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无产品销售是否涉及欺诈行为?

律师回答
摘要:销售三无产品属于欺诈销售,可以要求三倍赔偿。散装产品不等于三无产品,关键在于是否标明生产日期、质量合格证和生产厂家等信息。买到三无产品可要求赔偿,消费者可以要求销售者或生产者承担责任。根据《民法典》规定,因产品缺陷导致损害,被侵权人可以向生产者或销售者请求赔偿。
一、销售三无产品属于欺诈销售吗
销售三无产品属于欺诈,可以要求三倍赔偿。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二、如何界定三无产品和散装产品
散装产品不等于三无产品。界定二者的关键在于是否标明生产日期、质量合格证以及生产厂家等信息。如果散装产品的贮存位置标明了名称、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则不属于三无产品。三无产品一般是指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以及无生产厂家,来路不明的产品。
《食品安全法》第五十四条规定,食品经营者贮存散装食品,应当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根据上述规定,不论散装的茶叶是否包装,都必须标明生产厂家。如果只是简单包装,仍然属于散装食品。如果是预先定量包装以及预先定量制作在包装材质和容器中并且在一定量限范围内具有统一的质量或体积标识,则属于预包装食品。包装的方式则不限,可以袋装、罐装等。
三、买到了三无产品该如何要求赔偿
根据法律规定,由于产品缺陷导致消费者损害的,消费者既可以要求销售者承担责任,也可以要求生产者承担责任
另外,销售三无产品属于欺诈,可以要求三倍赔偿;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三条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请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请求赔偿。
延伸阅读
结语:购买三无产品属于欺诈销售,可要求三倍赔偿。根据法律规定,销售者和生产者都应承担责任。如发现买到三无产品,消费者可要求销售者或生产者赔偿。同时,根据《民法典》规定,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赔偿金额为五百元。消费者权益受到保护,对欺诈行为应坚决维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13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六条 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除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外,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的;
(二)在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
(三)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的;
(四)伪造商品的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篡改生产日期,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
(五)销售的商品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者伪造检验、检疫结果的;
(六)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的;
(七)拒绝或者拖延有关行政部门责令对缺陷商品或者服务采取停止销售、警示、召回、无害化处理、销毁、停止生产或者服务等措施的;
(八)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
(九)侵害消费者人格尊严、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或者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的;
(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对损害消费者权益应当予以处罚的其他情形。
经营者有前款规定情形的,除依照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处罚机关应当记入信用档案,向社会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二章 经营者的价格行为 第十条 经营者应当根据其经营条件建立、健全内部价格管理制度,准确记录与核定商品和服务的生产经营成本,不得弄虚作假。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13修正):第四章 国家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第三十三条 有关行政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对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进行抽查检验,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抽查检验结果。
有关行政部门发现并认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有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危险的,应当立即责令经营者采取停止销售、警示、召回、无害化处理、销毁、停止生产或者服务等措施。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无货销售是否属于欺诈行为?

下单后无货属于欺诈,卖家应承担违约责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退款、赔偿实际损失和惩罚性赔偿。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履行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消费者应积极投诉维权。...查看全文

罚款三无产品销售行为

卖三无产品将面临处罚,包括责令改正、停产销售并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规定,消费者受欺诈行为损失可要求三倍赔偿,最低为500元。三无食品指无生产日期、质量合格证、生产厂家信息的产品。法律规定食品必须有中...查看全文

未履行合同是否涉及欺诈行为?

合同不履行和欺诈是两个问题。违约属于不履行合同义务,而采取欺诈手段订立的合同可被撤销。被欺诈一方有权行使撤销权,需通过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撤销。...查看全文

入职隐婚是否涉及欺诈行为?

隐婚不影响劳动合同的有效性。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只需告知与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婚姻状况与工作岗位无直接相关性,单位无权要求劳动者告知婚姻状况。因此,隐瞒婚姻状况不构成劳动合同欺诈,合同仍然有效。根据法律规定,劳动合同...查看全文

销售三无产品属于什么行为?

