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时效期限的最新规定

律师回答

一、行政诉讼起诉的时间限制

1、行政诉讼起诉的时间限制是指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执法主体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法定期间。即起诉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提出,超过法定期限,当事人将因起诉时效届满而丧失诉权。

2、通常,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3、行政相对人只有在法定期间内提起行政诉讼,才有可能获得司法救济。相对人超过法定期间起诉的,人民法院将对其起诉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其合法权益就难以通过行政诉讼的司法程序获得保护。

4、为进一步保障当事人的诉权,行政诉讼法对一些特殊情况作了特别固定、当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其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计算。对涉及不动产的最长不得超过20年。

此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60日内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二、行政诉讼时效的规定

任何诉讼程序都包含各种各样的时效制度,行政诉讼也是如此。行政诉讼时效是当事人能够向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的有效期限,超过了这一期限,则当事人丧失了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行政诉讼时效的规定,既是为了有效保护行政机关管理活动的效率,也是为了及时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行政诉讼时效不作具体规定或者没有诉讼时效的限制,其具体行政行为一直或较长时间处于可受追诉的不确定状态,不仅在证据的取得上有一定困难,增加了案件处理的难度,而且不利于保障国家行政机关管理活动的开展,影响正常的行政管理程序。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三条之规定,行政诉讼时效应当分为以下两种:

1、一般诉讼时效。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年。复议决定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法定起诉期限的,适用前款规定。

2、特殊诉讼时效。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其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由于不属于起诉人自身的原因超过起诉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间内。因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而不能提起诉讼的,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间内。对涉及不动产的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20年、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5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如果读者有涉及到法律的问题需要援助的,欢迎来网进行咨询。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行政诉讼时效规定最新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期限为六个月,超过二十年或五年的案件不予受理。申请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期限为两个月,紧急情况下不受期限限制。因不可抗力或其他特殊情况耽误起诉期限的,可申请延长期限。...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再审期限最新规定

行政诉讼再审期限有多长 人民法院应当自再审申请案件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查,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一十二条:人民法院应当自再审申请案件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查...查看全文

最高法关于诉讼时效最新规定:诉讼时效期限缩短

最高法院最新规定诉讼时效为三年,但可根据其他法律规定调整。诉讼时效过后仍可上诉,但胜诉权丧失。根据《民法典》第188条,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从权利受损之日起计算,超过20年则不予保护,可根据特殊情况延长。...查看全文

新行政诉讼法对诉讼时效的规定

《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五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行政诉讼法时...查看全文

新行政诉讼法对诉讼时效的规定

《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五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行政诉讼法时...查看全文

新行政诉讼法对诉讼时效的规定

《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五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查看全文

新行政诉讼法对诉讼时效的规定

《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五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行政诉讼法时...查看全文

行政上诉处理期限的最新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或裁定,应在规定期限内向上级法院提起上诉,否则一审判决或裁定生效。行政诉讼时效分为一般性规定和特殊规定,一般性规定下,起诉期限为知道或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或三个月;特...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期限和诉讼时效?

律师分析: 1、性质不同 起诉期限:起诉期限是诉之合法的要件,即起诉能够被法院予以受理的法定条件,规定在行政诉讼法中,系诉讼程序法律制度;诉讼实效是诉之有理由的要件,即原告的诉讼请求能够成立的前提。 诉讼时效:诉讼时效属于民事实体...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时效最长期限是多久

法律分析:行政诉讼时效的最长期限是不能超过二十年。对于因不动产而提起诉讼的案件,如果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当事人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时效最长期限是多久

法律分析:行政诉讼时效最长期限二十年。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四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的时效期限如何界定?

行政诉讼时效是当事人能够向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的有效期限,超过了这一期限,则当事人丧失了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最长诉讼时效期间

律师分析:实际上对于行政诉讼案件而言涉及到的案件类别是非常繁多的, 甚至同样是行政诉讼案件,很可能行政诉讼时效是不同的, 但是诉讼时效最长就是20年。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最长诉讼时效期间?

律师分析: 实际上对于行政诉讼案件而言涉及到的案件类别是非常繁多的, 甚至同样是行政诉讼案件,很可能行政诉讼时效是不同的, 但是诉讼时效最长就是20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三十七条 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的时效规定

任何诉讼程序都包含各种各样的时效制度,行政诉讼也是如此,主要理由是行政诉讼是从民事诉讼发展而来的诉讼形式,很多行政争议产生于民事争议或与民事争议有密切的关系,有时解决行政争议就成为解决民事争议的前提条件。再者,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的时效规定

第一,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决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查看全文

强拆行政诉讼时效规定期限是多久

法律分析:强拆的行政诉讼时效,一般是六个月。被拆迁人如果不服强拆的行政行为的,应在六个月内直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如果被拆迁人已经申请行政复议,但不服复议决定的,则可在十五日内向法院起诉。法律依据:《《中华...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时效规定

直接提起行政诉讼的时效为六个月;但是当事人先申请复议再提请行政诉讼的,时效期间是十五日;而一般案件的最长诉讼时效是不超过五年;不动产案件的最长诉讼时效是不超过二十年。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查看全文

诉讼期限法律规定的行政诉讼起诉期限

行政诉讼法第39条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必须在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超过期限的案件将被驳回。申请人还可以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复议不服再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在7日内立案或裁定不受理。...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的最长时效是什么规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