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通过取保候审方式报考公务员?

律师回答
摘要:取保候审能保公职,因为法律规定未经法院判决不能确定罪名。犯罪嫌疑人近亲属和律师可向办案机关申请取保候审。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附加刑的、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不会产生社会危险的、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哺乳婴儿且不会产生社会危险的、羁押期限届满但案件未办结需要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都可以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你好,关于取保候审能保公职吗这个问题,我说其实是可以的,取保候审后是不能开除公职的,因为取保候审只是对嫌疑人采取的强制措施而已,法律明确规定未经法院判决,不得确定任何人有罪。所以,在未判决的情况下,是否有罪还是个问号,只有等法院判决是否有罪或者无罪以后,才能做决定。犯罪嫌疑人被采取强制措施后,犯罪嫌疑人的近亲属和律师就可以向办案机关申请取保候审了。取保候审的条件:《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法律客观: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对于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情况,或者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情况,或者羁押期限届满但案件尚未办结且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情况,可以进行取保候审,该措施由公安机关执行。因此,取保候审后并不会导致被开除公职,因为在未经法院判决之前,任何人都不能被确定有罪。只有等待法院的判决结果后,才能做出相应的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六十八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五章 对重新犯罪的预防 第五十二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于无固定住所、无法提供保证人的未成年人适用取保候审的,应当指定合适成年人作为保证人,必要时可以安排取保候审的未成年人接受社会观护。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二节 取保候审 第八十一条 公安机关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继续侦查的。
对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证据不符合逮捕条件,以及提请逮捕后,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可以依法取保候审。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能否通过妨害公务取保候审?

妨害公务罪不是申请取保候审的排除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符合一定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申请取保候审,包括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情况,以及...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取保候审方式跨省打工?

取保候审是一种对犯罪嫌疑人的强制措施,要求其提供担保人或交纳保证金,并遵守相关规定,不能出省或有犯罪行为。被拘役或判刑不超过3年的犯罪分子可申请取保候审,但需公安机关同意。...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取保候审方式离开省份?

在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虽然可以离开所在省份,但需要得到公安机关的批准。如果违反取保候审规定并需要逮捕,则可以先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拘留。取保候审不去报到的后果是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报警来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期间可以报警,不违反刑诉法规定。取保候审最长不超过12个月,二审期间超过一审判刑也适用。期间不能中断侦查、起诉和审理,发现不应追究责任或期满应及时解除。...查看全文

孩子能否通过取保候审影响考公成功?

父母犯罪行为对孩子今后公务员招录和征兵的政审有影响。父母有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违法犯罪、与其没有划清界限、被判死刑或正在服刑的情况都会对政审产生影响。公检法和部队单位对此要求更为严格,父母犯罪行为会直接影响政审。...查看全文

取保候审会否影响子女考取公务员?

取保候审对孩子考公务员无影响。取保候审是侦查机关要求犯罪嫌疑人提供担保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其不逃避或妨碍侦查。这只是强制措施,嫌疑人并未被确定构成犯罪,不会对孩子造成影响。...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职务侵占取保候审?

《刑事诉讼法》第67条规定了取保候审的条件,对于因职务侵占被逮捕的当事人,是否能取保候审取决于其是否符合条件。然而,在实践中,一般情况下被逮捕后是不能取保候审的。...查看全文

已经解除取保候审能不能考公务员

解除取保候审能不能考公务员,关键看行为人有没有被追究刑事责任。根据我国《公务员法》的有关规定,行为人虽然是解除取保候审了,但是并不等于行为人就是受到过刑事处罚了,换句话说,行为人当然是有权利报考公务员的。 ...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刑事公诉取保候审?

我国刑事诉讼法允许符合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在公诉案件中申请取保候审,即使被判处管制、拘役,也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申请取保候审可以在检察院提起公诉前进行,无需等待法院开庭。...查看全文

公务员被取保候审后的处理方式

公务员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刑事拘留、逮捕期间,工资待遇停发,按原工资的75%发生活费;如果案件撤销或不起诉,恢复工资待遇并补发减发的工资;被刑事拘留逃亡或批准逮捕在逃的,停发工资待遇;收容教育、强制隔离戒毒、劳动教养、行政拘留期...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抢劫取保候审?

抢劫可以取保候审,但需满足一定条件。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或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但不会产生社会危险性的,以及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正在哺乳婴儿的妇女,均可取保候审。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且需要取保候审的也...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盗窃取保候审?

盗窃犯罪嫌疑人是否可以办理取保候审取决于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只有在满足特定条件的情况下,才可以申请取保候审。这些条件包括可能判处轻刑罚、不会对社会造成危险、身体状况不宜拘留等。因此,盗窃犯罪嫌疑人必须满足这些...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吸毒取保候审?

吸毒违法,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可处拘留和罚款。我国刑事法只对贩毒有明确规定,吸毒行为不属于犯罪。取保候审条件包括罪行轻微、不会造成社会危险、患有严重疾病、怀孕或哺乳婴儿、证据不足等。持有有效出境证件、被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的犯罪嫌...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斗殴取保候审?

犯罪嫌疑人斗殴后不一定能取保候审,但如果符合条件,可以申请取保候审。即使无法取保,也可争取缓刑。取保候审条件包括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不会对社会造成危险等。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嫖娼取保候审?

建议委托律师介入,了解案情,以便最大可能取保候审,因为卖淫嫖娼虽不构成犯罪但属违法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处以拘留或罚款,而明知患有严重性病卖淫嫖娼则可面临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上诉取保候审?

上诉期间取保候审的条件包括保证金和保证人,可能适用于被判管制拘役的犯罪嫌疑人,有期徒刑的犯罪嫌疑人需符合社会安全要求,拘留者有严重疾病、哺乳期或孕妇。...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判刑取保候审?

判决后不适用取保候审,而适用对象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病人可申请保外就医,服刑过半且表现良好可假释。假释是指对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后,因悔改表现良好,不再危害社会,附条件提前释放的制度。...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取保候审办理?

被取保候审不代表无罪,最终有罪则不能开无犯罪证明;取保候审是一种强制措施,根据刑诉法第67、68条规定,适用于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以及患有严重疾病、怀孕或哺乳婴儿的妇女等情况,执行机关应要求提供保证人...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打架取保候审?

符合法律规定的打架人员可以取保候审,包括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人,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不会造成社会危害的人,以及患有严重疾病、怀孕或哺乳期的妇女等。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醉驾取保候审?

酒后驾驶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饮酒后驾驶,一种是危险驾驶罪。前者会受到罚款、扣分、暂扣驾照等处罚,后者可能涉及刑事责任。无论构成何种犯罪,醉酒驾驶嫌疑人都可以申请取保候审,但需满足法律规定的条件并办理相关手续。...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