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劝退离职可以仲裁吗

律师回答
摘要:劳动合同解除纠纷的解决方法:协商解决需留意证据,书面形式提出问题并保留证据,投诉信访需备案并保留凭据,获取录音证据,最后提出劳动争议仲裁申请。
1、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在协商解决过程中,应当注意获取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以及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间、原因或理由,为协商不成时提起仲裁或诉讼时收集、全保证据作准备。
2、用书面形式向用人单位提出相关问题。一般情况应用信函或电报方式提出,内容包括:用人单位未以书面形式通知辞退的事实、自己提出的异议、自己的各项权利主张等,并保留证据内容。
3、及时向相关机构、部门投诉、信访。投诉时,应将用人单位未以书面通知形式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全面、客观地登记备案,并保留好投诉、信访凭据。
4、获取录音资料。通过与对方交谈、通话等途径获取相关与用人单位未以书面通知形式解除劳动合同的录音证据。
5、提出劳动争议仲裁申请。在获取相关有利证据材料后,便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提出仲裁请求。
延伸阅读
仲裁程序是否适用于口头劝退离职纠纷?
根据劳动法和仲裁规定,口头劝退离职纠纷可以通过仲裁程序解决。仲裁是一种法律手段,旨在公正、迅速地解决劳动争议。口头劝退离职纠纷属于劳动争议范畴,因此适用仲裁程序。当事人可以向劳动仲裁机构提起仲裁申请,机构将依法组织调解或进行仲裁,最终作出裁决。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应遵守。但需要注意,具体情况可能会受到地区性的法律规定和具体案件的细节影响,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准确的法律建议。
结语:在解决口头劝退离职纠纷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通过书面形式提出问题,向相关机构投诉、信访,获取录音资料并提出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法律手段,可以公正、迅速地解决口头劝退离职纠纷。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应遵守。具体操作应遵循法律规定和案件细节,建议咨询专业律师获取准确建议。
法律依据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风险提醒】公司辞退员工虽然在日常生活中是很普遍的一件事,但是实际上公司辞退员工有着严格的条件,如果不符合法定的解除要件,公司不可以随意辞退员工。但是很多用人单位并不清楚这些条件有些什么,就容易出现一些问题:1.没有任何理由地辞退员工,结果被员工申请仲裁,最终无法实现目的,且声誉等受到影响2.用人单位没有提前三十天书面通知员工,员工拒绝离职,影响用人单位之后的工作安排。3.用人单位辞退员工时没有给员工支付相应的劳动补偿金,员工申请仲裁,付出更多的经济成本。【专家建议】如果用人单位有想要辞退员工的需求,聘请一个专业的律师可以为您提供以下服务:1.为用人单位收集该员工符合法定解除条件的证据,违反劳动纪律等证据好搜索,比较困难的不能胜任工作的证据也可以收集到。2.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提前三十天写好书面通知并且发送给劳动者。3.计算好辞退员工所需支付的经济补偿金,防止因为疏漏而被仲裁。4.与被辞退员工积极协商沟通,尽量通过专业技术与员工达成协议,实现和平的辞退。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公司口头劝退我可以去仲裁吗

法律分析:一、公司口头劝退我可以去仲裁吗依据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口头辞退劳动者的,劳动者是可以依法申请劳动仲裁的,申请劳动仲裁要提交申请书。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查看全文

口头通知离职可以申请仲裁吗

离职多久之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离职之后的一年之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查看全文

老板可以口头劝退员工吗

法律分析:一、老板可以口头劝退员工吗用人单位不可以口头劝退员工,依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只是口头劝退劳动者,没有出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的,是属于违法劳动合同法的行为。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查看全文

仲裁可以口头申请吗

法律分析:一、仲裁可以口头申请吗?1、目前,我国有书面和口头这两种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的方式。一般情况下,申请人要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申请仲裁,方便申请人详细地表达出诉讼请求,说明案件的理由和事实,也有利于劳动争议...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口头可以吗

