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中的仲裁定义

律师回答
摘要:仲裁是指买卖双方通过签订书面协议,将纠纷提交第三方裁决解决的一种方式。仲裁协议可以在争议发生前或发生后订立,其法律效力相同。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否则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根据仲裁法规定,合同争议可通过仲裁解决。仲裁应遵循协议、或裁或审、协议管辖、不公开、独立行使仲裁权和一裁终局的原则。
一、在法律上仲裁是什么意思
仲裁,俗称公断,是指买卖双方在纠纷发生之前或发生之后,签订书面协议,自愿将纠纷提交双方所同意的第三者予以裁决,以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仲裁协议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争议发生之前订立的,它通常作为合同中的一项仲裁条款出现;另一种是在争议之后订立的,它是把已经发生的争议提交给仲裁的协议。这两种形式的仲裁协议,其法律效力是相同的。
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否则,另一方当事人有权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根据(仲裁法)之规定,凡是合同投资者、合同交易所、合同公司、合同登记结算机构与合同交易服务机构之间发生的合同争议,只要双方当事人订立仲裁协议,就可以通过仲裁途径解决合同争议。
二、仲裁要遵循什么原则
1、协议仲裁的原则。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2、或裁或审的原则。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
3、协议管辖的原则。仲裁委员会应当由当事人协议选定。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
4、不公开仲裁的原则。由于仲裁往往涉及商业信誉,当事人之间发生财产纠纷时,往往不愿公诸于众,因此《仲裁法》第40条规定,仲裁不公开进行;当事人协议公开的,可以公开进行,但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
5、独立行使仲裁权的原则。为保证仲裁结果的公正性,《仲裁法》第8条规定,仲裁依法独立进行,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6、一裁终局的原则。根据《仲裁法》第9条规定,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延伸阅读
结语:仲裁是一种解决纠纷的方式,双方自愿将争议提交第三方裁决。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必须履行。根据《仲裁法》规定,合同争议可以通过仲裁解决。仲裁要遵循原则:自愿达成仲裁协议,不公开进行,独立行使仲裁权,一裁终局。仲裁是一种高效、公正的纠纷解决方式,有助于维护合同交易的稳定和商业信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2017修正):第二章 仲裁委员会和仲裁协会 第十条 仲裁委员会可以在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设立,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其他设区的市设立,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
仲裁委员会由前款规定的市的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商会统一组建。
设立仲裁委员会,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司法行政部门登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2017修正):第八章 附 则 第七十五条 中国仲裁协会制定仲裁规则前,仲裁委员会依照本法和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可以制定仲裁暂行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2017修正):第二章 仲裁委员会和仲裁协会 第十一条 仲裁委员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自己的名称、住所和章程;
(二)有必要的财产;
(三)有该委员会的组成人员;
(四)有聘任的仲裁员。
仲裁委员会的章程应当依照本法制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仲裁的法律定义是什么?

仲裁是指买卖双方自愿将纠纷提交第三方裁决的一种解决纠纷方式。仲裁协议可在纠纷发生前或发生后达成,具有法律效力。仲裁要遵循协议、或裁或审、协议管辖、不公开、独立行使仲裁权和一裁终局的原则。根据仲裁法的规定,合同争议可以通过仲裁解决。...查看全文

仲裁裁决的法律意义

仲裁委员会的裁决具有法律效力,一方不履行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设立仲裁委员会应向司法局办理设立登记,符合条件的会予以设立登记并公告。公民在行政仲裁中应按规定处理,涉及犯罪行为需提起诉讼由法院判决处理。...查看全文

仲裁裁决的法律意义何在?

仲裁裁决书具有法律效力,标志着案件审理的终结。裁决书一经作出,与终审法院的判决一样,即发生法律效力。裁决的法律后果包括一事不再理和对当事人发生法律拘束力。当事人可以申请撤销裁决,如没有仲裁协议、裁决超出仲裁协议范围等情形。仲裁裁决...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裁决的法律意义

劳动仲裁的裁决书具有法律效力。申请劳动争议仲裁需满足条件:申请人为当事人、与劳动权益有关、申请时限内、向有管辖权的仲裁委员会申请并提交书面申诉书。裁定书具有法律效力:仲裁裁决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调解书自送达起生效,裁决书发生法律效...查看全文

仲裁裁决的法律意义是什么?

