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反言原则法律规定民诉法解释

律师回答

一、禁止反言原则的具体含义
      禁止反言原则具体是指,在当事人参与诉讼并实施诉讼行为时,应当对自己在诉讼的全部过程中所作出的诉讼行为负责,尤其在对方当事人已经就当事人作出的诉讼行为予以信赖并依此行事的情况下,当事人不得为一己私利随意否定此前已经作出的言论或行为。简单理解,即当事人在诉讼活动中,要遵守诚实守信原则,并对自己的言行、行为,高度注意,谨慎负责,以便保护对方当事人合理的信赖利益,节约司法资源,防止出现矛盾的裁判,并侵害公平公正的司法秩序。
二、禁止反言原则的在相关法律规定中的具体体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十三条 民事诉讼应当遵循诚信原则。
      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第三条 在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陈述的于己不利的事实,或者对于己不利的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
      在证据交换、询问、调查过程中,或者在起诉状、答辩状、代理词等书面材料中,当事人明确承认于己不利的事实的,适用前款规定。
      第五条 当事人委托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的,除授权委托书明确排除的事项外,诉讼代理人的自认视为当事人的自认。
      当事人在场对诉讼代理人的自认明确否认的,不视为自认。
      第八条第二款规定,自认的事实与已经查明的事实不符的,人民法院不予确认。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六十五条 在庭审中一方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明确表示认可的,人民法院可以对该事实予以认定。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第六十六条 在行政赔偿诉讼中,人民法院主持调解时当事人为达成调解协议而对案件事实的认可,不得在其后的诉讼中作为对其不利的证据。
      第六十七条 在不受外力影响的情况下,一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对方当事人明确表示认可的,可以认定该证据的证明效力;对方当事人予以否认,但不能提供充分的证据进行反驳的,可以综合全案情况审查认定该证据的证明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一百零一条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关于期间、送达、财产保全、开庭审理、调解、中止诉讼、终结诉讼、简易程序、执行等,以及人民检察院对行政案件受理、审理、裁判、执行的监督,本法没有规定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三、禁止反言原则在行政诉讼中的司法实践
      最高人民法院在其作出的(2017)最高法行申9294号行政裁定书中认为:“俞连辉户已于2015年5月与上海市松江区车墩镇人民政府签订《上海市集体土地上征地房屋补偿协议(居住房屋)》,约定相应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安置事宜,并约定俞连辉户于2015年6月7日前自行搬迁,同时交付相应房地产权证、宅基地使用权证、建房批准文件等不动产登记材料,而俞连辉户也已经依约领取相应安置过渡费用,其余补偿费用则待产权调换房屋建成交付后一并结算。因此,俞连辉在其家庭成员已经签订补偿安置协议并部分履行的情况下,又起诉认为松江区政府征地行为违法并要求履行补偿安置职责,违反禁反言原则,依法不予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在其作出的(2018)最高法行申8234号行政裁定书中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
      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年。本案中,灯塔市政府于2011年10月10日作出15号土地确权批复,肖峰在一审庭审中自认于2013年年初知道该批复,其于2016年9月20日提起诉讼,明显超过法定起诉期限。”
四、律师解析
      根据前述相关法律规定及案例,作为行政诉讼原告,若想避免相关诉讼风险,且保护自身合法权益,需要注意的是:
      1、在与行政机关就行政事宜或行政纠纷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言论内容及已经作出的行为,并做好存证工作及记录,避免当事人前后言行及行为的不一致或严重矛盾,并给后续将要提起的法律程序造成阻碍或困难;
      2、在向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提交书面文件时,一定要多次核查文书中关于事实部分的真实性,及是否与此前已发生的事实或已作出的陈述存在矛盾;
      3、在行政复议程序中或行政诉讼程序中,向行政机关或法庭陈述事实时,或回答问题时,一定要谨慎思考后,再予以陈述及答复,且在听证程序或开庭前一定要熟悉已经提交的书面材料,并结合案件事实情况,回忆重要事实,以便庭前及开庭中作出的行为及陈述的事实与实际事实相符。
      4、提交证据要逐一核查证据所反映的事实情况与案件实际情况是否存在严重矛盾,并视情况提交证据资料,以免提交了不利于己方利益的证据。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禁止反言原则法律规定

法律分析: 禁止反言是普通法上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原则。若一当事人因另一当事人之陈述产生依赖,则另一当事人不得否定其先前的陈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八条对于禁止反言进行了规定。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查看全文

民法典禁止反言原则法条

一、原则      禁止反言原则指当事人在进行民事活动、民事诉讼等行为时,在表示出相应的言词后,要对自己的言词负责,不得为己利而作出否定先前言词的言论。...查看全文

法不禁止原则?