劳动仲裁申请书应包含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信息、仲裁请求、事实理由、证据来源及证人信息。申请书不规范或材料不齐备时,仲裁委员会应及时告知申请人需补正的全部材料。...查看全文

劝退后多久可以仲裁起诉

被辞退后一年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查看全文

仲裁可以离职后仲裁吗

法律分析:一、仲裁可以离职后仲裁吗离职之后是可以进行劳动仲裁的,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只有在劳动者违约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才需要缴纳培训费,被公司辞退属于公司方违约提前解除劳动合同。可以在办理完离职手续前提前向劳动仲...查看全文

仲裁受理口头辞退吗

法律分析:一、仲裁受理口头辞退吗遇到口头辞退是可以通过劳动仲裁来解决劳动纠纷的,此时职员可以向劳动仲裁机构书面提出仲裁申请。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查看全文

经济仲裁可以口头提出仲裁请求吗?

经济仲裁必须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口头提出不被接受。仲裁程序包括受理阶段、组庭阶段和开庭审理阶段。在受理阶段,申请人需缴纳仲裁费用,被申请人可提交答辩书和补充证据。双方可申请财产保全和证据保全,委托律师代理。在组庭阶段,双方应约定仲...查看全文

口头协议可以申请仲裁吗

法律分析:一、口头协议可以申请仲裁吗法律规定口头合同不能仲裁,仲裁协议应当是书面的。因为法律规定仲裁协议要包含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仲裁事项、选定的仲裁委员会等内容,因此可以看出仲裁应当是适用书面合同的。二、...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可以口头申请吗

目前,我国有书面和口头这两种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的方式。一般情况下,申请人要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申请仲裁,方便申请人详细地表达出诉讼请求,说明案件的理由和事实,也有利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审查申请人的劳动仲裁申请。如果申请人在书...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可以口头申请吗

法律分析:一、劳动仲裁可以口头申请吗1、目前,我国有书面和口头这两种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的方式。一般情况下,申请人要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申请仲裁,方便申请人详细地表达出诉讼请求,说明案件的理由和事实,也有利于劳动争...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可以口头申请吗

法律分析: 劳动仲裁可以口头申请。目前我国有书面和口头这两种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的方式,一般情况下,申请人要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申请仲裁,但如果申请人在书写仲裁申请确实有困难的,可以通过口头的方式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查看全文

兼职可以口头辞退吗

法律分析:员工兼职时,单位可以口头辞退员工。非全日制用工中的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而通知的方式包括书面通知、口头通知等,因此单位可以口头辞退员工。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七...查看全文

口头辞退劳动仲裁

法律分析:依据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口头辞退劳动者的,是属于违反劳动法的行为,劳动者是可以申请仲裁的。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查看全文

被劝退口头答应了还需要写离职申请吗

公司辞退员工后,员工不需要写离职申请,根据劳动法规定,公司和员工可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公司需支付经济补偿金;若员工主动辞职,公司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如果公司要求员工写离职申请,员工应为维护自身权益而不写,否则将无法获得经济补偿金。...查看全文

口头辞退有录音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吗

申请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但是根据仲裁法的相关规定:“书写仲裁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根据该规定,申请仲裁有书面申请和口头申请两种方式,以书面申请为原则,口头申请为...查看全文

口头辞退员工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法律分析:1、劳动者入职方面的证明:如,《入职登记表》、《聘用书》等;2、劳动者工作内容方面的证明:如,《劳动合同》、《入职登记表》、《岗位调整通知》、《借调函》、《岗位说明书》、《员工绩效考核表》等;3、关于约定工资、工...查看全文

口头辞退员工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法律分析:1、劳动者入职方面的证明:如,《入职登记表》、《聘用书》等;2、劳动者工作内容方面的证明:如,《劳动合同》、《入职登记表》、《岗位调整通知》、《借调函》、《岗位说明书》、《员工绩效考核表》等;3、关于约定工资、工...查看全文

口头辞退员工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依据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公司口头辞退劳动者是属于辞退产生的争议,被辞退的劳动者是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的。此外,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