助和救济,刑满释放人员享有与其他公...查看全文

保释需要满足哪些限制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取保候审的条件包括: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取保候审不会引发社会危险的;患有严重疾病、无法自理、怀孕或正在哺乳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会引发社会危险的;...查看全文

释放刑满五年内限制出境规定

法律上没有刑满释放5年内不能出境的规定,中国公民出境受限的情形包括:未持有效证件或拒绝接受边防检查、未执行完刑罚、有未了结的民事案件、因妨害国(边)境管理受刑事处罚或被遣返、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以及其他法律规定的不准出境情形。...查看全文

刑满释放人员有哪些补助待遇

刑满释放人员可获得当地政府的救济,包括街道补助、低保和失业救济金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当地政府应帮助刑满释放人员安置生活,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和基本生活来源的人员可以获得救济。刑满释放人员享有与其他公民平...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