律师分析: “法不禁止即自由”这个观点是说凡是法律没有禁止的,作为老百姓做了都不是违法的,这个自由是说老百姓的自由,而不是政府行为的自由;从另一个角度讲政府执行法律就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查看全文

法律规定民法六大原则

法律分析:1、平等原则 2、自愿原则 3、公平原则 4、诚信原则 5、绿色原则 6、公序良俗原则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条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五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解释的法律规定

法律分析:民事诉讼法指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诉讼。 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产生得各种关系的总...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回避原则简要解读

法定回避情形和程序概述:法律规定了审判人员自行回避的情形,当事人也可申请回避,需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人民法院应在申请提出的三日内作出决定,申请人不服可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停止参与案件工作。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查看全文

非法拘禁的司法解释和法律规定

关于非法拘禁罪的司法解释有: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为索取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拘禁他人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解释》规定,行为人为索取高利贷、赌债等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也就...查看全文

民事推定原则的法律规定

律师分析: 民事推定原则是我国民法中一个重要的证明制度,适用于多种刑事、民事纠纷。该原则规定:当事人不能提供证据时,由法律规定或者习惯认定其为存在或发生的事实。推定原则的适用条件包括被推定的事实应当合法、具有客观存在的可能性,只有...查看全文

民法总则对禁止权利滥用的规定

法律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现已失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三十二条新增关于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的规定,民法总则对禁止权利滥用的规定,弥补了民事立法的不足。禁止权利滥用属于诚实信用原则的下文原则,考虑到此项原则是对...查看全文

民法总则对禁止权利滥用的规定?

律师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现已失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三十二条新增关于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的规定,民法总则对禁止权利滥用的规定,弥补了民事立法的不足。禁止权利滥用属于诚实信用原则的下文原则,考虑到此项原则是对...查看全文

民法总则对禁止权利滥用的规定

法律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现已失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三十二条新增关于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的规定,民法总则对禁止权利滥用的规定,弥补了民事立法的不足。禁止权利滥用属于诚实信用原则的下文原则,考虑到此项原则是对...查看全文

原则上在法规上的解释?

律师解答: “原则上”是现在惯用的“官场辞令”。既在表面上承认原则,却又为“原则”的松动开了口子,即使是刚性的法律,通过“原则上”的处理,也使违反法律的行为有了理由。是对法律的“变通”和“有借口”的违反。从本质上说,仍然是违反法律...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关于反诉的相关规定解释

《民事诉讼法》规定,原告可以放弃或变更诉讼请求,被告可以承认或反驳诉讼请求,并有权提起反诉。此外,根据第一百四十条,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时,可以合并审理。...查看全文

关于禁止开垦草原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2020最新版&n...查看全文

民诉法解释491条规定

一、《民诉解释》第491条规定:经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同意,且不损害其他债权人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人民法院可以不经拍卖、变卖,直接将被执行人的财产作价交申请执行人抵偿债务。对剩余债务,被执行人应当继续清偿。  二、以物抵债是...查看全文

不诉不理原则法律规定

民事诉讼法审判原则 不告不理原则 不告不理,是指没有原告的起诉,法院就不能进行审判。具体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没有原告的起诉,法院不得启动审判程序,即原告的起诉是法院启动审判程序的先决条件;二是法院审判的范围应与原告起诉的范围...查看全文

罪刑法定原则名词解释

罪刑法定原则相关图书搜索或逮捕。”到了17、18世纪,欧洲大陆启蒙思想家针对封建刑法中罪刑擅断、践踏人权的黑暗现实,更加明确地提出了罪刑法定的主张,并以三权分立说和心理强制说作为其理论基础,使罪刑法定的思想更为系统,内容更加丰富。...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中关于反诉的规定概述

反诉合并审理是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的重要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原告在法庭辩论结束前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或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时,可以合并审理。反诉应限于本诉当事人范围,基于相同法律关系或事实,并由专属管辖法...查看全文

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

法律规范可以分为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法律规范是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的上位概念。      法律规则是指经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关于人们行为或活动的命令、允许和禁止的一...查看全文

法院禁止拍照法律规定?

律师分析: 法律没有禁止性规定,对于公民而言,即为准许;拍摄时不得干扰法院执法,如果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的,不得拍摄;同理,拍摄的录像,也需要谨慎处理,不得用于非法目的或侵害他人的权益,否则,可能陷自己于法律风险之中。...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