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况属于旷工?

律师回答
摘要:旷工行为及其后果。旷工包括未请假离岗、请假未批准离岗、逾期不归等情况。连续旷工三天可能受罚款处罚,对公司造成损失需赔偿;连续旷工两天且严重违反规章制度,公司有权解除劳动合同。若员工无违法违规行为,与公司协商离职需全额支付工资。自动离职且给公司造成损失,用人单位可要求赔偿。依据《劳动合同法》第39条,用人单位可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试用期不符合条件、严重违反规章制度、严重失职等。
旷工的情况有以下五种:
1、未履行请假手续而擅自离开工作岗位的;
2、请假未获批准擅自离开工作岗位的;
3、请假期满,不续假而逾期不归的;
4、续假未获批准而逾期不归的;
5、不服从工作安排,不按时到安排的工作岗位工作的。
旷工三天可能面临公司规章的罚款处罚,对公司造成损失的公司有权要求赔偿;旷工两天导致实际情况严重违反单位规章制度的,公司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员工无违法违规行为,员工与公司协商一致办理离职手续的,公司应该全额支付工资。员工按照公司的规定自动办理离职手续,若是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用人单位可基于法律规定要求劳动者赔偿损失。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九条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过失性辞退)】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包括劳动者在试用期间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反规章制度、严重失职、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且拒不改正、导致劳动合同无效或被追究刑事责任等情形。对于员工旷工三天可能面临公司规章的罚款处罚,旷工两天导致严重违反单位规章制度的,公司有权解除劳动合同。然而,如果员工与公司协商一致办理离职手续或按照公司规定自动办理离职手续,公司应全额支付工资。同时,若员工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用人单位可基于法律规定要求劳动者赔偿损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五章 特别规定 第二节 劳务派遣 第六十六条 【劳务派遣的适用岗位】劳动合同用工是我国的企业基本用工形式。劳务派遣用工是补充形式,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
前款规定的临时性工作岗位是指存续时间不超过六个月的岗位;辅助性工作岗位是指为主营业务岗位提供服务的非主营业务岗位;替代性工作岗位是指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因脱产学习、休假等原因无法工作的一定期间内,可以由其他劳动者替代工作的岗位。
用工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劳务派遣用工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一定比例,具体比例由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三十四条 【用人单位合并或者分立】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十二章 法律责任 第九十五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保护规定,侵害其合法权益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对女职工或者未成年工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什么情况下属于旷工?

工作中,旷工就是除有不可抗拒的因素影响,职工无法履行请假手续情况外,职工不按规定履行请假手续,又不按时出勤。通常是指无正当理由缺勤行为,一般包括以下情形:1、未履行请假手续或请假未获批准而擅自离开工作岗位的;2、请假期满,不续假或...查看全文

属于旷工的情形有哪些

旷工是指职工未按规定请假手续或无正当理由缺勤,包括未请假擅离岗位、逾期不归、不按时工作等情况。用人单位可解除劳动合同,如试用期不符合条件、严重违反规章制度、严重失职、与其他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影响工作、欺诈、胁迫订立劳动合同、追究刑事...查看全文

哪些情况属于工伤

法律分析:下列情况下受到的伤害属于工伤: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在单位患职业病的;或者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等。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查看全文

哪些情况属于工伤

1、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查看全文

哪些情况属于工伤?

法律分析:一、哪些情况属于工伤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2、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查看全文

哪些情况属于工伤

一、哪些情况属于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nb...查看全文

哪些情况视为旷工

律师分析:视为旷工的情形包括:(一) 不经请假或请假未获批准而擅自离开工作岗位的。(二)请假期限已满,不续假或续假未获批准而逾期不归的。(三)不服从组织调动和工作分配,不按时到工作岗位工作的。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哪些情况不属于工伤

法律分析:以下这些情况就不能认定为工伤:故意犯罪的;醉酒或者吸毒的;自残或者自杀。根据法律的规定,并不是所有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内受的伤都能认定为工伤,要证明是工伤,还必须证明受伤时因为工作导致的。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哪些情况下属于工伤?

律师分析: 属于工伤的情形是:(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查看全文

有哪些情况属于工伤

法律分析:有下列情况的,属于工伤:职工在工作的时间和场所内,因工受伤的;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因从事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而受伤的;或者在工作的时间和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等。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哪些情况下属于工伤

属于工伤的情形是:(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等等。...查看全文

哪些情况下属于工伤

法律分析:属于工伤的情形是:(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查看全文

哪些情况下属于工伤

法律解析: 属于工伤的情形是:(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查看全文

哪些情况不属于工伤?

律师分析: 以下这些情况就不能认定为工伤:故意犯罪的;醉酒或者吸毒的;自残或者自杀。根据法律的规定,并不是所有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内受的伤都能认定为工伤,要证明是工伤,还必须证明受伤时因为工作导致的。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查看全文

哪些情况下属于工伤

法律分析: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其他。...查看全文

哪些情况不属于工伤

法律分析:劳动者因以下情况导致的事故不属于工伤: _x000D_ 1、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这属于违法行为; _x000D_ 2、醉酒导致伤亡的。职工因醉酒而伤亡,也与履行工作职责无关,即使是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查看全文

员工的哪些情形属于旷工行为?

工作未履行请假手续或请假未获批准而擅自离开工作岗位的;2. 请假期满,不续假或续假未获批准而逾期不归;3. 不服从工作安排,不按时到安排的工作岗位工作的。旷工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因为企业支付劳动报酬,购买的是员工的全勤劳动,员工...查看全文

哪些情况属于因工死亡?

律师分析: 因工死亡的情况 (1)因工伤事故或职业病中毒直接导致死亡。(2)工伤或职业病停工留薪期间死亡。(3)工伤旧伤复发或职业病旧病复发死亡。(4)因工致残被鉴定为1-4级享受伤残补助金期间死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查看全文

哪些情况属于十级工伤?

律师分析: 属于十级工伤的情形:1、符合中度毁容标准之一项者;2、面部有瘢痕,植皮,异物色素沉着或脱失>2cm2(注:2为平方);3、全身瘢痕面积...查看全文

哪些情况属于十级工伤

法律解析: 属于十级工伤的情形:1、符合中度毁容标准之一项者;2、面部有瘢痕,植皮,异物色素沉着或脱失>2cm2(注:2为平方);3、全身瘢痕面积...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段双双

北京市-北京市-西城区

专职律师婚姻家庭、婚姻家庭

已服务116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