仲裁委员会的裁决具有法律效力,一方不履行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设立仲裁委员会需提交一系列文件并向司法局办理设立登记。仲裁事项的审批时限为10日,符合条件的委员会将获得登记证书。公民可通过行政仲裁解决争议,但若涉及犯罪行为则需提起诉...查看全文

仲裁调解书的法律意义

仲裁调解书是仲裁庭依法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它终结仲裁程序,确定纠纷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禁止再次申请仲裁或起诉,并约束相关机关或组织重新处理该案。...查看全文

仲裁解决方法的定义

仲裁是指当事人将争议提交第三方评判并作出裁决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法。它是一种自愿型公断,通过仲裁庭裁判来解决民事争议。与诉讼相比,仲裁需要当事人自愿参与,是一种特殊调解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可以通过...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的定义

法律分析: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发生劳动争议,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查看全文

仲裁中止审理的情形法律规定?

律师分析: 下列情况下,中止仲裁:(1)当事人一方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仲裁的;(2)一方当事人丧失参加仲裁的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3)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4)一...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中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劳动仲裁时效的法律规定: 一、时效中断 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二、时效中止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对雇主的法律义务

劳动仲裁对公司的影响包括信誉受损、员工工作情绪受影响以及长期受劳动局监管;然而,劳动争议仍应通过仲裁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公司应自行承担后果。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但拖欠劳动报酬的争议不受时...查看全文

仲裁在法律上的含义是什么

仲裁是一种非司法机构解决纠纷的制度和方式,通过纠纷当事人自愿协商并将争议提交第三者审理,第三者裁决对各方具有约束力。仲裁具有契约性、自治性、民间性和准司法性等特点。...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的法律意义及影响

劳动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一经作出即发生约束力,双方当事人应自觉履行裁决义务。裁决书涉及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等问题,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以及执行劳动标准方面的争议,都属于终局裁决。当事人如不履行裁...查看全文

仲裁中止的法定情形

中止仲裁的条件有哪些 下列情况下,中止仲裁: (1)当事人一方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仲裁的; (2)一方当事人丧失参加仲裁的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3)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查看全文

涉外仲裁的定义、法律依据和适用范围

涉外仲裁是指根据当事人的约定,涉外仲裁机构依法对当事人之间的争执居中决断的制度。涉外仲裁的原则包括协议原则、公平原则、独立裁决原则、保密审理原则和参照国际惯例原则。涉外仲裁主要用于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当事人自愿将争议提交仲裁机构进行...查看全文

仲裁时效中断的法律后果

法律分析:仲裁时效中断的法律后果:仲裁时效中断的,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法律规定,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查看全文

处理仲裁裁决中的法律适用错误

仲裁裁决的法律错误可通过法律救济途径处理。商事仲裁可申请撤销,提供确切证据,法院审核属实后裁决不执行。民事裁定可向审判委员会提出,可向上级法院要求再审。...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的费用在法律中如何规定?

劳动仲裁是不收费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一条,为了公正及时解决劳动争议,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制定本法。第五十二条,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与本单位发生劳动争议的,依照本法执行;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查看全文

按照法律中的规定什么叫仲裁费用

一、什么是仲裁费用?仲裁费用是指当事人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依法应当交纳的一定费用。包括:1.案件受理费。用于给付仲裁员报酬、维持仲裁委员会正常运转的必要开支,由申请人或反请求人在提出仲裁申请或反请求时按照...查看全文

司法仲裁过程中枉法裁判的定性

仲裁裁决的撤销可基于枉法裁决,包括仲裁员索贿受贿、徇私舞弊等行为。枉法裁决的本质特征是仲裁员的故意、徇私和主动性,与索贿受贿等行为密切相关。对枉法裁决的认定需遵循证据法定原则和严格的证明标准。...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