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条文与实际操作

律师回答
摘要:劳动合同解除情形分为两种:一是《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七种情形,如试用期不合格、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等,无需支付经济赔偿金或补偿金;二是《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七种情形,如劳动者解除合同、协商一致解除合同等,需支付经济补偿。
我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上述辞退情形无需支付经济赔偿金或补偿金。以及《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四十一条、四十二条的规定。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经济补偿】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反规章制度、严重失职、与其他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劳动合同无效、被追究刑事责任等。这些情形下,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赔偿金或补偿金。然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若劳动者依法解除劳动合同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此外,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还存在其他情形下需要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况。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五章 特别规定 第二节 劳务派遣 第六十五条 【劳务派遣中解除劳动合同】被派遣劳动者可以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与劳务派遣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被派遣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情形的,用工单位可以将劳动者退回劳务派遣单位,劳务派遣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四十二条 【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法律规定与实际操作"

《劳动合同法》规定,如果职工在本单位工作满15年且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用人单位不能以不胜任工作、劳动合同履行条件变化、经济性裁员等理由辞退该员工。但如果职工严重违纪或违反劳动纪律、严重失职、对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或被追究刑事责...查看全文

法律建议与实际操作

正当防卫在我国刑法中规定,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个人和他人的权益免受不法侵害而采取的行为。在正当防卫情况下,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不负刑事责任。但若不属于正当防卫,则可能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或涉嫌故意伤害罪的刑事犯罪。对方先动手会影...查看全文

法律规定与实际操作

调解轻伤纠纷案件,当事人同意并达成调解协议,公安机关可撤销案件。《民事诉讼法》规定,上诉人可在二审判决前申请撤回上诉,法院可裁定准许。法院还可根据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其监护人的申请,证实其能力已恢复,作出新判决,撤销原判决。...查看全文

法律风险与实际操作

成年人更改姓名后会对生活、工作等产生影响,特别是在证件、证明方面。除大学毕业证无法变更外,其他证件需要重新办理。若发生遗失、出险、理赔等情况时,证、名不符将带来无尽麻烦。...查看全文

法律与实际操作的差异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组织,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总经理是代表经营单位及分公司行使职权、主持经营或服务活动的人,一般由上级法人单位任命。...查看全文

依据法律规定与实际操作

孩子抚养费支付标准需父母协商确定,协商不成可起诉法院,根据子女需求、父母负担能力和当地生活水平确定支付比例。固定收入者一般支付月总收入的20%至30%,负担多个子女可适当提高但不超过50%。无固定收入者可根据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查看全文

法律权益与实际操作要点

拆迁安置房过户的程序包括拆迁当事人共同选择一家评估机构、拆迁人出资委托评估机构、评估机构勘察测量、初步估价报告公示和复核申请。拆迁当事人对估价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在收到估价报告之日起5日内向原估价机构书面申请复核估价,也可以另行委托...查看全文

法律建议与实际操作指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中规定了离婚协议书的内容要点,包括双方个人信息、自愿签订协议的原因、抚养权归属、探视权规定、抚养费支付方式和数额等。抚养费的确定应考虑子女实际需要、父母负担能力...查看全文

根据法律规定与实际操作

医疗事故死亡赔偿金计算方法:根据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年龄和地区因素计算。城镇居民为(实际年龄-60)乘以20年,农村居民为(实际年龄-60)乘以N(60周岁以下为20年,60周岁...查看全文

法律依据与实际操作指南

离婚后,如果对方对孩子不利,可以要求变更抚养权。变更抚养权的条件包括:一方因疾病或伤残无力抚养子女,一方不尽抚养义务或虐待孩子,孩子愿意与另一方生活,以及其他正当理由。变更抚养权不涉及财产分割。...查看全文

探讨法律规定与实际操作

试驾试乘车辆发生交通事故责任分配: 1.合法试驾人员承担责任,若车辆合规且驾照合法。 2.无行驶证或无驾照试驾人员由供车方承担责任。 3.试乘人受损,可要求试乘服务者赔偿,若试乘人有过失则减轻赔偿责任。...查看全文

法律规定与实际操作的困境

摔倒是否算工伤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工作时间、场所、职责不能仅按字面理解,应根据立法精神作出正确判断。用餐、上厕所虽是个人生理需求,但与工作紧密相关,应受法律保护,视为工作内容的合理延伸。即使在用餐或上厕所时摔倒,也应...查看全文

法律规定与实际操作的权衡

立遗嘱不需要子女签字同意,子女签字与否不影响遗嘱的生效。私生子与婚生子享有同等的继承权,但私生子有特定行为会丧失继承权。遗嘱的生效要件包括遗嘱人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真实意思表示,有处分权和合法内容与形式。遗嘱内容必须明确具体,否...查看全文

法律规定与实际操作的探讨"

伤害行为导致严重伤害,主观恶性大,社会危险性高,起刑点为3年,行为人不能申请取保候审。但若行为人患重疾、无自理能力、怀孕或哺乳婴儿等特殊情况,仍可申请取保候审。...查看全文

政策法规与实际操作

异地去世人员的遗体原则上应在当地殡仪馆火化,禁止运往外地。特殊情况下,需符合条件:经当地民政部门批准、在当地殡仪馆处理、有当地卫检部门的《移运证》、由当地殡仪馆承办运送业务,运送至安葬地殡仪馆。...查看全文

法律建议和实际操作

家庭暴力行为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权的影响。尽管实施过家庭暴力的当事人也有争取抚养权的权利,但法院会考虑暴力行为对子女的影响,倾向保护子女的身心健康。然而,并非意味着实施过暴力的当事人完全失去抚养权。法院将从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查看全文

法律定义与实际操作中的差异

抚养是长辈对无行为能力人的保护并教养,目的是让子女健康成长。扶养包括长辈对晚辈的抚养、平辈亲属之间的扶养和晚辈对长辈的赡养。狭义的扶养指夫妻之间的经济供养和生活扶助的关系。...查看全文

相关法律规定与实际操作指南

孕妇可以起诉离婚,流程包括提起诉讼、审理、调解等;若重婚、家暴、赌博等情形存在或感情破裂满2年,可准予离婚;一方失踪、法院不准离婚后再分居满1年,可再次提起离婚。根据《民法典》第1079条,夫妻可通过调解或直接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查看全文

法律规定与实际操作中的探讨

保险合同可因条件符合而撤销。行为人可基于重大误解、虚假表达、欺诈、胁迫或显失公平等民事法律行为,要求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若一方通过欺诈手段使对方在不真实意思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欺诈方有权要求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查看全文

应对老赖:法律建议与实际操作

老赖欠钱不还的处理办法:明确债权债务关系,拿到法院文书,重点关注诉讼时效问题。文书生效后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履行债务能力及下落等情况。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14条,债权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基层法院申请支付令,...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陈美娥

北京市-北京市-海淀区

认证律师合同纠纷、合同纠纷

已服务131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