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行为的认定与处理

律师回答
摘要:不构成肇事逃逸的行为包括未造成人身伤亡且无争议的事实成因,可以自行协商损害赔偿;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也可进行协商处理。协商一致的情况下不构成逃逸。
不构成肇事逃逸的行为包括:未造成人身伤亡的,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也可进行协商处理。协商一致的是不构成逃逸的。
延伸阅读
肇事逃逸行为的法律定义和处罚措施
肇事逃逸行为是指在交通事故发生后,肇事者未及时停车、报警或留下相关信息,而是逃离现场的行为。根据法律的定义,肇事逃逸行为属于违法行为,严重影响了交通秩序和社会安全。对于肇事逃逸者,法律规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罚款、吊销驾驶证、拘留甚至刑事处罚等。这些措施旨在维护交通安全和社会公平。因此,对于任何交通事故,我们都应该保持冷静并履行相应的法律义务,避免肇事逃逸行为的发生,以确保公共安全和法律秩序的维护。
结语:肇事逃逸行为严重违法,对交通秩序和社会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法律规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以维护交通安全和社会公平。在任何交通事故中,我们都应该冷静处理,履行法律义务,避免肇事逃逸行为的发生,确保公共安全和法律秩序的维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一)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
(二)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
(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四)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的;
(五)强迫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尚不构成犯罪的;
(六)违反交通管制的规定强行通行,不听劝阻的;
(七)故意损毁、移动、涂改交通设施,造成危害后果,尚不构成犯罪的;
(八)非法拦截、扣留机动车辆,不听劝阻,造成交通严重阻塞或者较大财产损失的。
行为人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有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至第八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肇事逃逸的认定与处理程序

1.肇事逃逸的构成条件包括:肇事人明知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逃避事故责任和不向公安机关报案。 2.轻微肇事逃逸的处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以罚款和可能拘留,当事人需在规定时间内缴纳罚款。 3.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将被吊销驾驶证,终生...查看全文

肇事逃逸行为如何认定?

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标准:1.死亡1人或重伤3人以上,负主要责任;2.死亡3人以上,负同等责任;3.负主要责任,造成财产损失30万元以上且无能力赔偿;4.酒后/吸毒后驾驶;5.无驾驶资格驾驶;6.明知安全装置不全或机件失灵;7.明知...查看全文

肇事逃逸行为认定标准

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及不构成逃逸的情形 本文介绍了交通肇事逃逸的8种情形,包括驾车逃离事故现场、无证驾车报案后离开现场再返回等。同时还列举了6种不构成逃逸的情形,如事实无争议并达成协议、为抢救伤者驾车离开并及时报案等。通过这些情形的...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后又自首的行为能认定为肇事逃逸吗?

交通肇事逃逸后又自首行为可以认定肇事逃逸和自首。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后逃离现场的行为。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刑法》,交通肇事逃逸将导致吊销驾驶证。然而,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人如果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肇事经过...查看全文

肇事逃逸行为的定义与特点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主旨:肇事逃逸行为包括明知发生交通事故后逃离现场、驾车离开事故现场等情况。不构成肇事逃逸的情况包括双方协商解决后一方反悔并报案、为抢救伤者及时离开现场并报案等。...查看全文

肇事逃逸行为如何处理?

肇事逃逸将被处罚款,承担全部责任,吊销驾驶证,追究刑事责任,可能判刑,保险不赔付。因此,遇到事故应理智解决,报警救助伤者,切勿逃离现场,否则将面临严重后果。...查看全文

肇事后逃逸行为如何认定

法律分析:   一、肇事后逃逸行为认定如下:   (一)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二)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三)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后又自首行为能否认定为肇事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后又自首行为可认定为肇事逃逸和自首。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明知自己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后逃离现场的行为。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这种行为将被吊销驾驶证。然而,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人如果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肇事经过,可以被认定为自首。根据刑...查看全文

肇事逃逸罪行的认定

交通运输业发展快速,交通事故逃逸案件上升,扰乱交通秩序。根据法律,逃逸要受罚,逃逸致人死亡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逃逸行为需构成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规定,构成交通肇事罪方可认定为逃逸。逃逸目的是逃避法律追究,需考虑主观目的。报警避免被...查看全文

认定为肇事逃逸的情形

法律分析:认定为肇事逃逸的情形:_x000D_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_x000D_ 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事故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_x000D_ 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查看全文

认定为肇事逃逸的情形

认定为肇事逃逸的情形: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nb...查看全文

肇事逃逸行为的定义

肇事逃逸行为是指交通事故当事人在明知发生事故的情况下驾车或弃车逃离现场。不构成肇事逃逸的情况包括:当事人撤离现场后协商解决并留下真实信息,但一方反悔并报案;为抢救伤者而离开现场并及时报案;暂时离开医院但经伤者同意并留下真实信息;因...查看全文

肇事逃逸认定的处罚

交通事故肇事车逃逸将面临行政和刑事处罚,行政处罚包括罚款和吊销驾驶证,刑事处罚可达3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7年以上有期徒刑。逃逸行为主要表现为驾车逃逸和弃车逃逸,通常发生在事故责任争议、车辆违法或酒驾等情况下。...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认定的方法

本文阐述了交通肇事逃逸的定义及其在《解释》中的规定。逃逸行为需同时具备主观客观要件,主观方面指逃避法律责任的行为,客观方面指逃离现场。在司法实践中,逃逸行为在客观上都是驾车离开现场,但驾车离开不一定代表逃逸。因此,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如何认定

法律分析: 对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认定应为:行为人对交通肇事应是明知的;逃避抢救义务以及其后逃避责任追究,如果不构成犯罪的会被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九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的行为如何认定

法律分析:交通肇事逃逸的行为的认定:主观上为了逃避法律责任或救助义务,驾驶肇事车辆或者遗弃肇事车辆,逃离道事故现场的;客观上有逃离现场的行为的,那么就会被认定肇事逃逸。法律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查看全文

怎么认定交通肇事逃逸行为?

律师分析: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查看全文

怎么认定交通肇事逃逸行为

法律解析: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怎么认定

法律解析: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怎样认定

法律分析:交通肇事逃逸行为这样认定:主观上是为了逃避法律责任或救助义务,驾驶肇事车辆或者遗弃肇事车辆,逃离道事故现场的,客观有逃离现场的行为的,那么就会被认定肇事逃逸。法律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