我们知道,现在销售的渠道很多,但是有些产品是没有得到国家生产认证审查的,是三无产品,这些产品是不难保障个人身体健康安全的,那么销售三无产品属于什么行为?这方面的知识很多人都不太了解,接下来由为您去整理的销售三无产品属于什么行为的相...查看全文

销售三无产品属于什么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规定,三无产品的罚则包括责令改正、停产销售,并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产品或包装标识必须真实,包括质量检验合格证明、中文标明的产品信息、规格、成份、使用期限等,并应有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说明,以防止损坏或危...查看全文

销售虚假以及三无产品

商品违约金赔偿标准一般是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约定的,具体的标准,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只是约定的违约金低于或者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或适当减少。销售三无产品会怎么处罚三无产品处罚标准:根据...查看全文

合同字迹模糊是否涉及欺诈行为?

合同字迹模糊不一定涉及欺诈罪。欺诈罪的构成要素包括:犯罪主体是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上需具备直接故意,且意图非法占有公私财产;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客观上表现为在网络上使用欺诈手段,诈骗公私财物,造成他人重大损害。...查看全文

销售三无产品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吗

法律分析:一、出售三无产品属于违法吗根据《产品质量法》27条理解,通常讲三无产品指无品牌;无生产厂商标识;无厂商厂址标。处罚请具体参考《产品质量法》。第五章罚则第四十九条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查看全文

售楼销售人员欺诈行为?

律师分析: 售楼人有欺诈行为可以退房。民事欺诈行为是指在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过程中,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做出错误的表示的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查看全文

保健品店涉嫌欺诈,销售两千多元的产品被判三年

销售假药罪的处罚根据情节严重程度不同而定。一般情况下,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或有其他严重情节者,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者,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查看全文

商家无货却高价销售,是欺诈行为吗?

商家的欺诈行为需具备故意前提。若商家因内部沟通不及时而错误收款,但现愿意退款并道歉,则不构成欺诈。若商家拒绝退款,涉嫌故意欺诈,可依法投诉或举报。...查看全文

销售欺诈行为的赔偿?

律师分析: 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在对于消费者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时,如果存在欺诈销售的行为,虽不构成诈骗罪,但应当按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消费者所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出售的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价款费用的三倍,不足五百元的,...查看全文

销售欺诈行为的赔偿

法律分析: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在对于消费者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时,如果存在欺诈销售的行为,虽不构成诈骗罪,但应当按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消费者所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出售的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价款费用的三倍,不足五百...查看全文

产品瑕疵是否属于欺诈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条规定了销售者对于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的说明责任,以及对于不符合产品标准和质量状况的产品应负的责任。销售者应负责修理、更换、退货,并赔偿消费者的损失。如销售者未履行责任,可以向生产者、供货者...查看全文

三无产品销售是否有法律责任?

销售三无产品将承担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和刑事责任。相关法律规定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提供有缺陷的商品或服务,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将承担民事责任。销售伪劣产...查看全文

欺诈性销售房商品房行为有哪些?欺诈的认定及其法律后果

欺诈性销售房商品房行为及其法律后果。开发商的欺诈行为包括冒充、隐瞒信息、虚假宣传等。购房者可以要求双倍赔偿。欺诈构成要件包括故意、行为和受害人误认。购房者应实地考察并多方对比,不要轻信销售人员的宣传,以避免后悔。...查看全文

涉及拖欠货款的欺诈行为是否构成诈骗罪?

拖欠货款不构成诈骗罪,可通过民事诉讼追回款项。根据刑法规定,诈骗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财物的行为。拖欠货款是由于客观原因或情况变化导致无法偿还,不属于诈骗行为。诈骗数额较大可处罚金、拘役,数额巨大或有严重情...查看全文

欺诈销售行为处罚措施

经营者利用虚假或误导性标价进行价格欺诈,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将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罚款违法所得5倍以下;若无违法所得,给予警告,可罚款2万至20万;情节严重者将被责令停业整顿,或工商行政机关吊销营业执照。...查看全文

低价销售是否涉及合同诈骗?

本文讲述了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和客体以及主体和主观方面。合同诈骗罪是指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其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本罪的对...查看全文